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昨天在公众号上,看到一个文章,几个点是有共鸣的:
1、用最基本的模型,解决大多数的问题(核心问题)
资讯配图
我自己认为是,要解决生产计划问题(无论是主计划,还是详细排程),首先必须要搭建生产计划模型(业务模型、约束模型)。没有模型,就没有什么依据。
2、低库存&高有货
资讯配图
高库存Vs低有货,生产计划和控制水平很差,但是大部分工厂都是这个现状:库存一大堆,就是没有我要的。
高库存Vs高有货,那不稀奇,主要是工厂的老板有钱:钱无限,货无限。
真正的难点是,低库存Vs高有货,这个是生产计划和控制的目标,按照我自己的定义,其理想状态是:数量上,不少不多;时间上,不晚不早
要做到“不少不多、不晚不早”,必然要使用IT系统赋能,最少会用到“MRP(物料需求计划,数量准时间估)”、“AS高级排程系统”:MRP算相关需求的数量,而AS则对生产任务进行排程,即计算自制件的完成数量和时间,也计算采购件的送料数量和时间,从而控制库存量,优化库存至订单需求刚刚要的。
3、精益计划
资讯配图
需要说明的是,生产计划没有称之为“精益计划”的,常规称之为“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计划(或作业计划、车间排程)”,应该是没有啥精益计划的词。
但是,尽量做准,尽快纠偏,我到是同意的。
尽量做准,我的理解是,要考虑约束,考虑工艺路线的基础上,至少把关键物料、关键产能的约束加上,这样出来的生产计划,更具有可操作性。计划时,还要考虑车间之间的关联关系,确保前后、左右车间的协同。
尽量纠偏,是生产计划需要滚动,也称之为“重计划”。生产计划,最好是长周期的,一天滚动一次。当然,靠紧当前日的几日可以是冻结的,即顺序不变,时钟推进,不允许插单(随意打乱顺序),确保生产有序;冻结期外的,则是变动的,允许插单。即,T+N是要开工的(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物料已经备齐,不要轻易打断;而T+N外的,是做生产准备的(看的),允许变化的。
===
这个是公众号朋友的留言:生产过程是一场戏的话,生产计划就是剧本。生产管理调度就是导演。同一个剧本每天上演而已。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能把同一出戏演的越来越精彩;平庸的导演和演员只能把戏演的越来越烂,最后甚至连台词也说不完整了。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