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气象专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印度尼西亚、蒙古、吉布提等26个国家(地区)以及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国际电信联盟、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等8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一堂,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分享技术经验,提升预警效能。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WMO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致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出席。


资讯配图


陈振林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以其高效的计算和多源数据融合能力,正成为连接气象预报、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关键纽带,成为突破传统预报局限的“金钥匙”。中国气象局提出“气象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以技术革新驱动预警能力跃升,以开放合作践行全球责任担当,以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分享中国经验与技术,助力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目标早日实现。


资讯配图


席列斯特·绍罗表示,中国早期预警工作是全球典范,形成“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模式”,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展现了精准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的无缝衔接。“妈祖(MAZU)”方案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让我们确保人工智能成为桥梁,而不是障碍;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所有人的生命线。


资讯配图


张小宏指出气象事业深度融入上海生产、生活、生态和城市治理等各个方面,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上海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和全球协作,加快培育气象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以“AI+”为引擎,激发气象科技新活力;以“气象+”为支撑,开创城市治理新局面;以“倡议+”为纽带,打造国际合作新范式。


资讯配图


会上,详细解读了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发布了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MAZU-Urban)、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链式人工智能预报模型“风宇”


资讯配图


在特邀主旨报告环节,WMO、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国家气象中心、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机构分别作了报告。在圆桌论坛上,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国际电信联盟、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斯里兰卡国家气象局、乌干达国家气象局、中国气象局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资讯配图


27日,与会专家将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监测预报、人工智能赋能灾害应急响应、全民早期预警及公共私营参与的实践等方面继续作报告交流。


气象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展同时亮相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系统展示人工智能中国气象领域的最新应用与早期预警中国实践。


此次专会由中国气象局与WMO联合主办。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WAIC 2025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