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最新一期封面,被一只特殊的大象”霸屏了。



这只大象能用鼻子轻柔地缠绕花茎,将娇嫩的花朵从花瓶中取出,花瓣完好无损;下一秒,它抬起腿,一脚将保龄球踢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真正颠覆的是:整个机器人——从能举起3倍自重的柔软鼻子,到能承受超过自身重量100%负载的坚硬腿部——全部由同一种弹性树脂打印而成!



没有多材料拼接,没有复杂组装,仅仅通过改变内部的晶格几何结构,一种材料就实现了从25 kPa到50 MPa的刚度变化——这个范围覆盖了生物体内从脂肪到肌腱的大部分软组织


更疯狂的是这种方法能创造超过100万种不同的性能组合。如果叠加5个晶格单元,配置数直接飙到7500万种以上!


这项研究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CREATE实验室完成,第一作者是来自中国的学者管清华博士和博士生戴犇辉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为软体机器人、仿生机械和自适应材料领域开辟了一种新方向,标志着3D打印技术向生物模拟与功能集成迈出了重要一步


如何用一种材料实现软硬自如


传统观念里,要造一个既有软组织又有硬骨骼的机器人,就得像拼积木一样——软的部分用硅胶,硬的部分用金属,然后想办法把它们粘在一起。


但这种多材料方案问题多多:工艺复杂、成本高昂,最要命的是材料界面容易出问题,一旦界面分离就前功尽弃。


EPFL团队的思路完全不同。他们问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自然界的生物体能用相似的基础材料构建出软硬差异极大的组织,为什么机器人不能?



答案就藏在微观结构里。


研究团队发现,通过改变材料内部的晶格结构几何形状,同一种弹性树脂就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力学性能。就像同样的积木,搭成不同形状,承重能力完全不同——搭成三角形很稳固,搭成长条形容易弯曲,搭成蜂窝状又轻又结实。


他们用这个原理开发出了两大核心技术。


第一个叫拓扑调节(TR),实现了材料性能的连续渐变。想象一下调色板上的颜色渐变,他们能让材料从软到硬平滑过渡,没有任何突变。具体来说,就是在体心立方(BCC)和XCube两种基本晶格结构之间进行连续过渡



BCC结构就像一个各方向性能均匀的海绵,而XCube则有明显的方向性——某些方向硬,某些方向软。通过拓扑指数”调节,可以精确控制两者的混合比例。当这个指数从0变到1,材料就从软绵绵的BCC逐渐变成硬邦邦的XCube。


更妙的是,在同一个结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置不同的拓扑指数比如大象鼻子,根部需要承重所以较硬,越往尖端越需要灵活所以越软,这种渐变就是通过空间变化的拓扑指数实现的。


实验数据让人眼前一亮:采用这种径向梯度设计的弯曲模块,最大弯曲角度达到69.6度,比均匀材料提升了30%。扭转模块更是神奇,通过反向梯度设计能实现78.1度的扭转,而同样的均匀材料只能产生-2.6度的反向扭转。


第二个技术叫叠加编程(SP),通过组合不同方向和位置的晶格单元,创造出更丰富的性能组合。


这就像用乐高积木,同样的基本块,转个方向、移个位置,组合起来功能就完全不同。研究团队开发了方向叠加和平移叠加两种方法。通过改变晶格单元的朝向可以调控各向异性,通过调整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连接强度。


数字听起来很惊人:仅用BCCXCube两种基本单元,四重叠加就能产生超过400万种配置,五重叠加超过7500万种。但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性能跨度——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剪切模量可以相差10000,杨氏模量相差2000


有了这套材料编程工具,研究团队开始构建真正的仿生结构。


造物新思路:当大象学会了七十二变



首先是连续变形的肌肉组织大象鼻子就是典型代表,30厘米长的鼻子被分成三个功能区:底部的扭转区负责整体转向,中部的弯曲区提供大范围运动,顶部的螺旋区完成精细操作。


每个区域的晶格结构都经过精心设计。晶格梁的厚度从根部的1.3毫米渐变到顶部的0.5毫米,既保证了承载能力,又最大化了灵活性。最让人惊讶的是,整个鼻子仅需4个电机就能完成各种复杂动作


它能抓取小至0.1毫米的薄膜,大至100毫米的物体,还能举起500克的重物——是自身重量的3倍多。在演示视频中,大象鼻子先是螺旋缠绕在花茎上,然后轻柔地将花从花瓶中取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其次是离散分布的骨骼关节。研究团队模拟了三种经典的生物关节:平面滑动关节、单轴关节和双轴关节。


平面滑动关节模仿跗骨间关节,通过在软基体中嵌入硬骨块实现双向滑动最大滑动距离在x方向达30毫米,y方向达25毫米。单轴关节像肘关节或膝关节,能在一个平面内弯曲正负50度。双轴关节最复杂,像腕关节那样可以在任意方向弯曲约40度。


最后是集大成之作——完整的大象机器人3.89公斤的机器人能额外承载4公斤重量,三足站立时依然稳定,第四条腿可以自由活动,甚至能踢飞保龄球。


脚部设计尤其巧妙,通过结合两种编程方法,实现了前硬后软的刚度分布——前部像大象脚趾一样坚硬支撑,后部像脚跟一样柔软缓冲。开放的晶格结构还带来意外收获,机器人可以在水中行走,因为水能自由流过晶格,大大减少了运动阻力。


这项研究,为什么能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Science Advances》选择这项研究作为封面,显然不只是因为那只会耍杂技的大象够酷。


真正让学术界兴奋的,是EPFL团队打破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工程定律:要实现复杂功能,就必须用复杂材料。猎豹的强劲冲刺、蛇的柔韧滑行、人类的灵巧抓握——自然界用软硬组织的巧妙配合实现了这些神奇动作。但在机器人领域,我们很多时候在用硬拼的办法模仿自然。


现在,一块简单的泡沫材料,通过晶格的几何编程,就能拥有超过100万种不同配置。如果叠加5个单元,配置数更是飙升到7500万种以上。这不是数字游戏,而是真实的性能跨度——同一材料在不同方向的剪切模量可以相差10000倍。


从制造角度看,这简直是降维打击多材料3D打印机?太复杂了。材料界面脱胶?不存在的。复杂供应链?统统拜拜。一台普通光固化打印机加一罐弹性树脂,就能造出以前整个工厂才能完成的复杂机器人。


更妙的是,这种晶格结构天生具备独特优势。就像蜂巢一样,它拥有极高的强度重量比,让机器人既轻盈又强韧开放的泡沫结构不仅适合在流体中运动——水可以自由穿过晶格,大大减少阻力——还为集成传感器等智能组件预留了空间。


CREATE实验室负责人Josie Hughes教授指出:这种开放泡沫结构甚至可以嵌入传感器等其他材料,为泡沫赋予更多智能。这就像给机器人装上了可定制的生物组织”,未来或许能造出会游泳的机械鱼、会爬树的灵巧猴,甚至帮助瘫痪患者重新行走的外骨骼装置。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目前刚度上限距离真实骨骼还有差距,复杂结构的设计优化也需要大量计算。但正如论文展示的,这些都是工程问题,不是原理障碍


3D打印学会了结构编程,当泡沫也能拥有肌肉记忆,机器人的未来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精彩。毕竟,大自然用了亿万年进化出的软硬配合,现在我们只需要一台打印机就能实现了。这不是科幻,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u9856


参考文献:Qinghua Guan et al.,Lattice structure musculoskeletal robots: Harnessing programmable geometric topology and anisotropy.Sci. Adv.11,eadu9856(2025).DOI:10.1126/sciadv.adu9856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




工业机器人企业

埃斯顿自动化 | 埃夫特机器人 | 非夕科技 | 法奥机器人 | 越疆机器人 | 节卡机器人 | 松灵机器人 | 珞石机器人 盈连科技 集萃智造 | 优傲机器人 | CGXi长广溪智造 | 阿童木机器人 极智嘉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

亿嘉和 | 晶品特装 | 九号机器人 | 七腾机器人 | 普渡机器人 | 小笨智能 | 机器姬

医疗机器人企业

元化智能 | 天智航 | 思哲睿智能医疗 | 精锋医疗 | 佗道医疗 | 真易达 | 术锐®机器人 | 罗森博特 | 磅客策 | 柏惠维康 | 迪视医疗 | 水木东方

人形机器人企业

优必选科技 | 宇树 | 云深处 | 星动纪元 | 伟景机器人 | 逐际动力 | 乐聚机器人 | 大象机器人 | 中科深谷 | 魔法原子 | 众擎机器人 | 帕西尼感知 | 赛博格机器人 | 数字华夏 | 理工华汇 | 傅利叶智能 | 天链机器人 |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 灵宝CASBOT | 清宝机器人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动易科技

具身智能企业

跨维智能 | 银河通用 | 千寻智能 | 灵心巧手 | 睿尔曼智能 | 微亿智造 | 推行科技 | 中科硅纪 | 枢途科技 | 灵巧智能 | 星尘智能 | 穹彻智能 | 方舟无限 | 科大讯飞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擎朗智能 | 戴盟机器人视比特机器人

核心零部件企业

绿的谐波 | 因时机器人 | 坤维科技 | 脉塔智能 | 青瞳视觉 | 本末科技 | 鑫精诚传感器 | 蓝点触控 | BrainCo强脑科技 | 宇立仪器 | 极亚精机 | 思岚科技 | 神源生 | 非普导航科技 | 锐驰智光 | NOKOV度量科技 | 因克斯 | 褔德机器人 | 巨蟹智能驱动 | 微悍动力 | 元客视界 | 璇玑动力意优科技| 瑞源精密 | 灵足时代

教育机器人企业

硅步机器人 | 史河科教机器人 | 大然机器人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添加微信“robospeak2018”入群!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