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研】美资供货受限,国产替代能否接住?
- 2025-07-02 16:38:56
过去的上半年里,如果你是一位在工厂、集成商、设备厂干活的人,应该听到过越来越多这样的话:

“这个美资品牌又涨价了。”
“供货不稳定,订了一批PLC还没影。”
“听说这个品牌后面不做中国市场了。”
中美关系博弈不断,关税政策在调整,一些美资自动化品牌正在悄然“撤退”。这种撤退不是突然断供,而是变得更慢、更贵、更模糊。有的产品版本变了,有的服务不稳定了,有的渠道干脆直接停售。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一场“去美资化”的现实正在悄然展开。
如果你最近与设备商、系统集成商或终端工厂沟通过,可能听过这样的声音:有些美资品牌的供货变慢了,有些型号涨价了,还有一些品牌在客户服务上逐渐“边缘化”了。不是明说退出,而是变得越来越难用。
我们能看到,中美关系博弈持续演化,关税政策与出口限制频频调整,曾经在自动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美资品牌,开始以一种“不言而喻”的方式退出原有市场节奏。这些变化,直接传导到企业的选型、采购乃至整个产线稳定性。
与此同时,国产品牌正抓住机会试图补位。我们看到,国产PLC厂商在中型项目中已具备替代能力,工业视觉和边缘计算品牌开始获得整线客户的青睐,国产工控软件也在关键流程控制中尝试“本土可控”替代。虽然挑战仍在,但趋势已经显现。
但说到底,真正要替代的不是品牌,而是“可持续的性能、服务和信任”。
目前来看,国产自动化品牌的推进也并非一帆风顺:从技术兼容性、使用习惯,到工程师认知,再到采购流程中对“风险”的评估,依然有很多现实问题悬而未解。
那么,哪些产品线是真正可替的?哪些领域的替代最困难?一线用户最真实的困惑又是什么?
这正是我们发起此次调研的初衷。
这一次,国潮智造社发起了一个小调研。
我们不想做那种泛泛的“你支持国产吗?”、“你喜欢哪个品牌?”的投票题,我们更关心这些具体问题:
你现在用的哪些美资品牌最难被替代?
有没有哪一类产品已经顺利切换到国产?
在国产替代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技术差距?信任?兼容性?
如果有靠谱的国产厂商来对接,你会愿意了解或尝试吗?
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调研 (仅需1分钟)

为什么要填这份问卷?
我们不是单纯收集数据做报告,而是想把这个调研的结果,带到线下,拉你和厂商面对面聊一聊。
我们正在筹办一场“国产自动化品牌对接圆桌沙龙”,邀请有真实需求的终端企业参与,和我们挑选的本土品牌直接聊产品、聊替代、聊合作。
你说出的问题,我们来找人一起解决。
这场“美资撤退+国产补位”的双向博弈,已经不是能不能替、要不要替的问题了,而是“谁先准备好,谁就能少踩坑”。
如果你已经被断供、涨价折腾得够多,或者正在评估国产品牌,这份调研你值得填一填。
关于国潮智造社
《国潮智造社》为工控网旗下的内容矩阵账号,聚焦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制造出海等关键议题。作为工控网面向本土制造业与产业升级的重要窗口,我们致力于连接一线制造企业与中国本土技术力量,推动国产品牌的真实落地与产业生态建设。
在这里,我们讲本土厂商的崛起,也讲它们的难;讲替代的机会,也讲系统性的挑战;我们相信:中国制造不是“替谁”,而是“成为谁”。
如果你也在寻找替代方案、产业出路或同行者,欢迎关注我们。下一份调研、下一场对接,或许正有你的一席之地。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问卷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