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年处理血浆1200吨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07-22 12:00:00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由卫光生物实施,项目总投资 230,794.66 万元,本项目建设期为 4.5 年。
本项目建设选址于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区地处深圳市西北部,东至观澜、西接松岗、南抵石岩、北与东莞市接壤。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建设宿舍楼、多栋厂房、综合仓库、乙醇回收站、危化品库、危废品库、乙醇地罐区和污水站房,满足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运营需求;二期预留高层厂房建设空间,打造现代化智能产业基地,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设计产能为年处理血浆 1,200 吨。项目总投资 230,794.66 万元,包括新增建设投资 225,619.97 万元,利旧投资 1,356.66 万元,贷款利息 3,818.03 万元。
2、项目建设及扩大产能的必要性
(1)市场快速增长,提升规模应对市场竞争的需求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长期处于供需失衡的态势,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及地方所批签发数据显示,我国人血白蛋白进口比例已由 2012 年的 48%上升至2024 年 69%。扩大生产规模,缓解供需矛盾是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国家一直鼓励血液制品企业做大做强,满足人民对血液制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各血液制品企业产能扩张、并购整合不断加剧,全国 28 家血液制品企业已有 12 家建成或正在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公司亟亟须加快设千吨级血液制品智能生产基地,扩大血液制品产能、拓展新产品产线,抢占行业市场份额。
公司通过本项目实施,建设 1,200 吨/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厂,项目满产后,公司各类产品的产能将大幅提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把握市场机遇,进一步缓解行业供需矛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
(2)消化血浆增量,突破产能瓶颈的需求
公司现有浆站采浆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浆站采浆量从 466.77 吨增长到 561.57 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9.69%。目前,公司正大力开展浆站拓展工作和老浆站深度挖潜,将平果浆站等高采浆量浆站的模式推广至其他浆站,预计公司采浆量将进一步增长。
公司现有血液制品生产线建成于2013年,设计理论产能年投浆量约400吨,经多次改造升级目前已提升至 650 吨,进一步改造升级产能的空间极其有限,公司急需新建工厂拓展产能。此外,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确保具体生产设施及生产环境符合 GMP 要求,相关产线建设及 GMP 审批所需时间预计不少于四年,公司必须提前规划血液制品智能产业基地项目的建设。
有效衔接,有利于公司突破现有产能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3)扩充创新产品,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的需求
2022 年以来,公司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新品研发持续提速,产品种类不断拓展,近 2 年上市 2 个新产品,现有在售产品达到 11 个品种 23 个规格,预计未来5 年将再陆续上市多个新产品,现厂区已无法满足新产品产业化需求。因此,建设智能产业基地系公司扩充创新产品,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的迫切需求。
3、项目建设及扩大产能的可行性
(1)良好的血浆来源
血液制品企业的主要竞争力由原料血浆的投浆量决定,浆源拓展能力是目前血液制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根据国家对设置单采血浆站的相关规定,国内对新设浆站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公司具备行业内少有的新设浆站资质,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存在一定区域浆源优势。近年来,公司浆源拓展情况较好,2022 年至 2024 年采浆量复合增长率达到 9.69%,为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较丰富的产品线优势
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线越多代表每类血液制品分摊的血浆成本越低,产品具有更强的成本优势,同时也代表了企业产品拥有更强的差异性,因而产品线的丰富程度亦是血制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公司是国内少数产品类别齐全的企业之一,拥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 3 大类产品。公司人血白蛋白的销售占比保持稳定,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占比逐年提升,已逐渐成为主导产品。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公司主要在研产品包括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和人凝血因子Ⅷ等 5 个品种,其中新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已开展Ⅲ期临床试验,计划于 2026 年获批上市;
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已开展Ⅲ期临床试验,计划于 2028 年获批上市;人纤溶酶原已开展Ⅰ期临床试验,计划于 2029年获批上市;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Ⅸ及人抗凝血酶Ⅲ已开展临床前药学研究,计划于 2029 年或 2030 年获批上市。
(3)较扎实的技术基础优势
作为成立时间 40 年的血制品企业,公司坚持技术驱动研发创新,密切关注生物医药市场动态及相关前沿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研发实力。
公司拥有“广东省蛋白(多肽)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重组血浆类创新药物工程实验室”“光明区疫苗和免疫治疗中试基地”等 8 大科研载体和人才创新载体,积极承担包括国家“863 计划”等在内的国家、省、市的各类科研及技术攻关项目共 40 余项,且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扎实的技术基础优势。
4、项目投资估算
本项目的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及其他建设费,均以《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 号)等规定为依据,参照同行业血制品建设工程项目,并结合项目所在地近期工程造价资料进行估算。
经测算,本项目总投资 230,794.66 万元,包括新增建设投资 225,619.97 万元,利旧投资 1,356.66 万元,贷款利息 3,818.03 万元。
经测算,本次投资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18.39%,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9.12 年(包含建设期 4.5 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项目涉及报批事项情况
本项目的备案已经取得深圳市社会投资项目备案证(深光明发改备案〔2025〕204 号),尚需取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
此为摘取部分,完整版根据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要求,可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
第一章 概述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性质
1.1.3 项目拟建地址
1.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1.5 项目建设工期
1.1.6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7 项目生产规模
1.2 企业概况
1.3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3.1 编制依据
1.3.2 研究范围
1.3.3 编制原则
1.4 主要结论和建议
1.4.1 主要结论
1.4.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产出方案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完善
2.2.2 项目建设是公司规模扩展,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 增加产能,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2.2.4 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2.2.5 提升生产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为业务发展和高效管理赋能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 国家政策推动行业的发展
2.3.2 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及良好品牌认可度
2.3.3 行业经验丰富,技术协同优势显著
2.3.4 优秀的人才队伍和管理体制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
2.4 市场需求分析
2.4.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量化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预测产品的潜在销售量及增长趋势
2.4.2 市场供给分析:评估现有及潜在竞争者提供的同类产品数量,识别供给缺口或过剩
2.4.3 市场竞争分析:研究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市场份额分布、主要竞争对手策略及进入壁垒
2.4.4 项目产品分析:结合产品特性(如价格、质量、功能)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判断其竞争力
2.4.5 市场综合分析:整合供需、竞争及产品数据,形成对项目整体可行性的判断
2.5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
2.5.1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5.2 项目产出方案
2.6 项目商业模式
2.7 项目对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
3.1 项目选址方案
3.1.1 项目选址的原则
3.1.2 项目选址需求
3.1.2 选址方案的初步拟定
3.2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2.1 概况
3.2.2 政治
3.2.3 经济
3.2.4 项目投资地营商的主要优势
3.2.5 投资激励
3.2.6 经贸情况
3.2.6 法律法规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 技术方案
4.1.1 原料路线确定原则
4.1.2 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确定原则
4.1.3 技术先进性
4.1.4 生产工艺流程
4.1.5 主要原辅材料耗量
4.2 设备方案
4.3 工程方案
4.3.1 给排水工程
4.3.2 变配电工程
4.3.3 消防工程
4.3.4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4.3.5 通信工程
4.3.6 室外管网等配套工程
4.4 数字化方案
4.4.1 工业化生产可靠性分析
4.4.2 技术管理及特点
4.4.3 建筑智能化
4.5 建设管理方案
4.5.1 项目建设期管理
4.5.2 公司注册及审批流程
4.5.3 项目审批流程
4.5.4 项目申报
4.5.5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五章 项目运营方案
5.1 生产经营方案
5.1.1 采购模式
5.1.2 生产模式
5.1.3 销售模式
5.1.4 研发模式
5.1.5 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
5.1.5 燃料动力供应保障
5.2 安全保障方案
5.2.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5.2.2 安全措施方案
5.2.3 消防设施
5.3 运营管理方案
5.3.1 人力资源配置
5.3.2 人员培训
5.3.3 员工退场
第六章 项目投融资与财务方案
6.1 投资估算
6.1.1 投资估算范围
6.1.2 项目投资估算
6.1.3 资金使用和管理
6.2 盈利能力分析
6.2.1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6.2.2 编制依据
6.2.3 收入测算
6.2.4 成本核算
6.2.5 利润核算
6.2.6 财务评价分析
6.3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6.3.1 不确定性分析
6.3.2 偿债能力分析
6.3.3 评价结论
第七章 项目影响效果分析
7.1 经济影响分析
7.2 社会影响分析
7.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3.2 营运期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
7.3.3 环境保护的建议
7.3.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7.4.1 项目能耗情况
7.4.2 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7.4.3 管理节能措施
7.4.4 资源和能源利用效果分析结论
第八章 项目风险管控方案
8.1 工期风险
8.2 质量风险
8.3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8.4 市场波动风险
8.5 政策风险
8.6 政治风险
第九章 思瀚产业研究院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建议
附件:财务分析过程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