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焦虑有解了?固态与石墨烯电池突破开启低空经济万亿市场
- 2025-06-30 07:00:00
一块能量密度480Wh/kg的固态电池驱动eVTOL持续飞行48分钟,相比传统电池提升90%,低空经济的续航瓶颈正在被技术革新打破。

“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增至3000亿美元,2040年突破万亿美元。”今年3月,Morgan Stanley与天眼查的综合预测数据在低空经济领域引发震动。与此同时,央视新闻报道指出,2025年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至5万亿元。
在这片蓝海下,一个关键技术瓶颈却始终悬而未决:续航焦虑。
传统锂电池仅250Wh/kg的能量密度,不到航空煤油的1/40,严重制约着飞行器的航程与商用前景。当eVTOL百公里耗电量高达65度,达到普通汽车的3-5倍时,电池性能成为决定低空经济能否真正“起飞”的关键因素。
01 万亿市场下的隐形引擎,电池决定低空经济高度
继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低空经济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被强调为需要推动安全健康发展的新兴产业。政策持续加码下,这片蓝海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eVTOL产业规模已达9.8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2026年将爆发性增长至95亿元。
电池在飞行器成本结构中占比高达30%,这意味着仅eVTOL赛道就将催生数十亿级的电池市场。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测,到2040年,低空经济带动的电池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与新能源汽车不同,低空飞行器对电池的要求更为严苛。eVTOL的平均功率需求是同等重量汽车的30-40倍,峰值功率需求达5-10倍。
“电池技术是eVTOL发展的核心关键”,亿航智能副总裁张宏一语道破,“电力驱动是实现零排放、降低运营成本的核心”。从续航能力到安全性,从充电效率到环境适应性,电池性能直接决定了飞行器的商业化进程。

02 续航瓶颈与能量密度,低空飞行器的阿克琉斯之踵
当峰飞航空的盛世龙eVTOL创下250.3公里航程纪录时,行业为之振奋。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成绩已接近当前电池技术能量密度天花板下的极限表现。
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徘徊在250-320Wh/kg区间,这直接导致续航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无人机发展的首要瓶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这一困境。
低空飞行器的续航焦虑比想象中更为严峻:
能量密度悬殊:航空煤油能量密度达12000Wh/kg,而目前最好的航空锂电池也不到其1/25
耗电量惊人:eVTOL百公里耗电65度,是普通汽车(12-18度)的3-5倍,相同电池包下航程仅为汽车的四分之一
重量制约:为增加续航而加大电池容量时,电池自重呈几何级数增长,形成恶性循环
“400Wh/kg是个分水岭”,航材院石墨烯新能源材料中心主任燕绍九指出,“大概相当于常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2倍动力,能支持小型通用飞机的飞行”。这一数值恰与政策目标相呼应——工信部等四部门要求2024-2030年间推动400Wh/kg级产品量产,实现500Wh/kg级产品应用验证。

03 固态电池突破,从实验室到商业首飞的跨越
2024年11月,合肥低空经济电池能源研究院见证了一场革命性飞行。亿航智能的EH216-S搭载新型固态电池持续飞行48分10秒,续航时间较传统电池提升60%-90%。
这次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载人eVTOL固态电池飞行测试创造了历史。
该电池采用金属锂负极和氧化物陶瓷电解质,能量密度达到480Wh/kg,已接近政策目标的500Wh/kg门槛。经过严格的高温、针刺等极端条件测试,在各种场景下均保持安全稳定。
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不言而喻:
安全性能跃升:固态电解质不易燃,彻底解决热失控风险
能量密度突破:480Wh/kg比主流锂电池提升50%以上
温度适应性增强:工作温度范围大幅扩展,维护成本降低
亿航智能与欣界能源的战略合作展示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固态电池在EH216-S的认证和装机量产,届时续航时间有望再提升25%至60分钟。这一突破为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运输、高层消防应急等场景打开了应用空间。
04 石墨烯与半固态方案,多元化技术路线竞逐
当固态电池吸引业界目光时,石墨烯技术正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生产线上悄然推进。2025年2月8日,航材院石墨烯航空电池中试生产线在春节气氛中开工。
“应用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制造的航空电池相比传统电池,能量密度能提升50%以上”,燕绍九介绍。该院开发的超薄锂镁合金负极材料,结合石墨烯三维集流体技术,已实现400Wh/kg的能量密度。
石墨烯电池的独特优势解决了两大航空痛点:
30C超高倍率放电:最快2分钟完成放电,满足紧急任务需求
零下40℃正常工作:突破高海拔低温环境限制
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也在加速产业化。欣旺达推出“航空电池-Gen1”(320Wh/kg)和“Gen2”(380Wh/kg)产品线,适配城市出行、农林植保等多场景。中创新航的4695大圆柱半固态电池迭代至350Wh/kg,可为8吨级eVTOL提供动力。
孚能科技近日宣布,其eVTOL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正积极对接小鹏、亿航等企业需求。

05 产业链竞合加速,商业化应用场景全面开启
随着技术路线逐渐清晰,产业布局呈现加速态势。在电动汽车领域积累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正快速向低空经济延伸,形成协同效应。
头部企业已展开战略卡位:
宁德时代:发布凝聚态电池,与峰飞航空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
亿航智能:投资欣界能源并合作研发固态电池,建立合肥低空经济电池研究院
航材院:建成万平方米研发基地,拥有400余台生产检测设备,推动石墨烯电池工程化
政策支持进一步催化产业融合。广东省方案明确提出开展高能量密度航空动力电池技术攻关;北京市行动方案支持固态锂电池、石墨烯电池等航空动力产品研制;安徽省则聚焦500Wh/kg以上动力电池技术研发。
当续航提升60%-90% 成为现实,应用场景发生质变。峰飞航空的凯瑞鸥eVTOL在阿联酋完成123公里飞行后,剩余电量仍达44%,这种电力储备对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城市空中交通(UAM)将最先受益。据测算,60分钟续航可覆盖大多数城市群通勤需求,这正是亿航智能2025年的目标。高层消防、紧急医疗配送等特种场景,对30C超高倍率放电的石墨烯电池需求迫切。
06 挑战犹存,通往千亿市场的必经之路
尽管前景光明,低空飞行器电池仍面临产业化挑战。欣旺达动力中央研究院院长徐中领坦言:“全固态电池目前成本较高,即使采用低成本聚合物复合固态技术路线,成本也比目前液态电池高出数倍”。
技术瓶颈同样不容忽视:
功率密度难题:固态电池功率密度相对液态电池更低
循环寿命不足:在eVTOL高频次运营场景下表现不稳定
快充技术滞后:“即充即飞”所需的超快充技术尚未成熟
万联证券分析师蔡梓林指出:“根据‘液态—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电池’的发展路径,半固态电池是关键的过渡产品,短期内具有更大市场优势”。
基础设施缺口同样制约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匹配的充电网络、换电站及电池回收体系尚未完善。随着首批飞行器电池寿命到期,回收利用技术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面对挑战,多技术路线并进成为务实选择。《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明确“以电动化为主攻方向,兼顾混合动力、氢动力、可持续燃料动力等技术路线”。这种开放态度为产业创新预留了空间。

合肥低空经济电池能源研究院内,技术人员记录下EH216-S的最后一项飞行参数:搭载480Wh/kg固态电池,在零下10摄氏度环境中稳定运行48分钟。隔壁车间,航材院的石墨烯电池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为即将交付的混合动力无人机准备400Wh/kg的低温电池。
电池技术路线图上,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欣旺达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达380Wh/kg,而政策指引中的500Wh/kg目标近在咫尺。
上海峰飞航空的eVTOL在去年一次充电飞行250.3公里后,技术人员检查电池余量时发现,若采用新一代固态电池同样负重下航程可达400公里以上——这恰好是上海到合肥的空中距离。
当飞行器跨越城市群无需充电,低空经济的万亿蓝图才真正展开。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道出核心:“续航提升将极大丰富未来的运营场景”。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倍,低空经济规模扩大10倍。
低空经济时代:禁飞区与限飞区的智能识别与合规规避指南——守护飞行安全,释放低空经济潜能
共享经济 2.0:低空交通分时租赁的商业逻辑与成都市集实战案例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