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曾经是中产阶层身份象征的二线豪华品牌,正以惊人的速度褪去光环——捷豹XEL 90周年典藏版仅需15.98万元;沃尔沃XC60直降17.4万元;雷克萨斯ES混动版价格松动……这些在消费者眼中曾仅次于BBA(奔驰、宝马和奥迪)的高端品牌,正以夸张的价格降幅,与一众中国品牌竞品抢夺市场。甚至有人调侃“捷豹卖出了影豹的价格”,暴露出二线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艰难处境。

在燃油车时代,二线豪华品牌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对“差异化价值”的精准围猎。二线豪华品牌用独特的技术标签与情感符号构建起“护城河”:捷豹以全铝车身和英伦驾控基因,将运动豪华刻入品牌DNA;雷克萨斯凭借混动技术与免费保养政策,用匠心理念构筑服务壁垒;凯迪拉克则通过美式豪华设计与高功率发动机,将性能标签烙进消费者心智。这些品牌深谙中产阶层的消费心理——既渴望超越普通品牌的品质感,又不愿为BBA的品牌溢价埋单,于是在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中间地带让它们一度风头无两。

然而,中国品牌凭借技术飞跃完成市场平权,而传统豪华阵营因新能源转型迟缓导致技术代差持续扩大,二线豪华品牌构筑多年的竞争壁垒正在加速瓦解。在动力电池领域,800V高压平台与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相继突破,直接推动用户体验升级;智能辅助驾驶方面,Momenta、百度Apollo、华为乾崑等本土解决方案已从“可用”迈向“好用”。在15万~50万元的主流消费区间,中国新能源产品既具备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的竞争力,更构建起碾压级的智能化体验“护城河”。

在这波浪潮中,二线豪华品牌引以为傲的燃油车技术优势迅速消失:当大排量发动机被高企的税费限制,功率再高的2.0T发动机在动辄300kW以上的双电机面前也会相形见绌;曾以免费保修保养政策在二线豪华品牌中独树一帜的雷克萨斯,也由于新能源车型保养项目变少,以及越来越多新势力品牌提供“三电终身质保”导致服务“护城河”失效。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价值判断标准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上半年销量数据显示,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比已达68.5%,外资品牌销量比例明显降低。而消费者购车时对智能座舱的接受度显著提升,愿意为智能化体验增加预算,增幅达47%。“进口车=高品质”的固有认知彻底被打破,这种认知迁移彻底瓦解了二线豪华品牌赖以生存的“中间地带”——消费者要么选择技术更超前、价格更合适的中国品牌,要么为BBA的品牌溢价埋单,二线品牌近乎全面溃败。

二线豪华品牌的降价潮,本质是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必然结果。传统燃油车时代,品牌溢价建立在发动机热效率、变速器平顺性等物理参数之上;而新能源时代,价值标准已转向电池能量密度、电驱系统效率、智能座舱交互体验等新维度。这种转变带来双重冲击。首先就是技术贬值,例如,雷克萨斯的THS混动系统虽被业界公认一流技术,却难敌比亚迪DM-i的“油电同价”策略,大多数二线豪华品牌所倚仗的机械优势也不复存在。其次,更关键的是成本结构的逆转,蔚来BaaS电池租赁模式将购车门槛拉低至7万元,但二线豪华品牌要实现同等配置需承担更高的成本,如燃油车平台的改造成本、供应链重构成本,使其在电动化转型中陷入“不降价等死,降价找死”的两难困境。

面对系统性挑战,二线豪华品牌的转型迫在眉睫。这场变革不是简单的“电动化改造”,而是需要完成从技术范式到生态体系的全方位重构。

首先是技术范式的彻底转换。依托奥特能平台,凯迪拉克车型需加快产品部署和迭代周期,并实现800V架构全系覆盖——只有原生电动平台,才能真正释放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潜力。其次是生态体系的重新构建,雷克萨斯可将其混动技术优势转化为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先发布局,借鉴蔚来“车电分离+BaaS”模式,通过订阅制服务降低入门门槛,并提升用户粘性。最后是文化符号的创新重生,当传统的优势失效,二线豪华品牌需要为品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捷豹可联合电竞、潮玩等领域,将“英伦优雅”与年轻态生活方式结合,让品牌符号从“机械质感”转向“情感共鸣”。

二线豪华品牌的市场失守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在汽车产业的大变局中,品牌“护城河”不再由历史积淀或技术门槛单独构筑,而是取决于对用户价值转变的响应速度。当小米SU7用生态互联重新定义豪华,当理想L6通过“移动的家”创造新场景价值,传统豪华品牌必须意识到,未来的竞争不是修筑更深的“护城河”,而是培育生生不息的价值创新生态。

那些能够将百年机械底蕴转化为数字时代用户体验的品牌,方能在洗牌中存活;而固守燃油车思维者,或终将沦为产业变革的牺牲品。二线豪华品牌的“护城河”正在消失,但真正的机遇,藏在从“价值守护”到“价值再造”的转型之中。

文:张海天 编辑:陈伟 版式:李沛洋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