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租赁:2-3年回本?个人投资者的掘金与避坑指南
- 2025-07-13 07:00:00
低空经济的风口正席卷而来。

当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在陆家嘴腾空而起,当深圳到珠海的通勤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0分钟,一个万亿级市场正在我们头顶悄然成型。
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中国独占2.1万亿。
而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租赁业务被视为最快2-3年回本的黄金赛道——但真相真的如此美好吗?
一、诱人蛋糕:为何租赁成为回本利器?
市场需求大爆炸
85.8%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飞行汽车服务,其中29.8%倾向租赁而非购买。
顺丰在长三角启用50架eVTOL物流机队,单次配送成本降低40%;美团与小鹏合作的“空中小巴”在大湾区日均订单超2000单,票价仅30-50元/人次。
通勤、物流、急救、旅游四大场景已跑通商业模式,租赁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中央将低空经济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合肥等6大试点城市集聚超3000家相关企业。
中国民航局为亿航EH216-S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适航证,适航认证提速为运营扫清障碍。
回本模型算得清账
以Alef Model A为例:单价217万元,日租金约1.5万元(参考直升机短途航线定价)。
若日均使用4小时,月收入约45万元,扣除20%运维成本后,30个月可回本。
深圳-珠海航线开通后上座率达90%,验证高频场景的盈利潜力。
二、暗藏陷阱:回本周期背后的致命变量
技术成熟度不足,宕机即亏本
当前eVTOL电池能量密度仅400Wh/kg,满电水平飞行距离不足180公里。
若电池故障导致整机停飞,单日损失超万元,而维修备件周期长达2周(航空级零部件供应链尚未完善)。

基础设施滞后,起降场成瓶颈
一线城市需新建2000个垂直起降场,才能满足5%地面交通替代需求。
但当前全国仅6个试点城市规划建设,二三线土地审批卡点可能拖延机队部署。
政策执行温差,空域开放存疑
尽管国家层面推动低空开放,但地方空管细则尚未统一。
例如上海浦东-昆山航线需逐次审批,无法实现公交化运营,直接影响租赁频次。
资本泡沫破裂,估值反噬运营
万丰奥威市盈率39.81倍,超历史中位值30%;商络电子市盈率141.96倍,透支未来5年增长。
一旦行业降温,资产减值将拉长回本周期。
三、破局之道:如何锁定2-3年真实回报?
锚定“技术-场景”匹配标的
上游材料:轻量化是降本核心。碳纤维复合材料(比铝合金轻70%)需求激增,关注光威复材(无人机结构件供应商)、吉林化纤(小鹏合作方)。
中游制造:选择适航认证企业。亿航智能(全球首张TC证)、万丰奥威(EASA取证中)订单超2000架,租赁商可优先采购。
下游运营:深耕高周转场景。如医疗急救(重庆eVTOL将救援响应从2小时缩至20分钟)、高端旅游(顶层公寓因飞行汽车溢价30%)。
巧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
回租模式慎选:部分租赁公司以“车辆所有权转让+返租”设陷阱,隐形条款锁死退出路径。
分时租赁保险:与险企共担停机风险。华为低空交通管理平台冲突预警准确率99.99%,可降低保费率20%。
绑定政策红利区域
深圳(超1000家低空经济企业)、苏州(500家企业集群)已建成产业生态。
在这些区域布局,可享受地方补贴+空域优先试点双重红利。

四、未来已来:谁在收割第一波红利?
整机租赁商:Alef的Model A手握3300架订单,2025年交付后预计年租赁收入破10亿美元。
基础设施运营商:中信海直(000099.SZ)联合华为开发低空交通管理平台,抢占起降场运营入口,2023年Q3净利增16.52%。
垂直场景服务商:岭南股份与亿航合作文旅观光,单机日均创收8000元,回本周期缩至28个月。
结语:低空经济的财富逻辑
飞行汽车租赁不是空中楼阁,但也绝非稳赚赌局。
2-3年回本的核心密钥,在于“技术确定性×场景高频性×政策适配性”的三重耦合。
个人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到:
避开“伪需求”泡沫(如郊区通勤),
拥抱“真痛点”市场(如急救物流),
方能在低空经济爆发前夜,成为极少数笑到终局的赢家。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