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会议介绍参看往期文章:(点击蓝字跳转)

IRCTC 2025报告嘉宾重磅揭晓! 72小时后早鸟票关闭!

截稿延期通知:IRCTC2025九大期刊联合征文延期至7月12日!




麦肯锡公司于2025年6月发布的《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突破、市场潜力以及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角色和挑战。报告从多个维度探讨了行业的未来,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转型建议。
报告还提出了“平台化、敏捷化、智能化”三大技术趋势,以及十大技术发展方向

报告指出,随着工业4.0和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全球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行业变革加速。到2030年,中国、日韩和西欧等先进制造市场有望率先实现自动化革命。中国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麦肯锡估算,2025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083亿美元,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超过人民币250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自动化行业将实现跨越式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自动化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包括连续流制造业、离散制造业和工业物联网软件及云服务。

报告强调了人工智能、虚拟PLC、数字孪生和无代码/低代码开发等关键技术对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性能的显著提升。这些技术增强了机器人的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能力,并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易用性。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平台化、敏捷化、智能化”三大技术趋势,以及十大技术发展方向

图片
  • 平台化

1、软件定义的智能制造基础软件平台体系架构:构建软件定义的智能制造基础软件平台体系架构,利用工业信息模型、知识图谱、图数据库等技术,将人、机、料、法、环等工业生产要素从物理空间映射到信息空间,构建统一的数字化、虚拟化孪生信息模型,并利用信息空间对数据综合分析处理的能力,对来自物理实体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理解对应工业生产过程的变化,进行有效决策,并做出响应到物理实体。

2、模型化数据底座:通过采用模型驱动的设计思路,平台以模型为中心,通过“模型+数据+服务+工具”的方式,统一数据体系,实现工业应用的模型化、组态化开发和部署。

3、分布式智能调度:通过分布式服务中间件,并采用服务契约机制,规范模型服务、逻辑服务、应用功能与数据接口之间的交互,使应用能够灵活接入、快速集成、按需替换或升级,无需对架构进行大幅调整。

4、内生型安全管控:新一代平台在设计、编码、测试、构建、发布、部署等每个开发环节,都更加重视系统和数据安全的端到端保证。

  • 敏捷化

5、全生命周期应用工具链:通过打造一套面向应用开发、工程配置、集成调试、运行维护的完整工具链,全面提升工程应用效率。

6、虚拟化PLC:虚拟化PLC让任何计算机都可以作为PLC运行,同时保持开放架构。这种架构使得控制指令以更灵活的方式运行,并且使设备可以执行超出机器控制的计算功能。

7、低代码/无代码开发:低代码/无代码软件让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精力或无需具备IT知识便可编程。生成式AI将进一步降低代码编写要求,可能让完全没有编程经验的人也能开发好用的软件。

  • 03智能化

8、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随着现代制造业沿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多源异构数据,其数据量庞大,来源丰富、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融合至关重要,可实现产品质量、产量、能耗、排放等目标与生产全流程各工序相关机理知识、经验知识和数据知识的协同关联、深度融合。

9、工业AI智能体:利用开源大模型、LangChain、LangGraph等大模型框架,以及MCP、RAG、FunctionCall、Text2SQL、Text2KG等大模型技术,构建工业Agent基础框架和能力,为工业场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0、生产全过程仿真与智能优化:根据平台发展目标针对某些特定行业构建了从设计、工艺与生产,到仓储、物流全流程的仿真验证与智能优化的闭环系统,快速响应生产需求及其变化,仿真与优化相互结合综合运用,从众多可行方案中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这三大技术趋势和十大技术发展方向共同推动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来源:智造前沿

如需咨询商务合作、宣传推广、转载开白等事宜,请联系:18355423366 (微信同号)对接。


END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出炉!谁领风骚看榜单
孙立宁院士: 微纳感知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打响机器人概念股退市第一枪的为什么是它?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25年第1期(总第223期)
董凯处长: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趋势研判
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灵动之枢: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节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仿生机器人技术新突破:向松鼠学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越疆科技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下的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
看点: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看点: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一文说透中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
人形机器人炙热之下,突进与阻力的较量
谁是最靓的仔?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看点
53家机器人上市企业财报半年报下载(附PDF)
对话清华大学赵明国: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我们需要的是信心和创新!
2023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公布!9所985光头!西交华科前三!(附全名单)
史无前例!美国工程师与ChatGPT4合作设计人工智能芯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新版《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国家战略》
人口不足20万!丹麦小镇欧登塞如何成为全球机器人中心?
“商业化元年”开启,人形机器人再添实力新玩家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人造肌肉,更轻巧、更安全、更坚固!
欧盟终止亚马逊并购iRobot,昔日扫地机器人巨头何去何从
肌肉组织驱动的双足机器人问世,生物混合机器人突破性进展!
专业人士浅谈机器人即服务模式——自动化的未来
院士报告|潘云鹤: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
院士谈推动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的新动能
院士谈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
院士谈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驱动模型
院士谈机构智能让“变形金刚”从屏幕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