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飞起来」到「飞得远」的战略跃迁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新赛道。陕西凭借深厚的航空产业积淀和政策创新魄力,以全产业链布局为核心,在通用航空、无人机、低空服务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实现了从基础设施建设「飞起来」到产业生态构建「飞得远」的战略跨越。本文以陕西为样本,解析其如何通过全链条创新,打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陕西范式」。

一、政策筑基:构建低空经济制度新框架

1. 顶层设计锚定战略定位

陕西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关键增量」,出台《培育壮大千亿级航空制造与低空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明确「研发 — 制造 — 运营 — 服务」全链条发展路径。2024 年发布的《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7 年)》进一步细化 5 类 15 条措施,涵盖产业链建设、企业培育、技术攻关等核心环节。政策组合拳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四梁八柱」。

2. 空域改革释放发展空间

依托国家空域分类管理改革,陕西建立「省级统筹、市县协同」的空域管理机制。榆林市率先获批无人机试飞空域 116.9 平方公里,并构建「8+1+N」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在全省布局 500 余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2024 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后,陕西通过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实现飞行计划「一网通办」,审核效率提升 40%。

3. 财政杠杆撬动产业升级

创新「政策补贴 + 产业基金」双轮驱动模式。农业领域,《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明确单机最高补贴 1.44 万元,并要求完成 200 亩作业量方可申领,推动无人机植保覆盖率从 2023 年的 25% 提升至 2025 年的 45%。资本层面,陕航资管设立空天基金、引擎基金等专业投资工具,累计投资三角防务、兴航航空等企业超 20 亿元,其中低空经济相关项目占比达 30%。

二、基建先行:打造立体高效的「空中走廊」

1. 通用机场网络全域覆盖

陕西现有通用机场 13 个(A 类 5 个、B 类 8 个),数量居西北首位。榆林市规划到 2026 年建成 4 座通用机场、3 座支线机场,形成「干线 — 支线 — 末端」物流网络;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作为核心枢纽,聚集整机制造、试飞鉴定等全产业链企业,年试飞架次占全国 15%。

2. 低空服务体系智能升级

建设「天 — 空 — 地」一体化监管网络:5G-A 通感一体基站实现 300 米以下空域精准感知,误差小于 1 米;秦汉通航运营的西北地区最大直升机机队(20 余架),年均执行应急救援任务超 50 次,响应时间缩短至 30 分钟内。沣西新城惠民服务站等基层站点,则为无人机配送、巡检提供「最后一公里」保障。

3. 产业载体培育创新生态

西安航空基地构建「三机三材三压」创新体系,聚集西飞民机、大秦无人机等 300 余家企业,形成年产值超 800 亿元的航空产业集群;秦创原航空产业研究中心联合西安交大等高校,推动 1550nm 低空雷达测距模组等 20 余项技术成果转化,孵化企业估值增长 3 倍以上。

三、技术攻坚:突破核心领域「卡脖子」难题

1. 无人机技术领跑全国

西飞民机自主研制的 HH-100 航空商用无人运输机,最大载重 2 吨、航程 520 公里,填补国内重型无人货运空白;安塞华佰科技建成年产 2000 台涡喷发动机产线,实现无人机动力系统国产化,成本降低 40%。陕投集团大秦无人机研发的多旋翼无人机,支撑年均超 2000 架次飞行任务,在测绘、应急等领域市占率居西北第一。

2. 航空器研发多点突破

陕直股份作为贝尔直升机亚太交付中心,掌握复装、加改装等核心技术,直升机租售占国内市场 15% 以上;天翌科技研发的氢能源无人机续航达 8 小时,获国内首张适航认证,已应用于青海湖生态监测。2025 年,鸿鹄 - 100 航空商用无人运输机在蓝田通用机场首飞成功,标志陕西在重型无人机领域跻身国际前列。

3. 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陕西移动部署全球首批 5G-A 通感一体基站,实现低空目标识别准确率 99.99%;陕投集团搭建的低空经济大数据平台,整合飞行监控、空域管理、应急响应等功能,已接入全省 80% 通航企业数据,预警效率提升 50%。

四、场景落地:构建多元融合的「低空生态」

1. 农业植保提质增效

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引入无人机喷洒系统,农药使用量减少 30%,作业效率提升 20 倍;略阳县通过无人机低空运输天麻菌种,将原本 10 人 1 天的工作量缩短至 1 小时,运输成本降低 50%。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超 5000 台,服务耕地面积超 1200 万亩。

2. 物流配送重塑格局

榆林至西安的 FP-98 无人机货运航线开通,单次运输羊肉 1.5 吨,时效较传统物流提升 3 倍;陕投集团在全省 12 个市(区)设立无人机服务站,构建「干线运输 — 支线配送 — 末端投送」网络,2024 年物流成本下降 25%。

3. 文旅融合激活消费

汉中油菜花海直升机观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 10 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收入增长 35%;壶口瀑布低空游览航线日均接待 400 人,形成「空中瞰景 + 地面体验」的文旅新 IP。陕投集团计划联合省文旅厅打造 10 条低空旅游精品线路,预计 2026 年文旅收入突破 50 亿元。

4. 公共服务精准触达

秦汉通航在西安、宝鸡等地建立常态化备勤基地,年均执行医疗救护任务 200 余次,救治成功率提升至 92%;大秦无人机为省应急管理厅提供防汛监测服务,2024 年预警地质灾害 17 起,挽回经济损失超 3 亿元。

五、挑战与对策: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

1. 空域管理需进一步优化

尽管陕西已开放部分低空空域,但跨区域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建议借鉴深圳「融合飞行示范区」经验,试点「管制空域 + 监视空域 + 报告空域」分类管理,探索「一次审批、全域通行」模式。

2. 产业链协同仍需深化

当前陕西低空经济企业集中度较高,但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可依托秦创原平台,建立「链主企业 + 专精特新」协作机制,推动航空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配套产业集群发展。

3. 人才储备亟待加强

西咸新区与西工大合作开设无人机专业,首批 120 名毕业生已进入陕航集团等企业,但高端研发人才仍缺口明显。建议设立「低空经济人才专项基金」,对引进的海外专家给予最高 500 万元科研资助。

4. 安全监管需智慧升级

虽然 5G-A 技术提升了监控能力,但「黑飞」无人机仍构成安全隐患。应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低空安防系统,融合雷达、光电、无线电监测等技术,实现「发现 — 识别 — 处置」全流程自动化。

结语:「陕西范式」的全国启示

陕西通过「政策创新 — 基建先行 — 技术攻坚 — 场景落地」四轮驱动,成功实现低空经济从「飞起来」到「飞得远」的跨越。其经验表明,全产业链布局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以制度突破激活要素流动,二是以技术创新筑牢产业根基,三是以场景应用牵引生态构建。面向「十五五」,陕西正以「3+N」科技 IP 产业集群为抓手,打造「一带一路」低空经济枢纽,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陕西方案」。

(注:文中案例及数据均来源于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国资委、中国民航局等官方渠道及公开报道。)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图片
精选推荐

低空产业圈|低空链招募

低空经济崛起:这五类人才,正在成为万亿赛道的“抢手货”

低空经济无人机这个六大商业盈利模式你了解吗?

一份低空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低空经济热潮涌动,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避开陷阱?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低空经济第一股争夺战:eVTOL企业的上市竞速赛开始了

普通企业入局低空经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低空经济投资模式全攻略,一文读懂

政策标准化VS产业集群化,2025低空经济五大趋势全解析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设计方案(仅供参考)

破解低空企业盈利难题:从烧钱扩张到精细化运营

低空经济创业手记:安全风险管理的「三角架」思维

考证指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全流程解析,低空经济从业者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