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储能系统正从单纯的电力存储单元向智慧能源管理中枢演进,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则成为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一些企业正通过差异化的AI技术路径,为储能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与优化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近日,大秦数能将AI技术与储能系统的融合聚焦于全场景智能管控维度,构建起覆盖设备运行、安全防护与运维管理的全链条智能体系。在设备运行层面,其推出的容量型新品DH800Y通过AI算法对液冷系统进行精准调控

该产品采用690V中压并网方案,单柜容量达836kWh,最大循环效率90%。其“全液冷散热+智能除湿的防凝露设计,辅以AI算法精准控温和四层防护,显著拉高产品安全系数

在系统集成与运维环节,大秦数能借助AI技术重构储能项目的部署逻辑。其采用的模块化设计通过AI算法优化积木式扩容策略,可根据不同场景的用电特性自动生成最佳配置方案,大幅减少了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占地面积项目周期缩短30%,运输成本降低30%,用地成本降低35%。据测算可将储能项目内部收益率(IRR)提升约12%,有效解决传统方案面临的收益与成本痛点。

DH800Y通过全液冷设计、模块化架构和智能化升级,解决了传统储能设备的诸多痛点,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效益,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此外,易事特则以AI+新能源为战略核心,构建起从底层技术架构到上层应用场景的全栈智能化体系。其核心突破在于将DeepSeek、QWen2.5等开源电力大模型深度融入储能系统,打造出具备行业特性的AI-EMS智能体。

这款智能体能够对负荷用电进行长期和短期预测,通过预测分析实现对微电网系统的高级能量管理,使微电网能够安全经济运行。同时支持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模式的控制算法,并可实现两种模式间的平滑切换。系统采用三层控制架构,既能向上级电力调度中心上传微电网信息,又能接收调度中心下发的控制命令

AI-EMS智能体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遥信量≥10000点,遥测量≥300000点,遥控量≥32767点。系统实时性高,SCADA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2秒,画面动态刷新时间-10秒可调

系统模拟量采集综合误差≤0.5%,电网频率测量误差≤0.005Hz,控制操作正确率和遥控动作成功率均为100%。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20000小时

AI-EMS智能体适用于多种储能系统,包括交直流一体、浸没式2.0、超大集中式、全液冷Meta3rd工商业、柴光储一体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通过AI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能源系统提供了智能化、高效化、可靠的管理方案,助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小结

AI正赋予储能系统自主决策、动态适应与持续进化的能力。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推动储能产业从设备供应商向能源服务商的角色转型,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了从物理储能到智慧能源的关键跃迁路径。随着AI技术与储能场景的融合不断深化,未来储能系统将真正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智能节点,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释放出更大的价值潜能。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