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资讯配图

斯坦福+苹果系的 RoboScience 获得新一轮近2亿元融资。
作者 |  许丽思
编辑 |  漠影
机器人前瞻7月30日独家获悉,近日,具身智能公司RoboScience已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由京东领投,招商局创投、商汤国香资本跟投,老股东零一创投继续追投,慕石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RoboScience成立于2024年12月底,从今年3月开始正式运营,在本轮融资前已完成了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由零一创投独家投资。
官方介绍显示,创始人兼CEO田野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硕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AI Lab并师从吴恩达,曾任苹果公司设备端机器学习平台团队技术负责人。
在苹果就职7年间,他主导开发并落地多项里程碑级的AI技术:全球首个端云协同大模型推理系统Apple Intelligence、首个端侧推理系统和多计算单元协同计算系统、首个编译融合系统、首个端侧动态神经网络等,构建了苹果全平台的AI应用生态,支撑了数千款应用落地,服务了超10亿用户、20亿设备,在大规模AI技术应用与生态构建上经验深厚。
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邵林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AI Lab,师从Jeannette Bohg,联合导师为Leoidas J. Guibas。
邵林提出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UniGrasp已成为数据驱动灵巧手抓取的基准性方法之一,跨实体灵巧抓取方法D(R,O)更斩获ICRA 2025机器人操作与运动最佳论文奖(近五年来亚洲机构首次以第一单位身份斩获该奖项),并早在2020年就开展并完成Concept2Robot项目,探索自然语言与视频结合用于学习机器人操作任务,是VLA方向早期工作之一;邵林提出的SAM-RL方法,获得了RSS 2023最佳系统论文奖提名等荣誉。
联合创始人刘朋海曾任科沃斯机器人副总裁、凯航电机(科沃斯电机公司)总经理,以及公司战略委员会和机器人产品委员会核心委员,具有20余年新产品开发与导入经验,从0到1搭建了科沃斯的产品开发流程与集成供应链管理体系。
他曾管理3000余人团队,实现50余款机器人产品量产,推动机器人产品年度营收从8亿以上增长至80亿元;拥有飞利浦、通用电气(GE)、创科集团(TTi)等世界500强企业16年的管理积淀,具备丰富的产品量产与商业化落地经验。
联合创始人汪涛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学专业,曾任商汤国香资本募资负责人,主导了国香资本数十亿规模产业基金的募资与落地工作,并拥有近10年的股权投资、投行经验,主导了数十家AI、集成电路、前沿科技等领域企业的投资工作,拥有丰富的企业投融资、交易结构设计、M&A、IPO项目经验。
技术路线上,RoboScience自成立起便采用快慢脑分层端到端模型
快脑负责实时响应与动态调整(如多关节协同控制、实时力反馈适配,底层物体操作技能),发挥“小脑”作用保障操作精准;慢脑专注深度逻辑解析与长周期任务规划(如解读复杂说明书来拼装家具、分析拆解人类示范的打领带步骤来学会打领带),充当“大脑”统筹全局任务,实现完全自主推理、零遥操作、高精度、高复杂度、抗干扰的长程具身操作。
▲机器人一镜到底执行组装椅子的复杂长程任务
支撑该模型落地的,是RoboScience全自主研发的仿真物理引擎。该引擎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定义了“Object Trajectory(物体状态变化)”为具身智能的“标准数据格式”,以实现规模化获取与使用仿真数据、视频数据及真实数据——覆盖日常生活各类物体、任务与场景,通过跨类型数据融合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借助仿真与真实数据互补验证,在保障数据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采集成本,为技术迭代提供高效可持续的支撑。
在此基础上,RoboScience自主研发了Manipulation Foundation Model这一具身操作大模型作为多模态大模型与物理世界的桥梁,实现了三大维度泛化:指导任意机器人、操作任意物体、完成任意任务。以抓取操作为例,相比现有只能基于特定物体和特定机械臂的方法,可实现与硬件解耦,并在成功率、姿态多样性及计算速度上均有显著提升,为灵巧抓取提供新方案。
依托高度泛化的技术能力,该公司产品可根据场景需求高效适配不同配置的硬件,灵活拓展落地场景。其中,跨实体通用具身智能(Cross Embodiment AI)作为核心技术模块,搭配基于快慢脑系统机器人学习框架与自监督训练开发的具身操作系统,构成产品智能核心。
RoboScience称,正在将机器人软硬一体智能模块与整机系统应用于工业、物流、消费零售、家庭等多个领域,在多场景下提供智能、安全以及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