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公司给出降薪留下、拿赔偿走人两个选择的时候,一定不要选择降薪后留下来,后果会很惨!
- 2025-07-23 20:58:00
关注智慧工厂,挖掘企业价值



导 读
职场中,企业以“降薪留下”或“拿赔偿走人”为由要求员工二选一的场景屡见不鲜。
看似给了选择权,实则是精心设计的陷阱。
本文结合真实案例和法律逻辑,剖析为何选择降薪后留下的后果往往比想象中更惨烈。
Part 1
降薪留下的三重“慢性自杀”
1、经济压力与职业价值双杀
接受降薪后,收入骤降可能导致房贷、车贷断供,甚至生活品质断崖式下跌。更危险的是,降薪等同于默认“自我贬值”,未来若被迫离职,赔偿金将按降薪后的基数计算,损失可能高达数万元。
例如,某员工降薪30%后半年遭遇二次裁员,最终赔偿金比原工资标准少拿40%。
2、职业发展被系统性扼杀
公司一旦提出降薪,往往已对员工价值重新评估。留下者常被边缘化,核心项目被剥离,工作内容沦为“打杂”,技能停滞甚至退化。
某物业从业者小王接受降薪后,被调至无关岗位,最终因无法适应而主动离职,错失十年积累的职业资本。
3、心理摧残:从焦虑到自我怀疑
降薪带来的不仅是收入落差,更是尊严的践踏。员工可能面临领导的PUA话术(如“能力不足”“性价比低”),长期高压下身心俱疲。
案例显示,一名金融从业者降薪后被迫加班至凌晨,最终因抑郁情绪主动辞职,且未获任何补偿。

Part 2
企业的“温柔陷阱”:降薪背后的三大算计
1、变相裁员,规避赔偿成本
企业通过降薪逼迫员工主动离职,可节省N+1赔偿金。
例如某通信公司要求全员降薪40%,实则筛选“廉价劳动力”,三个月后对无法承受者施压逼退。
2、降低未来裁员成本
根据《劳动合同法》,赔偿金基数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接受降薪即自降赔偿天花板,企业为后续大规模裁员铺路。
3、测试员工底线,为压榨埋伏笔
接受降薪者往往被视为“不敢反抗”的群体,后续可能被要求承担更多工作。
某互联网公司员工降薪后,工作量翻倍且被取消年终奖,最终“免费加班”三个月后被迫离开。

Part 3
拿赔偿走人:止损与破局的唯一正解
1、法律赋予的底气
企业单方面降薪属违法行为,员工可拒绝签字并要求按原工资标准协商解除合同。
若企业强行降薪,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成功率超90%。
2、经济缓冲期的战略价值
N+1赔偿金(如月薪2万、工龄5年者可获12万补偿)为求职转型提供喘息期。
某地产从业者利用赔偿金完成职业培训,成功转行新能源领域,薪资反超原水平30%。
3、跳出沉没成本陷阱
企业既已提出二选一,说明员工不在长期规划中。果断离开可避免陷入“降薪—压榨—二次裁员”的死循环。
某制造业高管拒绝降薪后创业,三年内公司估值破亿。
Part 4
破局指南:如何优雅“反杀”
证据链构建黄金法则:保存书面通知(邮件、盖章文件)、录制协商录音(需明确提及降薪原因)、收集历年工资流水、绩效考核记录
1、谈判话术模板
“理解公司困难,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5条,薪酬调整需双方协商一致。我建议按原工资标准协商解除合同,否则将申请劳动仲裁。”
2、离职后三大动作
更新简历时注明“非个人原因离职”,申领失业保险金(赔偿金不影响资格),启动“职场信用管理”,在脉脉等平台客观陈述经历。
职场本质是价值交换的战场,当企业亮出降薪底牌时,实已撕毁契约精神。
选择拿赔偿离开,不仅是对当下利益的捍卫,更是对职业尊严的救赎。
记住:妥协换不来尊重,止损才是最高级的破局智慧。
以下是来自广大质友们的亲身感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A: 做梦吧赔偿,90%的企业都不可能会想方设法让你滚蛋。
B: 我就是被南玻无赔偿想法设法辞退了,一分赔偿没有
C: 企业无品,必会关门。
D: 有几个企业真给赔偿呢?
E: 我头脑比较简单,给钱我就干活,降薪我就离职,
F: 现在有很多企业会聘请专门裁人的人专门制定裁人方法,花样太多了,一般人能想到的证据他们比你想的还全呢
G-1: 只会降薪,不会赔偿,让你低薪耗着自己离开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分享你的观点





免费资材群

免费工具包群

免费书库群
中渊科技—智慧工厂设计领导者
中渊科技是中国第一家以精益生产、产品模块化等先进制造理念,提供智能制造设计的公司。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制造工厂设计、柔性生产线信息系统、柔性设备控制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AGV及物流自动化设备、视觉检测、工业机器人软件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监控指挥、信息物理系统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联系我们:13516576767 邮箱:13538417@qq.com
↓↓↓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即识学堂”】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