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 UP!》|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份官方刊物《AI领航:无限升维》重磅发布 ——一本写给未来的科技人文启示录
- 2025-07-24 23:10:54



在人工智能全面重塑世界的时代背景下,一场深度思辨与现实观察并行的出版探索正破茧而出。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思想重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汇聚了七年来6550余位来自全球的顶级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投资人和学者的智慧成果。WAIC首份官方刊物《WAIC UP!》的诞生,正是这一思想生态的延续与沉淀,也是一次关于“AI时代人类自我提问”的回应。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将于7月在上海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举行。值此之际,《WAIC UP!》新刊以“AI: The Only Way is UP!”(“AI领航:无限升维”)为主题重磅亮相,立足当下AI发展的关键分岔口,在治理伦理、产业转型、青年探索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对话,旨在技术激荡之中,为人类构建清晰的价值坐标、文明方向与主体性边界。

本期《AI领航:无限升维》集结了来自哲学、教育、建筑、AI产业等领域的领军人物与跨界声音,试图穿透技术热潮背后的伦理真空、认知惯性与文化张力,重建思想之间的深度连接,寻找AI“向上、向好、向善”的三重路径:
刊物分为三大板块:LEAD UP(领航)、SURGE UP(涌现)、JAZZ UP(想象),从路径建构、产业实践到思想启发,全景式展现AI技术如何走向现实、影响社会、重塑文化。
本书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目录▲
这些看似抽象的伦理命题,正随着AI“侵入”生活,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日常困惑。
《WAIC UP!》本期“AI伦理N问”专题采用“双向访谈”模式,先向公众发起调研,收集千余位AI使用者和观察者的真实担忧与疑惑,再将这些“公众之问”抛向专家,倾听他们的回答。
其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国豫直面AI发展中的“伦理失语症”:技术狂奔的背后,是价值坐标的失衡。她指出,AI伦理治理不能止于“负责任”或“审慎推进”等模糊口号,应深植于文化、制度和人的感知之中,在全球多样性中重构伦理制度的弹性与普适边界。王国豫教授不仅系统地梳理了技术伦理,更提出了一种兼容全球视野与本土智慧的治理框架,尤其强调公共哲学在AI治理中的再兴起,为当前全球AI治理提供了思想支点。
Infosys全球副总裁沙睿杰从多年跨国企业治理经验出发,系统梳理了全球AI在“负责任应用”上的典型案例——从OpenAI“有限盈利”模式,到Meta对开源策略的风险平衡,再到Salesforce如何将ESG(Environmental、Social & Governance,环境、社会及治理)嵌入内部流程。他提出:AI治理的难点,不是制定规则,而是实践中如何落地“自我约束”的文化机制。该文极具结构洞察力,也是本期“涌现”板块的重头戏之一,兼具政策思维与商业实操双重维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顾磊磊,带来了令人深思的视觉AI新思路——“我们是否该向自然学习,而非与自然对抗?”在他看来,最强大的视觉系统并不来自算力堆叠,而是自然演化出的“生物本能”。他倡导仿生式AI架构,以最小的模型规模实现最大的环境适应力;在实践中,他带领团队研发出服务视障人群的多模态感知系统,探索如何让科技真正“助人觉知”,而非替人感知。
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为AI文明设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实拍图
《WAIC UP!》不再只追问“AI还能做什么”,而是以更深的文明自觉,持续叩问:“我们希望AI成为什么?”
从哲学到产业,从教育到治理,从制度到人心,它呈现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幅汇聚全球智慧的动态图谱,一份邀请所有参与者共同书写的时代问卷。
人类不断反思的光芒,正是穿透迷雾、指引AI文明“向上、向好、向善”前行的灯塔。七月上海,WAIC 2025,让我们在对话中寻找答案,在行动中定义未来。
7月25日,新刊正式上架官方微信小店!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