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豪华座舱的星空顶在飞行器中亮起,背后是中国汽车供应链与航空制造的深度融合,80%的产业链重合度正成为eVTOL降本增效的核心武器。

“基于我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雄厚的实力基础,此次合作是eVTOL跟EV的一次跨界结合。”2025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沃飞长空总裁兼首席科学家郭亮面对全新发布的AE200“智能灵动舱”这样宣告。

资讯配图

在他身旁,座舱内安装着多色、多模式氛围灯系统,智能化除湿模块与香氛系统,以及借鉴豪华电动车的天际光影系统。这款由吉利旗下沃飞长空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富维集团联合开发的eVTOL座舱,正成为航空与汽车产业融合的标杆。

01 跨界融合,汽车产业链反哺航空制造

2025年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沃飞长空与富维股份的战略合作成为焦点。双方联合推出的全球首发AE200“智能灵动舱”产品,将成熟汽车产业链的精湛工艺与严苛标准融入eVTOL制造。

富维股份总经理刘洪敏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跨界赋能是公司30余年制造基因的“升维跃迁”,也是将“车规级”严苛标准打造成“适航级”飞行品质的重要实践。

这一合作揭示了中国制造的新路径:利用成熟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支撑低空经济发展。

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向记者透露了关键数据:eVTOL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重合度高达80%4。除飞控、航电等关键技术必须严格按照航空标准执行外,座舱内的娱乐系统、人本系统等均可借鉴汽车产业的成熟经验。

“座舱融入了先进的NVH降噪减震技术,搭配灵动中岛、云端座椅等多元创新配置。”郭亮介绍,AE200“智能灵动舱”在满足eVTOL适航标准的前提下,实现了多维度的创新与优化。

材料方面采用新一代环保型航空阻燃材料;安全配置上配备航空级安全座椅与约束系统;设计细节上,舱内广泛运用柔性包边与圆角化设计,有效减少乘员在颠簸或紧急情况下的二次伤害风险。

02 降本增效,汽车供应链如何助力eVTOL量产

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量产的关键阶段,成本控制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挑战。汽车产业链的赋能,正为eVTOL制造商开辟降本新路径。

富维股份与沃飞长空的合作模式具有代表性。汽车零部件企业将成熟的供应链资源、精益制造能力和用户体验洞察赋能到eVTOL开发全过程。这种跨界融合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试错成本。

“eVTOL产业将共用新能源汽车80%的供应链。”费岚强调。但在融合过程中仍面临标准差异的挑战:航空制造需要完整且严格的质量管理和适航体系,这是汽车行业此前所没有的。

协同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将汽车供应链提升至航空适航标准,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验。

同样的降本逻辑也体现在广汽高域的飞行汽车项目上。该公司的GOVY AirCab飞行汽车实现了供应链国产化率高达95%以上,几乎所有部件都由中国本土企业提供。

这种国产化策略不仅提升了成本效率,还加速了产业化进程。据内部数据,国产化供应链使整体制造成本降低了约15%,同时通过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保障了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3 国产化供应链,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支撑

随着eVTOL产业进入量产前夜,国产供应链建设已成为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支撑。中国制造业的集群优势正转化为低空经济的竞争力。

广汽高域已选址广州黄埔作为首个生产基地,该工厂将在2026年初全面竣工,成为国内首个专为飞行汽车打造的现代化工厂。生产线采用模块化设计,融合自动化装配和智能检测系统,年产能初期设定为5000台,未来可扩展至10,000台。

同样,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已于2024年12月在成都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促进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衔接、科研团队的深度合作、运营服务企业的入驻,从而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国产化供应链的构建不仅降低了成本,更保障了产业安全。广汽高域的核心部件如飞行器本体和关键控制系统,均由团队自主设计和开发,体现了强大的研发实力。

复合材料部分,高域亲自参与设计,并通过国产航空供应链体系进行代工生产,确保了材料的高强度与轻量化特性。

04 适航认证,商业化落地的最后冲刺

2025年7月,沃飞长空宣布AE200已进入适航取证的第四阶段(共五阶段)。这一进展标志着中国eVTOL商业化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郭亮详细介绍了审定进程:2022年沃飞长空获得有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TC受理申请通过;2024年8月,完成全国首个获批的有人驾驶eVTOL设计保障系统;2024年11月,审定计划CP全面获民航局批准。

如今,AE200现已全面进入符合验证阶段,也就是适航取证的最后冲刺阶段。

费岚透露,AE200生产许可审定首次会议已顺利召开,2025年,公司会进入载人飞行的试验,力争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载人飞行试验的6座eVTOL产品。

适航审定是飞行汽车量产的必经之路。广汽高域的GOVY AirCab目前也已进入关键审定阶段,目标是在2026年完成取证并启动量产交付。

适航过程由中国民航局主导,涉及数百项安全测试,包括飞行稳定性、紧急应对机制和电子系统可靠性等。

05 市场爆发,eVTOL订单创纪录增长

在产业链协同和国产化供应链支撑下,中国eVTOL企业接连斩获创纪录订单,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

2025年7月23日,沃兰特航空与泰国泛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Pan Pacific向沃兰特采购500架VE25-100天行eVTOL,将用于泰国、马尔代夫等地区的短途岛际、岛内运输服务。

该订单总金额达17.5亿美金,是迄今中国高等级客运eVTOL获得的最大单笔国际订单。

仅在一周前,时的科技也收获大单。7月16日,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时的科技签署采购协议,订单金额10亿美元。Autocraft采购350架E20 eVTOL,与时的科技携手推进在中东及北非地区低空旅游、空中出行等多元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在应用场景方面,文旅市场成为eVTOL商业化的突破口。广汽高域GOVY AirCab于今年6月开启预定,首日即收获超过1000份订单,这一数据远超行业预期。

在订单结构中,B端客户占比约70%,主要为文旅景区、酒店集团和交通服务商,他们看中产品的低空游览应用能提升游客体验。

06 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万亿市场开启

随着汽车产业链的赋能和适航认证的推进,中国低空经济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工信部赛迪顾问测算,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超过6700亿元,乐观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2035年或达到3.5万亿元。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低空经济对GDP的贡献度有望保持上升趋势。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从单点突破转向多元发展,从传统通航服务向“无人机+”“低空+”融合业态跨越。农业、物流、文旅、应急等场景的深度开发,将重构产业价值链条。

政策环境也在持续优化。空域管理更加灵活开放:千米以下空域有望在未来两年内逐步下放到地级城市。低空飞行进入常态化后,可能无需审批,只需按照准入条件和规划航线运行即可。

同时,空域划分将进一步细化,明确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专用空域,有利于低空经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资讯配图
精选推荐

低空产业圈|低空链招募

低空经济崛起:这五类人才,正在成为万亿赛道的“抢手货”

低空经济无人机这个六大商业盈利模式你了解吗?

一份低空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低空经济热潮涌动,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避开陷阱?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低空经济第一股争夺战:eVTOL企业的上市竞速赛开始了

普通企业入局低空经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低空经济投资模式全攻略,一文读懂

政策标准化VS产业集群化,2025低空经济五大趋势全解析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设计方案(仅供参考)

破解低空企业盈利难题:从烧钱扩张到精细化运营

2025 低空经济 50 个「搞钱」方向曝光:资本锁定的万亿新蓝海

低空基建“圈地运动”:招标暴增300%背后的产业卡位战

独家发布:低空经济商业模式画布模板(附低9大模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