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物流、巡检、载人三大领域十大应用场景在全国各地加速落地。
- 2025-07-15 07:00:00

一架白色无人机划破武汉天空,8分钟内将救命药从物流园送至8公里外的医院楼顶,而这段路程汽车在高峰时段需要近一个小时。
长江芜湖段的湾沚区,一架Q20物流无人机腾空而起,载着急救药品和西瓜种子飞向30公里外的乡村。18分钟后,物资精准降落在田间地头的起降点——这标志着全国首条长距离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首飞成功。
在深圳水贝黄金珠宝产业区,满载高端珠宝的无人机在产业园与商业中心间穿梭往返,将传统陆路运输数小时的路程压缩到几分钟。
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物流、巡检、载人三大领域十大应用场景在全国各地加速落地。
01 低空物流:突破时空限制,重塑城乡配送体系
低空物流正成为低空经济中最先落地的场景。传统物流配送在复杂地形和偏远地区面临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无人机物流正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5年3月,十堰市“构建低空物流网络 健全城乡配送体系”项目入选全国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典型案例。该市构建了符合山区库区特点的低空物流配送体系,在即时配送、农村物流等六大场景推广无人机配送。
十堰布局了 “1主4辅”通航基础设施、“2+5”低空基地园区和“10+N”低空起降节点,建成28个起降点,开设33条低空物流航线。最远距离配送时效由2小时缩短至16分钟。

在重庆巴南区,京东物流开通了首批4条无人机常态化飞行路线,最长距离达16.8公里。使用京东物流飞狼JDX系列无人机,快递配送单程最快仅需10分钟,整体运输时间缩短近70%。
重庆巴南区中坝岛的长江江心岛屿上,邮政无人机邮路解决了传统“汽车+渡船+人力”模式耗时3小时的困境。无人机每天飞行一班,单程仅需15分钟,每次可装载100公斤物品。
而在武汉,一场医疗紧急配送展示了低空物流的更高价值。今年1月,一架S400无人机将治疗肺部毛霉菌感染的救命药从8公里外的医药物流园送至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仅用8分钟。同样的路程,在早晚高峰时段汽车配送需要近一小时。
低空物流的落地路径已经清晰:基础设施先行、场景化切入、渐进式扩张。随着芜湖、十堰、重庆等地的试点成功,无人机物流正从“盆景”变为“风景”。
02 城市巡检:无人机构建城市运行“天眼”系统
当无人机飞越城市上空,它们成为城市管理的“智慧之眼”。巡检类应用是低空经济的另一大核心场景,正深刻改变城市治理模式。
武汉经开区已建成“城市智眼”低空遥感监控系统,沿通顺河流域以5公里为半径建设了11个无人机数字机场。一旦接收任务指令,无人机可在5分钟内飞抵区内所有指定地点。
该系统已安全飞行超400小时,飞行里程超1万公里,巡查人力成本降低50%,问题处置闭环率提升至95%。在耕地保护、河湖监测、查违控违等多个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苏州相城区,电力巡检迎来革命性突破。江苏电力系统首个多机巢异地起降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正式应用,在高铁新城核心区域布局了3个机巢,形成高效协同的三角形网络。
该系统融合多机巢组网、异地起降及先进视觉定位技术,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无人机完成一轮巡检后,能迅速返回最近的机巢充电或换电,其他无人机无缝接替工作。整个系统一轮巡检仅需约6小时,完成区域内24公里10千伏架空线路的全面检查,效率较人工巡检提升4倍以上。
更先进的应用在苏州移动的“智翼”项目中展现。该项目构建了覆盖半径10公里的立体化智慧运维体系,通过在巡检无人机上搭载双光谱相机及激光雷达设备,可自动识别铁塔倾斜度、线缆垂度、设备温度异常等32类隐患。
该系统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8倍,故障识别准确率达99.6%。构建的“1+5+N”应急响应机制(1小时部署、5公里覆盖、N种场景适配),在清明祭扫高峰期间成功保障了通信网络稳定运行。
无人机巡检的落地遵循着“点-线-面”的路径:从单一场景试点,到线性网络构建,最终实现全域覆盖。这种模式正从武汉、苏州等城市向全国蔓延。
03 载人出行:低空交通开启“打飞的”时代
当无人机开始载人,低空经济迎来最具想象力的篇章。载人出行是低空经济皇冠上的明珠,2025年成为这一场景落地的关键年份。
今年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获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第一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全球首个具备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资质的城市诞生。

合肥将基于骆岗空中交通运营中心,率先开展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低空观光商业运营。这种航空器已累计完成超6万架次安全飞行,是我国目前唯一“三证齐全”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深圳罗湖区则走在了政策创新的前沿。今年初,该区出台“低空经济十条”,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低空载人观光等业态发展:对开通低空载人观光航线的企业,最高补贴300万元;对开通eVTOL空中交通航线的企业,最高补贴500万元。
罗湖正打造“飞享梧桐”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观光项目,结合梧桐山、深圳水库、仙湖植物园等知名地标,使用8轴16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为市民游客提供低空旅游观光体验。
在长三角地区,跨城低空交通已变为现实。今年8月,连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正式运行,航线长约85公里,从昆山到浦东的飞行全程不到30分钟。
乘客出发后最快50分钟就能到达浦东机场航站楼,每位乘客单程定价为1600-1800元。
南京也不甘示弱,今年成功实现2吨级“空中出租车”跨长江首飞。这架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从浦口高新区的无人机基地起飞,飞越长江并沿江盘旋巡航后返回基地,航程25公里,飞行时长10分钟。
其最大载重接近500公斤,可以搭载5人,设置了多种防护模式。
载人出行的落地路线图已经清晰:观光先行、短途接驳、城际交通。从合肥、深圳到上海、南京,低空交通网络正在编织。
04 多元融合: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
除了三大核心场景,低空经济的创新应用正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形成“低空+”的融合生态。

在黄金珠宝行业,深圳罗湖区今年1月开通了国内第一条黄金珠宝客制化低空运输航线。载有3家黄金珠宝企业货品的4架无人机在龙岗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与罗湖水贝片区间交替飞行,为高端商品运输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在医疗物流领域,深圳罗湖区牵头编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团体标准《多旋翼无人机医疗物品运输技术要求》,为无人机医疗配送提供了标准保障。
重庆珐斯通航科技有限公司则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今年5月,该公司使用TR9S无人机将药品从物流基地运至重庆市人民医院本部,仅用时19分钟完成12公里配送,较传统方式节约50%以上时间。
在应急管理领域,航天时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九天航驭低空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在重庆永川大安通用机场完成验证。该平台上线后,无人机的飞行申报周期将由现在10天左右缩短至1天以内,低空空域使用率可提升40%。
这些创新实践遵循着“场景先行—能力配套—生态成型”的发展路径。如重庆发布的低空经济首批应用场景清单,包括机会清单42项和能力清单40项,围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和低空货运物流两大领域深耕。
无人机配送将30公里路程从2小时压缩到16分钟,数字机场让无人机5分钟内飞抵城市任何地点,全球首张载人航空运营许可证在合肥颁发。
低空经济已突破试点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前夜。全国超30个城市正布局低空经济,无人机物流配送时效平均提升60%、成本降低20%,巡检人力成本降低50%,问题处置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未来五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低空经济不只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城市与乡村生活方式的革新。
它正在重新定义人与空间的距离,重塑物流、巡检与出行的未来图景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