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城市NOA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黄金窗口期。

现阶段,包括“蔚小理”、智己、问界、极氪在内的20多个汽车品牌围绕城市NOA展开了激烈角逐,并且纷纷将城市NOA列为核心战略项目。

与此同时,城市NOA搭载车型价格已经形成了不断下探的趋势。比如今年全新上市的零跑B10、小鹏Mona03、广汽丰田铂智3X等配备城区NOA的车型价格已经下探至15万元级别。

随着各大车企纷纷“卷”向城市NOA,该市场也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新阶段。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1-5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配置城区NOA(含软件选装)交付新车90.22万辆,同比增长152.5%

在这背后,新一轮更大规模的高阶辅助驾驶战役已经到来,门槛更高、用户体验更好的城市NOA成为了辅助驾驶竞争的真正破局点。

近两年,伴随着高阶辅助驾驶市场竞赛逐步走进深水区,蔚小理、比亚迪、吉利等主机厂纷纷开始自研芯片,逐步转向软硬结合的全栈自研模式。同时,华为、地平线、Momenta、英伟达在内的头部玩家也在争相构建“软硬一体”的全栈能力

可以看到,头部玩家们正以“软硬一体”为核心战略,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军备竞赛。

01

头部玩家打响“软硬一体”军备赛

众所周知,特斯拉已经从采用供应商的“重软硬一体化”方案,成功过渡到了自研芯片的“重软硬一体化”路线。通过自研芯片与软件算法的深度融合,特斯拉打造的HW3.0至今仍然是效率标杆。

目前,这一趋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企所采纳。比如蔚来、小鹏、理想等公司都已经开始自研芯片,逐步转向“重软硬一体化”路线。

其中,蔚来不仅自研了全球首款5nm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还自研了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等软件方案。对此,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表示:“在软硬件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蔚来致力于每一代平台产品都采用一体化的智能系统,以便更利于企业的长期维护。”

而供应商方面,除了Mobileye、地平线、华为等已经实现软硬协同交付的供应商之外,英伟达、高通等芯片巨头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寻求为主机厂提供全栈软硬件解决方案。

比如英伟达在此前已经推出完整的自动驾驶开发全流程解决方案,包含全栈NVIDIA DRIVE AV软硬平台、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NVIDIA DGX系统、用于建模和合成仿真数据的NVIDIA Omniverse和NVIDIA Cosmos平台

可以看到,“软硬一体”模式已经成为了行业领先玩家发力辅助驾驶市场的重要战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辅助驾驶主要采用软硬分离的协作开发模式,算法开发商、主机厂及Tier 1普遍通过采购芯片厂商的计算平台,以“硬件采购+软件适配”方式来构建整体方案。

然而,以NOA为代表的高阶辅助驾驶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动态且无规则的真实路况,不仅对“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的实时性、精准性要求呈指数级提升,还需要实现极致的系统效率,这些要求在传统“软硬分离”的技术框架下,很难调和。

与此同时,城市NOA尚处于“可用”水平,距离用户期待的“爱用”还具有较大的差距。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博士指出,要突破这些瓶颈,需同时实现系统性能的Scale Up(提升处理复杂场景能力)与应用场景的Scale Out(拓展适用环境范围),这需要算力、算法、数据与工程能力的“软硬协同”支撑。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硬件和软件不能再是简单的“堆砌组合”,而是必须要深度协同。尤其是在VLA等大模型时代,车企只有将芯片和算法进行深度协同,才能大幅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一方面,软硬协同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显著降低高阶辅助驾驶技术的开发难度与门槛,从而推动城市NOA等高阶辅助驾驶的快速全面普及。

另一方面,软件与硬件的灵活适配可以充分满足主机厂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有业内人士直言:“采用第三方芯片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很多算力浪费,或者无法满足定制化的需求。”

“在L5级自动驾驶需求被满足之前,软硬一体将是全场景辅助驾驶的必经路线。陈黎明博士指出,组合辅助驾驶本质不是一个开发应用平台,而是面向单一任务、有史以来最复杂的计算系统,只有通过软硬结合的技术路径,才能突破性能瓶颈,实现系统级的综合竞争力。

地平线是一家“计算方案+软件”系统级全场景辅助驾驶技术公司,其发布的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HSD,以极致软硬结合效率实现了同等成本的体验升维。比如让更安全的低阶辅助驾驶成为基础标配,让原先基础L2的成本付出能够获得高速NOA的体验,让原先高速NOA的成本获得轻量级城区NOA功能……

另外,得益于软硬协同设计,地平线城区辅助驾驶HSD能够从容应对市区复杂场景,可以像老司机一样处理各种交通状况。据了解,地平线HSD采用了一段式端到端模型,该模型在端到端架构基础上,增设“安全护栏”机制,既能提升性能底线,又突破性能上限。

不过,虽然一直坚持“软硬结合”的发展路径,但地平线却始终将自己定位于Tier2在地平线看来,软硬一体方案更多是为Tier 1供应商和车企的自研团队提供样板,展示征程系列芯片的技术上限,而非与采购他们芯片的Tier 1争夺成熟市场。

02

市场集中化趋势日益凸显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软硬一体化将加速辅助驾驶行业的整合和洗牌速度,具备软硬一体化能力的企业可以提供更完善、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从而吸引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此外,软硬一体化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巩固其市场地位。

在辅助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单一硬件公司或单一算法公司无法充分发挥性能优势,难以满足客户对于智能化、集成化的需求,在未来的竞争优势将处于劣势地位。有业内人士表示,仅有“一技之长”的厂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一方面,伴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规模化普及,低阶辅助驾驶将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主机厂将直接采用供应商的软硬一体方案,而对于高阶辅助驾驶算法的关键能力,主机厂自研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软硬一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数据-算法-硬件”的完整技术闭环,每个环节都需要巨额投入,并且技术门槛之高已经成为了中小供应商难以逾越的鸿沟,只有体量较大且现金流较为充裕的厂商才有能力涉足。

尤其是2025年开始,蔚来、小鹏、理想、Momenta、地平线、华为等正在大力推动其智能辅助驾驶算法从“端到端+VLM”向“VLA世界模型”进阶,这一技术跃迁对于软硬结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考验方案厂商的整合能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已有超过20家中小智驾公司放弃高阶方案研发,转而聚焦L2级基础功能。这无疑将进一步缩小其生存空间。

当前,伴随着NOA配置方案成本的持续下降,L2入门级方案的增量空间正在快速收缩,整个辅助驾驶产业的竞争焦点开始向高阶转移。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L2入门级组合辅助驾驶(不含NOA)新车交付同比增长21.94%,同期NOA同比增长177.47%。20251-4月,上述两项数据则分别为同比仅增长不到10%,和同比增长134.68%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头部车企NOA定点项目来看,除了车企自研部分,华为、Momenta、卓驭、地平线(HSD)拿走了绝大部分优质项目,能够继续留在牌桌上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还未真正进入城市NOA核心赛道的中小企业来说,生存空间将急剧压缩。

总体来看,软硬一体正在将辅助驾驶行业推向“赢者通吃”的新阶段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认为,伴随着越来越多合资品牌敲定城区NOA的合作伙伴,辅助驾驶行业的抢单窗口期即将关闭。

接下来,新一轮残酷的淘汰赛将激烈上演,第三方辅助驾驶供应商的数量将快速收敛,而有望在高阶赛道实现大规模量产并站稳市场的大概只有4-5家。


往期推荐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