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直击|构筑新质生产力绿色基座擎画算力电力共生新篇章——“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2025-07-27 19:48:45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西岸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迈向算力与电力共生的智能体时代”为主题,就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的挑战之一——“AI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应用,其指数级增长的算力需求正带来前所未有的能源消耗,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指出,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在未来数年内成倍增长,并成为制约AI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瓶颈。如何让驱动未来的“算力”与支撑未来的“电力”实现和谐共生?来自政府、学术界、能源、金融、科技及产业应用领域的专家与行业代表共同给出各自的解决方向:
政策擘画:凝聚国家与地方合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在致辞中,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了引导AI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的顶层设计。作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和产业绿色发展的主管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绿色智能之都,开创性地构建算力与电力共生的新型基础设施,为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上海路径”。作为AI产业重要集聚地之一的徐汇区,邓大伟副区长在致辞中表示,徐汇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不断增强智能产业引领,持续推动绿色与智能协同发展。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首席信息官吴张建代表新能源建设主力军,表示将进一步聚焦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建设,将战略构想转化为重大工程。四位嘉宾的致辞,共同将国家发展蓝图,转化为上海及关键产业领域的具体行动纲领。

战略之辨:重塑AI与能源的共生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教授在其主旨演讲中提出:世界经济正从对化石能源的“资源依赖型”,全面转向对清洁能源与核心技术的“技术依赖型”。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为这场深刻的能源转型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变量。它既是实现精细化碳管理的关键工具,也是能源系统的新增巨大负荷。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建立起可靠、透明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教授则在主旨演讲中,完整描绘了AI赋能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国路径。黄震院士指出,未来能源呈现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两大发展趋势,而以AI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赋能和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转型。

两位院士从宏观经济与能源系统的根本性变革出发,为理解AI与绿色的双重挑战与历史机遇,框定了清晰的战略坐标。
全栈式解构:锻造“算力”与“电力”共生链条
专题报告环节,上海库帕思科技、中信证券、临港算力科技、纬景储能、上海临港绿创等企业代表,从能源供给、绿色智算基础设施、高效垂直领域模型与资本引擎协同发力的角度,审视构筑未来数字经济的绿色基石。
技术内核,从算法到基建的“双重节能”。库帕思和中国电信从软件和硬件两个维度破解“如何节省能源”的难题。软件层面,库帕思科技针对通用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巨大能源浪费问题,提出通过构建面向特定行业的高质量、高相关性专业语料库,可以训练出更小、更精、更高效的领域模型,从源头上实现算力的集约化使用。硬件层面,中国电信则展示了如何通过大规模部署液冷等前沿技术,将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效率值降至新低,并自研AI节能系统,实现了“用AI管理AI”的智能闭环,让人工智能由能源的巨大需求方,转变为优化自身能耗的强大管理者。

资本赋能,为绿色转型注入市场“活水”。中信证券介绍的“CapitAl-Link(信・企智)”市值管理算法服务平台,以AI和大数据为基石,量化并评估企业的绿色绩效与成长潜力,将企业的绿色发展实践精准转化为资本市场的估值优势与良性循环机制。
能源装备,长时储能铸就智能时代的“压舱石”。面对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天然的波动性与间歇性,如何保证AI“大脑”永不宕机,成为智能时代能源安全的终极考验。纬景储能展示了其核心的锌铁液流电池技术,这种本质安全、长时可靠的储能技术,不仅为算力中心提供了最坚实的绿色电力保障,更使算力中心从单纯的能源消费者,转变为可参与电网调度的智慧能源参与者,最终构筑了“以能补算”的战略闭环。
奠基之石:从集成困境到“能碳智算中枢”
上海临港集团,作为全国产业园区开发的排头兵,其专题报告分享了在零碳园区建设中应用“AI+能源”的丰富实践,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的“临港样板”。然而,临港的实践也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挑战:尽管单个技术应用效果显著,但要将这些璀璨的“应用孤岛”连接成一片高效协同、价值涌流的“智能大陆”,却面临着巨大的集成障碍。临港的实践最终引向了一个终极叩问: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一个能够驾驭全局的“智慧大脑”。
在论坛高潮部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隆重发布压轴成果——“能碳智算中枢”,这正是对产业端叩问的直接回应。该成果被定位为支撑未来绿色智能经济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数字基座”,通过“声明式设计”“自主动态编排”和“元学习”等能力创新,旨在将底层绿色算力、高效模型、稳定绿电——进行统筹纳管和智能调度,实现“能源流、碳流、数据流”的三流合一与全局优化。“能碳智算中枢”的发布,标志着行业从零敲碎打的修补,迈向了由智能技术驱动的系统性顶层设计,为构筑安全、高效、绿色的未来智能社会贡献了核心技术力量。
结语:迈向共生未来的“上海方案”
从冲突到共生,从悖论到协同。本次“AI与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凝聚了共识,揭示了路径,见证了成果。与会者深刻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既是能源挑战的制造者,更是能源革命的赋能者。“算力”与“电力”必将走向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未来。
从院士的战略远见,到产业界的全栈解构,再到临港的实践叩问,最终汇聚于“能碳智算中枢”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本次论坛不仅是一场思想的激荡,更是一次行动路线图的完整擘画。今天在这里诞生的“中国智慧”和“上海方案”,必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向智能文明的共同事业,贡献出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经信主管部门、上海市百余家重点耗能企业、国家级产业园区及国内外绿色低碳服务机构的超过200名代表现场参会,其成功举办,不仅为WAIC 2025增添了深刻的战略维度,更标志着中国产业界正以务实、系统性的行动,引领全球迈向一个真正智能且可持续的未来。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