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以“全球资源+中国速度”的创新模式,赋能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5-07-16 17:36:04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汽车电子技术无疑成为了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作为拥有近40年中国市场深耕经验的半导体行业领导者,恩智浦(NXP)敏锐地把握着这一趋势,通过“技术突破、本土合作、生态共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将全球领先的芯片技术与中国特色创新需求深度融合,持续为本土客户提供着从芯片到系统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为了助力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近期,恩智浦在大连金石滩举办了“2025汽车领导力媒体开放日”活动,全面展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技术创新成果,以及与本土车企的深度合作,并通过“在中国为中国”和“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理念,揭示了半导体技术如何赋能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
本土战略升级:
从“在中国”到“为中国”再到“为全球”
在主题演讲中,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中国事业部总经理李晓鹤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在中国为中国”和“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理念,这标志着恩智浦在华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
2025年1月1日,恩智浦成立了直接向全球CEO汇报的中国事业部,这一组织变革绝非简单的结构调整,而是将销售、研发、运营、质量、技术支持等职能全面整合,形成具有高度自主权的本地化决策体系。李晓鹤强调:“这个事业部不仅是一个销售实体,同时整合了销售、研发、运营、质量、技术支持,这让我们的团队在本地以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好的产品力服务好中国的客户。”

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中国事业部总经理李晓鹤
本土化研发能力的构建,是这一战略的核心支柱。目前,恩智浦在中国已拥有6000名员工,其中包括1600名工程师,设立了6个研发中心和14个办公地点,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后端装配和测试工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团队已自主定义、设计和开发了超过200款产品,这些成果既服务于中国市场,也逐渐辐射全球。而新能源客户赋能中心(ECEC)的建立,更是恩智浦本土化创新的典型代表,该中心不仅提升了恩智浦自身产品质量,还赋能客户优化生产线样品质量,涵盖电气化应用实验室、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平台与云实验室等多个领域。
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挑战,恩智浦展示了其供应链韧性战略。天津封测工厂的布局,与台积电在16纳米、28纳米、180纳米等制程上的合作,并与中芯国际保持密切的合作,形成了完整的本地供应链体系。李晓鹤指出:“在中国销售的车型需要在中国的供应链,在欧洲、美国销售的车型,同样需要当地的供应链。”这种“双备份”策略,既确保了供应安全,也满足了不同区域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催生了恩智浦独特的“中国速度”创新模式。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惊人的8%工业复合年增长率和10%以上的汽车市场增长率快速发展,占据了全球70%的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76%的电池产自中国。新的市场节奏使恩智浦将全球技术积累与中国市场敏捷性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方法论。
技术创新赋能:
从BMS到成像雷达的全面突破
在本次活动中,恩智浦集中展示了一系列面向智能电动汽车的前沿技术创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新推出的BMx7318/7518系列18通道锂电池电芯控制器。
据恩智浦大中华区资深市场总监周翔介绍,这款产品是恩智浦“在中国定义、设计和开发”战略的典范之作,专为电动汽车高压电池管理系统(HVBMS)、工业储能系统(ESS)及48V电池管理系统设计。“BMx7318/7518系列基于先进的每通道独立模数转换器(ADC)架构设计,支持最多18个通道的灵活布局,全部通道具备并行150mA(支持125℃高温)均衡能力。”
该系列产品的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集成度设计减少了50%的外部元件需求,创新性地将电池接线盒(BJB)和网关功能集成于单芯片;二是提供25年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满足汽车和工业储能的长期可靠性需求;三是同时符合汽车ASIL-C与工业SIL-2功能安全认证,兼顾性能与成本平衡。另外,这款产品的开发完全基于中国客户需求,体现了恩智浦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周翔强调:“恩智浦在中国收集了很多客户的需求,首发在中国,而且目前我们大量在开展的项目在中国。”

恩智浦大中华区资深市场总监周翔
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恩智浦发布了第三代S32R47成像雷达处理器,标志着其在自动驾驶感知技术上的又一次飞跃。
据恩智浦ADAS市场总监顾环宇介绍:“S32R47是目前恩智浦性能最高的雷达处理器,可满足L2+至L4级自动驾驶要求。”与上一代产品相比,S32R47性能提升约2倍,可支持处理24×24(576)个通道,功耗效率提升2.5倍,同时芯片尺寸缩小了38%。这些改进使得该处理器能够实现更高分辨率的感知能力,对弱势道路使用者(VRU)和道路遗撒货物检测等高级用例至关重要。
针对全球雷达市场的分化趋势,恩智浦提出了差异化解决方案。顾环宇指出,当前4D成像雷达呈两级分化态势:欧美市场以性能为重,代表性的结构为 “NXP S32R45+4颗雷达收发器”形成12发16收雷达,通过更高通道数获取更高性能;中国、韩国市场则以性价比为重,代表性结构为“NXP S32R41+两颗3发4收雷达收发器”组成6发8 收雷达。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争议,顾环宇表达了谨慎而专业的观点:“我们认为雷达特别是成像雷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感应器。当然,随着L3、L4、L5级别越高,我们需要多种不同感应器的协同的要求就越高。”

恩智浦ADAS市场总监顾环宇
软件定义汽车(SDV),则是恩智浦技术布局的另一重点。2025年3月,恩智浦推出的S32K5系列汽车微控制器(MCU)是汽车行业首款带有嵌入式MRAM的16nm FinFET MCU,采用Arm® Cortex® CPU内核,运行速度高达800MHz。
针对这款产品,恩智浦半导体资深副总裁兼汽车微控制器总经理Manuel Alves指出:“S32K5集成了软件定义、硬件加强的隔离架构,助力汽车制造商能够实现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的分区,确保可以集成高达ASIL-D等级的安全应用。”S32K5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MRAM(磁性随机存储器)技术,写入速度比闪存快10倍以上,耐久性可达100万次写入,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了理想的硬件基础。

恩智浦半导体资深副总裁兼汽车微控制器总经理Manuel Alves
生态合作共赢:
与中国车企的深度协同创新
恩智浦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与本土车企建立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在此次活动上,恩智浦宣布了与多家中国领先汽车企业的合作进展,展现了其深耕本地生态的丰硕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与深蓝汽车续签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整车动力控制、无线通信等关键领域深化合作。深蓝汽车动力平台中心总经理杜长虹表示:“深蓝汽车与恩智浦携手合作十六年,共同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向电气化、智能化的高质量跨越。”
而与长城汽车的合作,则聚焦于电气化与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恩智浦将根据长城汽车的技术路线规划,深化BMS前沿技术的探索,助力其在全新xEV平台中实现BMS和动力域控的融合架构。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吴会肖强调:“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下,长城汽车希望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生态共荣的路径深化同恩智浦的合作。”未来,恩智浦还将通过新能源客户赋能中心(ECEC)为长城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先进方法降低风险、加快上市时间。
恩智浦与零跑汽车的合作,则堪称“十年协同创新”的典范。零跑全新的LEAP 3.5中央集成电子电气架构采用了恩智浦S32K388,实现了该芯片的全球量产首发。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周洪涛表示:“在零跑从初创走向壮大的关键阶段,恩智浦不仅是我们三电核心技术演进中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更是价值共创的同行者。”这种合作不仅限于产品供应,更延伸到共同探索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技术演进。
恩智浦与吉利汽车研究院成立的联合创新实验室,则瞄准了更前沿的技术领域。双方将在汽车雷达系统、车内通信与连接技术、电子电气架构、AI应用场景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芯片新技术快速高效的产业化孵化管道。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体现了恩智浦对中国创新生态的深度参与。
在主题演讲中,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高级模拟与汽车嵌入式系统业务总经理Jens Hinrichsen总结了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创新迅速、快速的开发周期、激进的上市速度,追求成本效益。”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恩智浦通过建立“赢家生态”来应对挑战:一方面与行业领军企业协同创新,将新技术推向市场;另一方面赋能大众创新市场,包括大学、初创企业、研究人员和中小型企业。Hinrichsen强调:“孤立发展无法实现目标,唯有建立伙伴关系模式,才能按需推动进程。”

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高级模拟与汽车嵌入式系统业务总经理Jens Hinrichsen
未来展望:
助力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引领全球
活动期间,恩智浦高管们还与中国车企代表共同探讨了智能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的融合,被视为下一个技术制高点。李晓鹤在演讲中前瞻性地指出:“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要变成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它如何能够落地。”恩智浦的eIQ® Neutron神经处理单元(NPU)和S32计算平台正是针对边缘人工智能的优化解决方案,能够在低功耗、功能安全、系统安全和实时性等方面满足汽车级需求。
其次,软件定义汽车的普及,将重塑整个汽车电子架构。Manuel Alves分享道:“当我们从机械架构向软件定义架构转型时,目的是希望能够拥有一个更标准化、更稳定的硬件平台来简化部署。”恩智浦的CoreRide平台正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它集成了恩智浦的S32计算、网络、系统电源管理,以及来自全球领先汽车软件供应商的中间件、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预集成的参考解决方案。特别是近期完成的对TTTech Auto的收购,进一步强化了恩智浦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的实力。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机遇与挑战,恩智浦展示了其独特的价值主张。周翔表示:“目前国内车厂确实有很多机会,因为国内车厂有一些实际的需求,车企需要稳定的本土化方案和平台,但最理想的情况是,它的平台性的产品,既能满足中国本土的需求,又能适应海外同样复杂的需求。”恩智浦凭借全球布局和经验,正在帮助中国车企解决出海过程中遇到的标准认证、供应链管理、本地化适配等挑战。
最后,恩智浦半导体全球市场与销售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总经理刘芳女士总结了汽车产业的不变初心:“对于汽车产业而言不变的一点就是,车还是车,我们对于车安全性的考量、对于车本身以人为本,用户体验,需求为先的服务理念,我们作为汽车行业的供应商、方案商,对于客户和业态的承诺,对于合作伙伴共同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生态理念、包容的想法,这些都不会因为技术上的迭代,创新性的革命所变化,这些都是我们的初心。”这番话既是对行业本质的深刻洞察,也揭示了恩智浦在华长期发展的价值根基。

恩智浦半导体全球市场与销售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总经理刘芳
结 语
恩智浦“2025汽车领导力媒体开放日”活动,不仅展示了这家半导体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更折射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生机。从本土化战略升级到前沿技术创新,从生态合作共赢到未来趋势引领,恩智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并推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变革。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今天,这种“全球资源+中国速度”的创新模式,或许正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式。正如李晓鹤所言:“利用全球的资源池和中国的敏捷度,以中国的速度驱动全球创新”,这既是恩智浦的中国战略,也是其全球抱负。
END

往期精选:

请点下【♡】给小编加鸡腿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