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成都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线观察


资讯配图



在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都天成未来科技的研发间,一个巴掌大的盒子里,藏着企业研发的育种芯片,这家在成都从零起步的科技企业,而今运营着国内最大规模的作物突变基因库。


在数十公里之外的崇州,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牌匾之下,院地合作研发的人工智能水稻种植决策智能体,用AI决策“指挥”种地,金秋九月,将迎来收获……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明确提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他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四川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使命。


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抓好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成都正加速引育一批“镇园之宝”,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此次一线走访中,我们将观察的视角,着眼于“天府粮仓”之中的“园”,聚焦“立园满园”行动中的园、企、人,从三种观察维度,记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成都,如何科技赋能,绘就“天府粮仓”新图景。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农业“园”动力

科技赋能下的“特色立园”



“这是我们通过院企合作,花了几年时间,研发的新品种,专门用于酿酒的专用稻。”


在位于崇州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新技术企业艾小喜(四川)食品有限公司研发室,“艾诺1号糯米”“艾诺紫米”两个水稻新品种,放在最醒目位置。这个从四川省、成都市“揭榜挂帅”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创新成果,是企业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联合攻坚的最新成果。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 

“在新酒饮赛道里,如果要说‘艾小喜’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坚持从种业开始的源头创新。”艾小喜副总经理李鑫有感而发,“新品种命名‘艾诺’系,在开拓市场时,种业创新,是我们的科技利器。

❝ 


两个“艾诺”新品种具有超高产酒率,酿出的酒口感层次丰富,研发团队已实现从原料中提取专属酵母菌,并形成包含十九道独特工序的酿造工艺,累计获得发酵生产等方面的专利20余项。


从省、市“揭榜挂帅”项目中脱颖而出的种业新品种,已从“田间”走向“车间”。在三条全自动生产线的生产基地,其生产的米酒、清酒等系列产品,正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产品种类达200余款,年产能突破18000吨,实现千万级营收。


资讯配图


通过院企联合创新,研发酿酒专用稻的艾小喜,其所在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是优质稻米的核心产区。


盛夏水稻田,一望无垠,“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的牌匾,矗立于满目翠绿之间,又是一年,“天府粮仓”好“丰”景色。


资讯配图


作为成都市唯一以粮油产业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园区以优质粮油和绿色食品产业为主导、农商文旅多元融合发展为路径,以科技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粮食规模经营率、农业机械化率、社会化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2%、95%、96%。


❞ 

“在产业园,校院企联合创新带来了实效,也成了我们推动工作的共识。”7月15日,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刘波一句话直陈要义,“在研发项目申报中,我们鼓励院校与企业‘牵手’,这对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都非常必要。”

❝ 


眼下,新质生产力催生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创新的尝试,持续在创新前沿“水域”探索。在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与崇州打造的AI农业项目,通过AI优化算法赋能农业生产管理,让不会种植的人也能种好田。


资讯配图


在这里,农业不仅是春播秋收,更是科技与模式创新的试验场。“今年九月丰收季,AI智能决策水稻种田队将与实战经验丰富的种田高手,一较高下,欢迎你们到时候来看看。”刘波发出了“人机对决”的观赛邀请。


在成都,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样,以科技赋能全链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各有特色。位于邛崃的天府现代种业园的科研示范基地,已成为种业龙头企业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试验场”;彭州的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主攻蔬菜产业、川芎(中药材)产业、现代设施农业,正努力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蔬菜全产业链集群和保供基地……


资讯配图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成都市科技局聚焦国家省市农业科技园区,助力农业科技企业“找技术”、创新产品“找市场”、创业孵化“找资金”,强化科技支撑,实施一批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


近年来,成都市科技局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推动四川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天府农博园、天府现代种业园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围绕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为例,实施专项项目18个,支持资金1000万元,打造以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农业创新高地。


资讯配图


在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拥有4000余亩科研示范基地,是实验室种业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试验场”。在其园区核心区域,被称为种子界的“诺亚方舟”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是中国目前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


资讯配图


振兴种业,创新园区培育顶尖企业。“种业园内现已聚集了近30家领先的种业及关联企业。”7月3日,天府现代种业园种业发展部部长杜勇表示,在聚企业的同时,园区正在加速布局种业领域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等,形成创新链、转化链的平台资源整合聚集。


资讯配图


仲夏时节,天府现代种业园核心区,四川荃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时常会穿梭于试验田间,动态观测记录通过国家审定的“荃优548”“荃优9573”等新品种分蘖数据。


深耕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推广的“荃银生物”,是一家典型的院企合作的创新型种业企业。在园区产品陈列区,“川久稻”“川贵红2号”等组成的酿酒专用粮矩阵格外亮眼,“这些品种出酒率可提升5%-8%,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呈现,就在这一个小瓶里。”拿起印有“川久稻”标识的玻璃种子瓶,杜勇告诉我们,“这款为南方稻区选育的新品种,已广泛应用于邛崃白酒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生产线。”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民以食为天。一座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市,何在推动都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在“天府粮仓”耕耘超大城市的民生幸福,守护好市民餐桌的“米袋子”“菜篮子”?


将目光投向彭州,主攻蔬菜产业、川芎(中药材)产业、现代设施农业,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正努力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蔬菜全产业链集群和保供基地。


资讯配图


在这里,每个智能温室大棚都是一个“智慧农业实验室”: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墒情,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智能算法,根据作物需求进行着养分输送,“新意满园。



农业高企加速攀升

明日之星、镇园之宝“造星”之路



3月14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千亿级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抓好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引育一批“镇园之宝”,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着力把农业发展为多向度提质、多业态融合、多价值叠加的现代化大产业。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一批“明日之星”“镇园之宝”是核心之要。


在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园区一线,一股持续增长上扬的动能力量,正提速农业“园”动力——在成都,农业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目前已超过230家。


资讯配图


诸多填补空白的新技术、新成果,发端于园,转化于城。位于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都天成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小小巴掌大的盒子,藏着育良种的生物“密码”,这是天成未来研发的育种芯片。“传统育种的良种选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借助这个‘小盒子’,可以对动植物遗传信息进行‘扫描’,将生物样本转化为有价值的数字信息。”7月8日,在成都农高创新中心,天成未来总经理陈中旭介绍道,利用诱变技术进行大规模的种质资源处理,定向筛选优异表型或优异单倍型可以快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材料,为育良种加速。


资讯配图


放在全国创新版图里,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等育种技术,成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都持证种子企业数量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二。作为一家与“种子”打交道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创业到立业,扎根成都的天成未来已成熟运营着国内最大规模的作物突变基因库,并开发了一系列动植物育种芯片及数据计算云平台。通过技术的迭代创新,为中国生物育种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 

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创业?陈中旭分享多年在蓉创业经历,“成都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农业人才基础好,同时,深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也让IT技术人才有充足的储备,能够完全满足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此外,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运营成本、生活环境来说,成都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 

在四川天府新区,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创新孵化中心,已近“满员”,一批高含“科”量的涉农高企扎根于此,在现代农业赛道深耕创新与转化。聚焦新型生物农药开发的成都绿信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是高企中的“黑马”之一。


资讯配图


这个由“天府峨眉计划”特聘专家蔡易等七位国家及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创立的高企,建立了国际领先的AI+合成生物学驱动的靶向小肽农药创制平台,估值超亿元人民币。“小肽生物农药有着独特的生物活性与抗病能力,使它能作为传统农药的替代品,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业绿色转型。”7月10日,绿信诺生物技术经理吴委表示,眼下,公司已累计提交了10余项中美发明专利申请,其中5项已获授权,今年,绿信诺小肽生物农药已正式投产,迈向市场。


❞ 

“这是未来生物农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这个百亿级市场,我们正在靠技术创新,赢得主动。”吴委透露,在企业技术转化的关键节点,来自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市科技局的支持,让他们能更从容地投入研发与转化,“除了场地空间支持,更重要的是,技术共享平台与专家人才资源的加持,让我们的技术转化进度,在既定计划中提速。”

❝ 


同样是瞄准“未来赛道”,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角逐于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将农业新质生产力“嵌入”广袤农田之中,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迈向“知天而作”


今年5月,由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智能植保机器人亮相,它实现了农业无人自动驾驶与田间管理作业的完全无人化替代。更早之前,阿加犀提供的智慧果园种植管理系统,让作物信息化管理进入精细化时代。


资讯配图


在数十公里之外的崇州,“90后”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王伶俐,依靠农业“黑科技”和制度创新,一个人,就能打理3900余亩高标准农田。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已跃居世界前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将这一宏观视角“微缩”到一座中国西部的超大城市,北斗导航实现“厘米级”精准播种、5G物联网平台构建全域感知“农田数字大脑”……从“方向盘”到“键盘”,从“有人”到“无人”,当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天府粮仓”的沃土,新技术、新产业、新赛道的嬗变,正在推动“天府粮仓”上演“质态”变革。


资讯配图


近年来,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成都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一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梯度培育计划,为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兑现科技奖励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鼓励技术研发创新,市科技局出台《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支持科技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联合开展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最大支持力度可达1000万元。


资讯配图


瞄准创新成果转化,按照《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市科技局以“真金白银”支持“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科技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成果以及高校院所科研成果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蓉落地,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支持。



超大城市乡村科技人才振兴

蓉城“新农人”书写“兴农事”


七月的龙泉山,桃香四溢。作为全国知名的水蜜桃生产基地,龙泉驿区的水蜜桃不仅成功“出川”,更远销海外。


❞ 

“预计今年的出口订单有望再增长15%左右,将主要销往新加坡、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四川盘信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维波介绍,今年公司已成功开拓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市场。

❝ 


小小水蜜桃出川出海,背后是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倾力接续。科技特派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研究员陈栋就是“推手”之一。


采集花粉授粉,观察水蜜桃生长,测重测甜度……一年四季,陈栋和他团队的身影,都深耕在这万亩桃园之下。陈栋介绍,近年来,依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已选育出16个新品种,包括前几年的霞脆、晚湖景、霞晖8号,以及近几年的早黄玉、黄玉2号等黄肉型品种,更多的新品种从田间走向餐桌。


资讯配图


在简阳市石钟镇火烧庙村,同样是一派田间好“丰”景,新品种鲜食玉米迎来收获季,供不应求。鲜食玉米引自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新品种“农科糯336”,今年火烧庙村种植的16亩鲜食玉米,总产量预计可达3.2万斤。高产量背后,除了品种优势,还离不开科技“变废为宝”食用菌渣的上阵。


时间回到半年前。在火烧庙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成都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曾先富扎根基地,将赤松茸种植新技术、新方法“种”下田间。作为成都市科技局的对口帮扶项目之一,火烧庙村发展赤松茸种植已有三年时间,通过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助农增收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鲜食玉米循环使用上一季赤松茸菌渣作肥料,菌渣肥田育粮,秸秆还田再养菌……一套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地完成闭环。截至目前,火烧庙村脱贫群众人均收入增长超过1万元,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和村民技术致富。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

❝ 


牢记嘱托催奋进。高质量科技供给助力乡村振兴,成都深入实施以“专家+企业家+带头人”等模式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团队伍达20个,选派人数达397名。“十四五”期间,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市日常化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1500余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000余个,建立示范基地上万亩。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科特派”是成都探索超大城市乡村科技人才振兴的一个聚像。成都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引育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眼下,成都农业人才队伍加速储备,依托高校院所优势,年输送涉农人才2万余人。瞄准农业科技人才引育,对于首次取得技术经纪人专业职称,并受聘于成都市备案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的技术经纪人,市科技局将给予专项奖励。目前,全市农村实用人才超37万人,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在天府现代种业园,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带领团队在邛崃建立西南重要育种基地;在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带领团队入驻中心,推动成果在成都落地转化……近年来,成都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270名,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农业人才68人,遴选现代种业和都市农业产业链产业领军人才34名,有力地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提供了人才支撑。


资讯配图


农业新质生产力多点迸发、现代都市农业加速成型,越来越多的成都“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精耕“兴农事”,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书写新的故事。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摄影/视频:于士博、唐建军

文字:邓京昆、杨梦婷、白芳

美编/校对:向婷婷

资讯配图


你“在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