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刘强东:现在就是想把京东带好。


资讯配图
出品 | 新行情 作者 |李松月


资讯配图

刘强东重回一线,京东开始大规模扩张


今年以来,刘强东愈发频繁地在公开场所露面。而他的每一次现身,都向外界释放了新的信号。

 

像是3月,许久未曾露面的刘强东突然现身香港科技大学,参观了该校讲座教授贾佳亚团队的多模态模型Mini-Gemini等人工智能项目,而后京东就加快了在AI领域的投资和布局。

 

4月,刘强东又穿上了外卖制服,亲自体验送外卖、请骑手们吃火锅,次月还被发现身穿印有京东外卖二维码的T恤出现在日本街头,用实际行动证明“京东做外卖是认真的”。


资讯配图

刘强东请外卖骑手吃火锅


当时还有媒体援引京东人士消息称,刘强东每周都会频繁参与零售、物流等板块的日会,在会上解决大部分方向性问题,“商品、价格、服务等用户体验相关的话题,是他关注最多的部分。”去年以来,京东的多次涨薪、为外卖员缴纳社保等决策,也均由刘强东亲自下达。

 

不仅如此,刘强东还重新开始频繁参加活动,并与媒体深入交流。比如从5月起,刘强东接连现身全国青年企业家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和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并在演讲中多次重申京东的“正道成功”“三毛五”等理论。

 

甚至,在618”的前一晚,刘强东还出现在了一场小范围的分享会上,公开回应了外界关心的很多问题。

 

当时他强调,虽然京东今年进行了很多新的布局,但其并不是一家所谓的“多元化公司”,而是始终围绕供应链展开业务。就像和美团的外卖竞争,背后同样是为了生鲜供应链:“前端卖饭菜永远不赚钱,我要靠供应链赚钱就可以了。”


资讯配图

图源:观察者网


也是基于这一点,此后我们看到京东又陆续布局了酒旅、医美等业务。按照刘强东的说法来看,京东的商业模式一直以来都紧紧围绕着“产品、价格、服务”,为此必然需要做好各种业态的供应链,才能控制好通路成本,为消费者、合作伙伴和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因此可以说,外卖、酒旅、医美等新业务的“突然出现”,都不是刘强东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先在消费端立好旗帜、打响名号,再向上游的供给端逐步推进,以打通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当然,京东也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高速扩展势必会导致各种潜在问题的浮现。因而我们看到京东其实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并没有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就像不久前外卖行业掀起新一轮价格战,0元购”等活动层出不穷,甚至还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它们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但事实上,京东外卖并没有参与最新一轮的价格战,其突然的沉寂还一度让行业有些不适应。

 

如今看来,京东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一方面,在其外卖业务羽翼尚未丰满的情况下,贸然选择砸钱硬碰硬很可能会遭到反噬;另一方面,即使是京东全额补贴,0元购”也会对商家长期的品牌价值造成影响,不符合京东一直以来关注合作伙伴利益的理念。

 

不仅如此,没有下场参战的同时,京东还在日前按照既定规划,推出了自己的品质餐饮制作平台“七鲜小厨”——这同样是京东供应链模式创新的重要布局。


资讯配图

京东回归京东,一切为了供应链


在此前的分享会上,刘强东曾透露:“再过一个月之后,今天在座的各位都能看到,我们外卖很快就会出来一个跟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一个月之后的715日,北京的京东外卖用户便看到了一家新上线的“七鲜小厨”店铺,可提供外卖或自提服务,覆盖了特色小炒、意面小吃、拌饭盖饭等品类,补贴后菜品单价大多在10-20元。

 

京东认为,“七鲜小厨”可能是餐饮外卖市场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

 

比如菜品配方上,七鲜小厨采用的是合伙人模式,提供配方的合伙人能拿到保底分成和销售分成;在食材选择上,七鲜小厨称只采用大品牌、有保障的供应链,肉类和净菜都是工厂洗好切好、经过严格的出厂检测、密封包装好后,再由冷链运输到门店。

 

因此在省去了洗切配的环节之后,七鲜小厨的门店可以做到“开袋现炒”,由“厨师”将食材倒进锅里,炒菜机器人就能够很快地将菜做好。


资讯配图

图源:京东黑板报


同时京东表示,自己在供应链上有很强的优势,从采购、运输到配送,每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把成本压缩到极致,所以即便花了一些成本在菜品配方的竞选研发、食材的采购和卫生管理上,依然能以很实惠的价格卖给用户。

 

如此一来,在价格、品质、安全方面,七鲜小厨的模式无疑都符合京东对于“体验”的追求。

 

不过,考虑到刘强东之前说的“前端卖饭菜永远不赚钱”,七鲜小厨对于京东而言的意义又在哪里?

 

从七鲜小厨的整个模式来看,其主要收入来源其实还是广大消费者。但较为亲民的定价,意味着京东并不靠前端的溢价赚钱,而是通过全面掌控供应链和运营,提高自身的采购议价权等,通过成本的降低扩大利润空间——这也契合了刘强东所说的“要靠供应链赚钱”

 

因此本质上来看,“七鲜小厨”是用供应链当杠杆,试图撬动整个餐饮外卖的成本结构。短期内,七鲜小厨主要是聚合菜品IP建立用户心智;中期,则是用“三年建设10000家店”的规模化来验证成本模型,比如当门店密度足够高时,大额采购量会倒逼供应商给出更低价格,冷链物流成本也被摊薄;长期来看,还能通过高频的餐饮需求反哺自身的即时零售生态。

 

简单来说就是,京东要用餐饮业的“重资产”,赚供应链的“轻利润”,最后靠规模放大收益。

 

显然,七鲜小厨的商业逻辑,也是京东现在重点布局的方向。无论是外卖还是酒旅、医美等新业务,京东其实都是试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供应链里的水分挤出来作为自身的利润来源。

 

短期来看,京东走的这条路无疑需要巨大的投入,且很难在短短几年里看到实际的收益。但是长远来看,一旦京东成功织成了这张“网”,也必然将为其带来可持续的长期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七鲜小厨我们还能看到,其炒菜机器人来自“橡鹿科技”旗下的“美膳狮”品牌。


资讯配图

图源:新黄河


而目前京东外卖的负责人郭庆(内部称“老K”),曾于2022年创业,布局“炒菜机器人”业务。“橡鹿科技”正是他联合创立的炒菜机器人公司,曾在去年7月宣布再获京东近2亿元战略投资,并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换而言之,京东此前针对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为其显著降低了供应链末端的人力成本。

 

而就在不久前,京东又接连投资了三家具身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其中,千寻智能完成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逐际动力完成新一轮融资,也由京东战略领投,并且将深化与京东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合作;众擎机器人则完成两轮融资,其中A1轮融资同样由京东领投。

 

对此,京东方面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聚焦供应链场景,推动创新应用。

 

另外此前还有媒体消息称,京东非常重视科技类业务的布局以及相关人才储备,京东5月刚刚成立新部门探索研究院,由刘强东亲自担任院长,京东科技人工智能业务部负责人何晓冬任副院长。

 

从刘强东如今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京东今年以来的大规模扩张,不仅仅围绕着供应链这个核心,相互之间也已显现出了协同效果。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供应链水分一步步挤干,最终将为京东带来极为可观的回报。就像当初的做自营和物流一度让京东在死亡边缘徘徊,如今却推动其成为首家营收破万亿的民企对于供应链的深入布局,也有望在未来大幅改善京东的利润水平。

 

当然了,这也注定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刘强东自己也坦言:京东这种商业模式,我们没法只干三年五年,可能都是十年、二十年干。但企业就是这样,我们坚定认为,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才能够走得长远。


点击关注跟主编交个朋友资讯配图资讯配图资讯配图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电话:1857671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