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世运火炬传递至武侯祠点位,来自天府新区企业布法罗机器人科技公司的林寒穿戴最新一代外骨骼机器人,与布法罗机器人创始人程洪教授共同完成了火炬传递。这已经是林寒第二次作为运动会的火炬手。


资讯配图
林寒(中间左侧)与程洪(中间右侧)在传递火炬中。图据 活动主办方


十年技术迭代见证生命力量


时间回到7月23日,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机器人实验室里,即将在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中亮相的林寒,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布法罗机器人创始人程洪教授,在此进行火炬传递前的最后调试。


资讯配图

林寒依靠“外骨骼机器人”实现正常行走。


2013年,25岁的林寒在工作中从四楼坠落,胸椎骨折导致肚脐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那时在医院躺了两年,连翻身都需要人帮忙。”林寒抚摸着外骨骼的碳纤维支架回忆说,“医生说截瘫在医学上无法根治,我以为一辈子只能与轮椅为伴。”转机出现在2015年,程洪教授团队的外骨骼机器人项目在医院招募志愿者,林寒成为首位穿戴者。


资讯配图

2015年在第九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上,林寒穿戴布法罗机器人科技公司自主研制的外骨骼机器人设备成为残疾人火炬手。图据 布法罗机器人公司


2015年,在第九届残运会开幕式上,林寒穿戴初代外骨骼机器人完成火炬传递,成为中国首位借助机器人行走的残疾人火炬手。“初代设备需要用肘杖按钮控制,穿脱要20分钟,走10米就要休息,现在的最新一代产品,不需要任何人辅助,60秒就能完成穿戴,步态参数会根据使用者习惯自动调节。”林寒补充道:“现在我穿它连续走1公里都没问题,甚至能上下缓坡。”


据布法罗临床数据显示,长期使用外骨骼的患者中,83%改善了肌肉萎缩,72%提升了血液循环。林寒的个人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他的站立时间从最初的5分钟延长至1小时,感觉平面从肚脐扩展至大腿中段。


从火炬到生活,科技助残的下一站


为完成此次火炬传递,林寒做了很多准备,例如加强身体力量训练,提高与外骨骼机器人的适配熟悉度等“这是我第二次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进行火炬传递。10年过去了,科技在进步,我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也迭代升级了,不仅舒适度提高了,而且更稳了。”在他看来,外骨骼机器人可能做得不像电影中“钢铁侠”的样子,“但对于我们截瘫患者来说,它就像是‘钢铁侠’的那身战甲。”


对于传递意义,林寒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十年前传递火炬,我想证明‘能站’;现在我想告诉更多残疾人朋友,科技能让我们重新融入社会。”如今林寒已结婚生子,常带着孩子参观布法罗实验室,“孩子会骄傲地告诉同学,爸爸的‘钢铁腿’是中国造。”


资讯配图

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中的林寒。图据 活动主办方


程洪教授则将其视为技术普惠的起点:“从石器到机器人,人类始终用工具突破局限。这次传递不是技术展示,而是告诉公众:外骨骼已从实验室走向生活。”目前,布法罗外骨骼已进入北京301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顶级医疗机构,并在2022年入选“中国高性能医疗器械企业新锐100强”。


资讯配图

程洪教授。


当圣火在古蜀文化地标间传递时,林寒与外骨骼的每一步协同,都在诠释世运会“包容、超越”的精神。正如程洪教授所言:“最好的科技,从不是炫技,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体面、有尊严地生活——这才是火炬真正传递的‘火种’。”


文章来源:天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