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属于人形机器人的大戏,才刚刚开幕。

文|编辑部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再次见证了人形机器人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

7月26日,WAIC 2025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这是中国AI领域每年最重要的科技盛会,亦是全球具身智能和智能终端产业的风向标之一。

7万平方米展区内,具身智能和智能终端等硬核展品成为绝对主角,机器人不再只是展台“表演嘉宾”,而是实实在在的“主角选手”。

其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人形机器人阵容的集中亮相——超过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登场,创下国内最大规模展示记录。

热度也在数据之外可见一斑。开幕前两日,门票已在官方平台宣告售罄,二手交易平台甚至出现高价倒卖。科技圈微信群中“求票”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程度堪比演唱会。

而在这场AI年度盛会中,属于人形机器人的大戏,才刚刚开幕。

01

百花齐放的人形机器人群像

在H3展馆内,各家机器人厂商纷纷亮出杀手锏,秀肌肉、拼技术、比落地,构成了一幅多样而密集的“人形机器人群像”。

智元机器人依然是最吸睛的主角之一。本次WAIC上,智元不仅拥有最大展位(300平方米),还带来了旗下“远征”“灵犀”“精灵”三大产品线的核心成员。灵犀X2-Pro机器人首次亮相,具备跳跃、骑脚踏车等高难度仿人动作;远征A2-W在现场完成了动态搬运任务,甚至能应对箱体轻微歪斜的情况;精灵G1则在展台递物、盖章、打冰壶,仿佛一位贴心助理。此外,智元还展示了机器狗产品D1 Ultra及合作伙伴生态。

资讯配图

另一家人气爆棚的厂商是宇树科技。他们的机器人对抗赛成了展区的“流量炸点”,两台人形机器人戴着拳击护具正面“互殴”,飞踢、打挺、格挡一气呵成,引来观众连连惊呼。7月25日,宇树正式发布了第三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R1智能伙伴”,起售价3.99万元,重约25kg,支持改制,集成语音与图像多模态大模型。作为全球首家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的公司,宇树已经迈入上市辅导阶段。

资讯配图

聚焦“服务场景化”的擎朗智能,则将展台打造成了一个机器人剧场。在“酒馆”区域,XMAN-R1担任机器人调酒师,识别酒瓶、精准倒酒、双手递杯;在剧场区域,XMAN-F1能独立进行PPT讲解与产品演示,展示了多模态交互与自主决策能力。

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与商业化落地并重的企业中,银河通用同样不容忽视。展台“C位”展示了一款基于VLA模型的零售机器人,能够在随机摆放的货架上完成抓取任务。旗下人形机器人Galbot全天候值守便利店,现场可根据顾客下单从密集货架中精准取货。银河通用计划今年在全国开设100家由机器人值守的无人零售药店,已在北京开出近10家。

资讯配图

千寻智能带来了基于自研VLA模型Spirit v1打造的人形机器人Moz1。在展台,Moz1可完成送饮料、整理桌面、投放垃圾等任务,S型压弯、主动平衡动作娴熟灵活。在互动体验区,观众还能遥操作Moz1进行搭积木、走迷宫等游戏,“几乎没有延迟”的反馈让人印象深刻。

资讯配图

星动纪元展位,机器人星动L7身高171cm、体重65kg,能完成360度旋转跳、街舞Breaking等高强度动作,还能进行精细操作如扫码、夹取标签、按摩等。灵巧手XHAND1与新发布的Q5轮式人形服务机器人也展现出丰富应用潜力。

优理奇UniX展出了Wanda 2.0机器人,模拟家庭清洁全过程,包括餐桌整理、餐具分类、使用洗碗机等,还能在展区表演敲手碟鼓。

智平方则展示了搭载GOVLA大模型的AlphaBot“爱宝”,进行专业级别的架子鼓演奏。它采用“快慢系统”协同机制,模拟人类的节奏理解与精准敲击。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带来“天工2.0”,从“最能跑”升级为“更好用”,适配物流、包装、特种作业等场景,同时继续推动开源平台“天工开物”在数据集与本体层面支持开发者社区建设。

傅利叶智能则带来GR系列与N1机器人,结合其在康复设备领域的数据积累,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医疗与康复服务中的落地可能。

资讯配图

卓益得机器人的“行者二号”曾获人形机器人半马季军,其主打轻量化设计与肌腱驱动,聚焦科研教育、交互服务等场景。

资讯配图

赛博格机器人带来中国首款重载机器人Cyborg-R01,身高180cm,可搬运20kg不规则部件,技术目标是攻克高危高负荷场景。

资讯配图

开普勒一直在打造具备蓝领工作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其先行者K2人形机器人K2号称充电1小时,干活8小时,能够完成粗活和细活,双臂协同搬运能力可达25-30公斤。

资讯配图

灵初智能、魔法原子、乐聚、灵宝CASBOT、仙工智能、优艾智合、跨维智能、自变量机器人、睿尔曼智能等新锐企业,也展示了其在工业、康复、科研等细分方向的创新探索。

02

“出道”之后,人形机器人走向哪里?

尽管在WAIC的展馆里,人形机器人仍以“表演者”身份亮相居多,但在越来越多厂商的展台上,“实干型”的人形机器人正悄然登场。从物流分拣到零售拣货,从家庭清洁到工业打螺丝,这些并不华丽的动作,正是人形机器人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必经之路。

从整体趋势来看,三个方向的突破最为关键

一是工业与物流场景的早期落地。

以智元机器人为例,其与德马科技联合展示的端到端具身机器人物流作业,是现场最接近真实生产线的演示。机器人通过扫码识别、路径规划完成分拣动作,流程完整、动作高效。银河通用则将人形机器人部署到无人药店,实现24小时拣药作业,配合机器狗完成环境巡检和辅助任务。还有普罗宇宙的“大白”机器人,在无序工位中实现12秒锁4颗螺丝,初步具备柔性制造能力。

二是“长任务链条”能力的训练与迭代。

这不仅关乎大模型的理解能力,也关乎动作规划、稳定性和策略执行。例如优理奇的Wanda 2.0可以完成家庭清洁的整流程操作,擎朗的XMAN系列在“点单—制作—送达—收餐”的餐饮场景中实现任务闭环,说明人形机器人正从“动作完成”向“任务完成”迈进。

三是以多模态模型为基础的人机协作进阶。

无论是银河通用的VLA零售机器人、千寻Moz1的人类遥操作体验,还是智平方“爱宝”的节奏鼓演,技术的底层正在从规则驱动向“看—想—动”的能力链过渡。这类模型驱动的演示,或许还难以完全落地,但已经体现了未来方向。

从这届WAIC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厂商正在构建各自的人形机器人打法与护城河。

有的强调全栈自研,有的专注模型算法,有的绑定工业场景,有的深入家用场景,还有的借开源社区形成技术“朋友圈”。无论出身如何,目标却趋于一致——从技术可行走向商业可用

当然,当前的人形机器人仍面临诸多挑战:成本控制尚未优化、泛化能力仍需提升、安全性与耐用性有待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代机器人已经完成了从“能站起来”到“开始干活”的初步跨越。

WAIC 2025,不只是一次人形机器人的集中亮相,更像是它们的一次“集体成人礼”。 下一场战役,将在真实的工厂、仓库、街道和家庭中打响。

7月27日下午,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将在WAIC2025的H3馆开启探展直播,不见不散!



资讯配图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交流群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推荐阅读

超140亿!2025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融资盘点

超75款!2025上半年人形机器人新品图鉴

四个角色眼中的“人形机器人训练真相”

2024-2025年度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报

本体企业

优必选|宇树|智元|云深处|开普勒

众擎机器人|帕西尼|数字华夏|亿嘉和

越疆机器人|科沃斯|睿尔曼智能|艾比仿生

威迈尔|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赛博格机器人

供应链企业

步科|芯明|阿普奇微亿智造|坤维科技

无穹创新|灵巧智能|小驱智能|睿芯行

高通|伟创电气|澜兔数界|力准传感|缇基彼|华盛控

纽格尔|灵猴机器人|科峰智能|银轮股份|迈尔微视

台达|仙工智能|思岚科技|航天凯特|拓邦电机|集和诚

终端企业

富士康|豪森智能|天奇股份|欣旺达

泰山体育|润新机械|南京市保|中广核检测|金旺智能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小小科技|华鼎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