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见科技通过“电子皮肤”触觉系统,为具身智能增加视觉、听觉之外的感知。

富充

编辑苏建勋

一句话介绍

途见科技有限公司是创新触觉解决⽅案提供商,核心业务包括“电子皮肤”的硬件与软件研发,产品可应用于具身智能、 智能座舱、智能穿戴及医疗健康等领域。

团队介绍

途见科技创始人、CEO赖建诚为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师从“电子皮肤”领域专家、四院院士鲍哲南教授。

赖建诚为南京大学化学博士,大连理工学士,曾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具有15年电⼦⽪肤和可穿戴柔性电⼦材料与器件研发经验。

联合创始人、COO董智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硕士。具有超过10年的商业银⾏资本管理与私募基⾦运作经验,主持发起设⽴过超100亿规模的私募基⾦,曾负责管理超400亿规模的资⾦投资与投后管理。

总工程师尹源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士、博士、博士后,副总工程师温健为帝国理工学院-西安交大联合培养博士。

创始人、CEO赖建诚,图片:采访人提供

融资进展

已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并计划启动Pre-A轮融资。

产品及业务

途见科技核心业务为可拉伸多模态柔性电子皮肤触觉芯片的研制,及具身智能触觉感知大数据模型的开发。

其柔性电子皮肤在功能上参考人类皮肤,为可拉伸有弹性的柔性形态,适合包覆在异形曲面表面,并且可以大面积拓展,不挤占内部空间。

该技术多用于智能机器人手指、手臂等部位,使机器人具备复杂的触觉感知能力和抓取控制能力,实现智能人机交互,以及机器与环境交互。

在研制硬件的同时,途见科技还提供基于柔性电子皮肤产品的全套触觉解决方案。公司开发的触觉感知系统覆盖从处理到反馈控制的全链条功能,可为具身智能触觉大数据模型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途见科技的产品及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向:

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赋予具身智能触觉感知系统,使其具备灵敏感知后能够更好地工作,并且可能胜任抱小孩等需要机器人精准“知轻重”“知软硬”的人机交互场景。

智能驾驶及智能家居:主要服务于人站、坐、躺三个姿态的产品。

以坐姿为例,通过在智能驾驶座舱增加“电子皮肤”,让座椅可主动识别不同人的外形特征,调整形成更精确的包裹与支撑,为乘坐者带来舒适体感。同理,还可应用于智能床垫等居家场景。

AI仿生陪伴:通过增加触觉,使AI陪伴类硬件更具有仿生性。比如可以理解爱抚、拍打等动作的不同含义,具有更智能的交互性。

途见科技研制的电子皮肤具有可拉伸弹性的柔性形态,图片:采访人提供

核心壁垒

途见科技技术采取全栈自研。

其研制的电子皮肤是具备感知能力和柔性延展性的触觉芯片,集成了压应力、切应力、表面纹理、温度、滑觉、接近觉等多种传感芯片。

在电子皮肤研发方面,途见科技关注密度、灵敏度、量程、信号稳定性、抗干扰等性能,具备多项世界首创技术。电子皮肤可实时测量压力、温度、摩擦力、痛感,以及风吹过的未接触感知(接近觉)等多种触觉信息,达到多模态集成。

公司研发方向还包括“可自愈”电子皮肤,即通过使用自修复材料,使电子皮肤像生物皮肤一样在受损后恢复,起到耐磨损作用。

在硬件基础上,途见科技也通过开发自主软件系统与算法,对电路系统收集到的触觉信息进行计算与理解。

类似早期视觉系统通过标签标注帮助机器识别世界,途见科技的触觉感知系统也能将触觉信息“打包”为带有明确语义标签的结果。

用户或具身智能机器人无需逐一解析原始数据,便可直接调用这些结构化的感知信息。

公司还自主开发了仿真模型与仿真基座。经过训练后,电子皮肤可在不依靠视觉的情况下,仅凭触摸物体的软硬、大小、形状识别物体。

同类物体中,经过约100组数据的学习,可实现类别内的触觉泛化。

技术团队所开发的电子皮肤,包覆在异形曲面表面,图片:采访人提供

Founder思考

    1. 直立行走给人类带来了双手的解放,因此人们可以用灵巧的手做各种各样的工作,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点。

    跳舞并非人类和具身智能的长项,人们对机器人表演的需求难以持续,最终还是希望它能变成生产力。在人类工作的过程中,触觉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现在在VLA的基础上,也提出“VTLA” (Vision-Tactile-Language-Action)的概念,多维度融合才能促进机器人的双手干更多的活。

    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更多具身智能装载触觉系统。

    2. 电子皮肤对具身智能的意义体现在操作能力提升和增强泛化性两个方面。

    在视野盲区或极度弱光环境里,增加电子皮肤的具身智能可以仅靠触觉进行操作。

    在正常情况下,触觉与现在主流的视觉算法叠加后,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认识物理世界,促进突破当前泛化的难题。

    比如途见科技最近观察到的叠衣服机器人,当夹起衣服后机器人可以快速完成叠的动作。但因为没有触觉系统,机器人难以理解每种布料及滑移情况,经常导致夹取失败。

    触觉可帮助缓解该问题。

    3. 尽管具身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进到家里做家务,但还是会先在工业场景落地,这是一个过渡态。

    除安全因素之外,进入家庭需要的是相对通用的机器人,而不是为了做饭、洗衣服、整理房间配置不同的机器人,因此家用机器人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训练。

    4. 在工厂场景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并不拘泥于人形双足形态,但需要具有人的感知和处理能力。因为当前自动化就已经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流水线工作,因此,工业场景中,需要具身智能的工作一定是复杂任务。

    5. 增加触觉就会增加机器人制作的成本,但会给具身智能带来质的变化,比如使它可以在人机交互场景中,安全地融入人的生活。

    尤其是在照顾老人、小孩时,机器人需要“知轻重”。目前仅靠视觉还难以做到这一点,要让它有对力的感知。

    封面来源企业授权

    👇🏻 AI👇🏻


    36A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