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视频消费者调研报告
- 2025-07-28 08:00:00
文旅视频已成为用户旅游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短视频“种草”模式,构建了从内容浏览—兴趣激发—方案规划—实际出行的高效转化链路。
➢高转化率:96.43%的用户观看文旅视频后产生旅游想法,72.62%最终实际出行,其中69.72%用户能在1个月内完成决策,转化效率高、决策周期短。
➢用户画像:核心用户集中在25-44岁的中青年群体,占比72.98%;一线与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60.09%,月收入8000元以上用户超52.17%。
➢内容偏好:真实体验Vlog(80.59%)最受欢迎,自然风光、美食、历史文化、旅游攻略等内容需求旺盛;“真实性”“避坑建议”和“智能信息”成为用户新诉求。
➢多平台行为:抖音、小红书、OTA平台等形成多极竞争格局,用户通过日常推荐与主动搜索获取内容,并关注官方账号和旅游达人发布的信息。
➢技术趋势:83.07%的用户对VR/AR技术表示感兴趣,AI工具在行程规划中的渗透率逐步提升,智能化服务成为行业增长点。

短视频平台的普及推动了文旅内容的爆发式增长,视频“种草”模式已深度渗透旅游消费决策全链路。为深入洞察文旅视频用户行为特征、内容偏好及行业趋势,艾瑞大调研开展专项调研,样本覆盖全国644名观看过文旅视频,且1年内有国内旅游经历的用户,涵盖一线至五线城市及不同年龄、收入群体,旨在为文旅行业提供前瞻性洞察。

受访者中文旅视频用户呈现明显的"三高"特征:高线城市、高收入、高消费频次。
性别分布相对均衡,女性用户略高于男性(51.86% vs 48.14%)。年龄集中在25-44岁(72.98%),其中35-44岁用户占比最高(37.89%)。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高线城市集中趋势,一线与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达60.09%,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相对较低。月收入8000元以上用户占比52.17%,显示出较强的消费能力。






内容获取平台分布去中心化
观看平台分布方面,抖音使用率最高(66.93%),小红书(45.03%)和OTA平台(47.83%)紧随其后,平台间形成多极竞争格局。用户内容触达以日常推荐(65.84%)和主动搜索(65.99%)为主,社交推荐(54.19%)和榜单/话题发现(47.52%)、专区频道(52.33%)等也是重要入口。多元场景共同作用,强化内容曝光与口碑裂变。
/*OTA平台:在线旅游平台,例如:携程、去哪儿、飞猪、美团、同程旅行等*/


洞察:用户获取文旅内容的渠道日益多元,平台竞争更加侧重内容质量与服务体验的差异化。多平台联动,短视频平台的种草功能与OTA平台的预订功能结合,将形成更高效的服务闭环。
账号关注多元,官方与达人内容并重
官方账号(65.22%)与旅游博主/达人(61.65%)是用户最主要的关注对象,其次是OTA平台官方账号(57.61%)和普通用户UGC内容(51.86%)。明星/艺人账号关注度较低,仅25.93%,用户更看重实用性与真实性。


转化路径
文旅视频展现出强劲的“种草”效应,96.43%的用户因文旅视频萌生旅游想法,其中72.62%实现实际出行;69.72%的用户能在1个月内完成决策,转化效率高、周期短。





转化障碍:尽管整体转化率高,但“内容-兴趣-行动”链路中仍存在断点。部分用户未被成功“种草”,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要原因集中在觉得视频内容信息不足或不实用(34.78%)、缺乏吸引力或新奇感(17.39%)、对视频内容不信任(17.39%)等,说明内容创新、权威和实用性仍需加强。

有兴趣但未出行:在已产生出行兴趣但尚未实际出行的用户中,客观条件成为主要阻碍。时间不足(65.88%)、距离太远(41.76%)、费用较高(40.59%)是最主要的行动门槛。此外,担心视频内容与实际不符(33.53%)、缺乏具体攻略信息(30.00%)、安全顾虑(20.59%)等“体验焦虑”亦是重要影响因素。

洞察:文旅视频已形成高效的“内容-兴趣-决策-行动”转化机制,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阵地。但要进一步提升转化率,行业需持续优化内容的实用性与创新度,增强信息透明和可信度,并通过丰富产品形态、降低时间与费用门槛等方式,打通“种草到行动”的最后一公里。
消费行为
中高端消费趋势明显, 购买渠道多元化
单次旅游预算分布,3001-5000元区间占比最高(38.66%),5000元以上占比达26.09%,反映出中高端消费趋势。预算结构方面,交通、住宿、餐饮三大类别平均占比均超20%,呈现均衡分配态势。


机票酒店门票等购买渠道多元,OTA平台使用率最高(66.61%),但微信小程序(52.95%)、官方渠道(52.33%)等也占据重要地位。

洞察:用户在旅游消费上的支出趋于平衡,且中高端消费群体占比逐渐扩大,这为行业提供了深挖高品质服务和个性化产品的机会。OTA平台在用户预订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微信小程序和官方渠道的增长也表明用户预订习惯逐渐多样化,行业需关注不同渠道的联动机会。
痛点与需求
真实性、智能化服务需求凸显
用户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踩坑风险”(59.16%)、“担心体验感低”(55.12%)、“人流拥挤”(54.66%)等方面。对内容改进的期望主要体现在真实性提升(50.47%)、避坑建议(49.84%)、人流量预测(40.99%)等信息服务。


洞察:用户需求正从基础信息获取向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升级,谁能率先满足这些需求,谁就能占据竞争优势。加强内容创作者的审核机制,减少过度美化和虚假宣传,用真实的用户体验赢得信任。开发如“人流量预测”“避坑提示”等工具,帮助用户轻松规避常见问题。
技术接受度
新兴技术渗透率持续提升
VR/AR技术接受度较高,83%用户对“决策前体验”表示感兴趣。沉浸式文化体验(64.83%)、历史场景再现(60.57%)、360度全景浏览(58.52%)成为最期待的应用场景。


AI辅助决策工具使用率不断提升,20.03%的用户已将AI工具用于行程规划或内容验证,智能化服务显现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洞察:用户对“目的地未知性”的焦虑,推动了VR/AR技术的需求,技术与旅游的结合将增强竞争力,景区与文旅局可通过VR/AR技术展示景区亮点,尤其是冷门景点和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差异化优势。OTA平台可引入VR/AR体验服务,帮助用户“提前看”,优化内容展示和预订转化。AI技术的渗透率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潜力巨大,但部分用户对AI生成内容的可信度仍有疑虑,未来需要通过权威数据支持,增强用户对AI工具的信任感。

行业趋势:文旅视频的三大方向
1.内容进化:从“流量”到“价值”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文旅视频的内容正从单一的流量吸引向注重“真实性”和“深度体验”转变。真实性、专业性、实用性成为内容价值的核心要素,“网红打卡”模式向“深度体验”模式演进。
2.技术驱动:智能化服务崛起
VR/AR与AI技术正不断重塑文旅视频领域的用户体验与行业格局。VR/AR技术提供“决策前体验”,让用户提前感受目的地魅力,同时通过场景复现提升文化游的沉浸感,缓解决策中的不确定性。AI技术通过智能行程规划和个性化推荐,降低用户决策成本。这两项技术的深入应用正推动文旅消费向智能化、个性化升级,为行业带来全新增长点。
3.商业模式创新:服务闭环的形成
文旅视频行业正从单纯的广告变现向“内容+服务+技术”的一体化模式转型:内容种草+服务预订:短视频平台与OTA平台的联动日益紧密,形成从内容曝光到消费转化的完整闭环。多平台多渠道联动:微信小程序、官方渠道等预订入口的多元化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现机会。
洞察与未来机会:把握行业红利
1.对平台与服务商的建议
2.对景区与官方账号的建议
文旅视频正在快速重塑旅游消费模式,从内容到技术再到服务,行业正在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闭环化的方向迈进。未来,谁能率先抓住用户对真实性、智能化和差异化服务的需求,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数据来源:艾瑞大调研-文旅视频行业消费者调研)
👇欢迎关注艾瑞大调研获取专属数据
👇点击收集问卷

👇点击参与答卷

👇欢迎关注艾瑞数智获取更多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查看及下载更多PDF高清完整版报告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