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基本概念、主要方向及关键问题
- 2025-07-28 13:44:35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等两会关键词成为经济社会领域的热门话题。如何理解低空经济的底层逻辑,以及在这个底层逻辑下,如何迅速释放低空经济所蕴含的新质生产力,则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同时,作为发展低空经济不可或缺的气象科技,又该如何赋能,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此外还有诸如像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市场规则、发展路径等等太多问题需要回答。

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必须“冷”且理性,应当基于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把握:
1.关于在哪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顾及安全性,不少地方政府把发展低空经济的重点放在远离密集人群的幅员辽阔、人烟稀少的区域。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安全性固然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前提,但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实现低空空域开发的经济价值,把低空飞行作为常态化、高价值的经济活动形态。因此,贴近地面(300米以下空域)、人口稠密、经济社会发展场景丰富的区域才最适合低空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过度追求安全性而“因噎废食”把低空飞行一味放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就只能实现小范围、低频次、轻量级的发展,这背离了发展低空经济的初衷。由此,在低空经济发展的初期,各地方政府可以在更为安全的区域进行探索,对空管协调、航路管理、飞行管控、制度规范等重要保障体系进行充分试验与示范,为高频次高价值高质量的低空飞行夯实基础。

2.关于谁来发展?发展低空经济的基本行政单元应该是设区市,而并非在县区一级统筹。这是由于,一方面县区一级行政单元涉及面积过小,不利于低空商业场景的开发;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低空所需要的配套支撑如空域协调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智联网建设等,也至少得设区市层面才能完成。这一点与制造业不同,通常我国发展制造业的基层行政单位都是落在县区一级,这反映了空域开发和土地开发的差异以及低空经济的服务业属性。除了地方推动之外,国家层面的整体性制度设计也极为重要,例如空域管理协调模式、飞行器与基础设施强制标准、低空通行法规规则、“空-地”“空-空”通信标准等等。我们认为,我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系统性推进,基层政府的重点在商业场景开发,并以此为牵引逐步推动相关规则制度体系的完善,上级政府通过不断出台各种标准规则为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3.关于如何发展?调研中我们也看到,由于发展低空经济的体系较为复杂,一些地方政府有把低空经济“制造业化”的倾向,例如大力招引飞行器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集聚,扩大低空飞行器的制造产能;也有不少原本不属于该赛道的中小企业趁着风口进入低空经济领域,如动力电池、电机设备、碳纤维材料以及各种软件系统等。如前所述,在发展初期,制造业只是低空经济的过程性属性,其根本属性应当是服务业,尤其当前更不宜在尚未明确低空服务重点形态的情形下盲目发展制造业扩大生产产能。我们认为,当下应当鼓励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开发低空服务形态及商业场景,而对于飞行器生产等制造业,则应当避免一哄而上,否则只会造成该行业的制造产能迅速过剩,不利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的核心是空路 气象科技赋能的新质生产力
目前,对于低空飞行的路线名称,到底是沿用民航的习惯叫航路,还是用一个新词叫天路或者其他,还没有统一意见。首先,航路已经是一个专有名称,不宜降维使用,容易混淆。其次,航路太宽太大,一个城市也划不了几条,显然不太适合未来高密度飞行的低空经济。再次,用天路命名似乎又包括了现有的民航线路,做了升维,不利于分层分类来理解低空经济。当然,天路的概念在众多低空经济领域里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只是有些地方不太能够接受天路词汇而已。因此,还有一个相对中庸的做法是取低空经济的空字,叫空路。叫什么名字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它的内涵仍然是路线。
那么,为什么说低空经济的核心是空路呢?这就好比“有车无路车无用,有路无车路无用”,车路是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现在低空经济的现状是飞行器的生产技术和产业链发展已经日臻成熟,而空路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空路是短板,只有补齐这个短板,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才能快速释放生产力。所以,低空经济的核心是空路。





免责声明: 图片和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编写于此只是为了传递行业资讯,如有误差欢迎指正,如有侵权请添加作者微信删除文章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