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MIT开发出5厘米高、不足1克重的弹跳机器人,可轻松越过高大障碍与复杂地面,甚至跳上悬停无人机
- 2025-07-08 15:19:16
微型机器人可深入大型设备难以抵达的狭小空间,例如地震后进入坍塌建筑物内部搜救幸存者。然而这些微型机器人在废墟中行进时会面临显著挑战:既难以攀越较高的障碍物,又容易在倾斜表面发生打滑。虽然飞行机器人可以规避这些障碍,但其飞行所需的高能耗将严重限制其作业半径——往往未深入废墟多远就必须返航充电。
为了融合爬行及飞行两种运动方式的优势,MIT的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了一款弹跳机器人,该机器人不仅能够越过高大的障碍物,还能在倾斜或不平整的表面上跳跃,且其能耗远低于飞行机器人。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4月9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跳跃在昆虫世界中极为常见,如跳蚤跳到新宿主身上、蚱蜢在草地上蹦跶。然而,在昆虫尺寸级别的机器人领域,跳跃行为并不常见,大多数机器人通常采用飞行或爬行的运动方式。实际上,跳跃在能源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机器人跃起时,源自于离地高度的势能转化为下落时的动能;当其接触地面时,动能又回转为势能,继而在再次起跳时转化为动能,如此循环往复。
MIT研制的这款弹跳机器人的尺寸还没有人类的拇指大,重量不足一枚回形针。该机器人具有一条由压缩弹簧制成的弹性腿,其结构类似按动笔上的弹簧,以及四个由柔性致动器(坚固耐用,能够承受与地面的反复碰撞而不受损)提供动力的扑翼装置,用于调整自身姿态。该机器人能够跃起约20 cm,相当于其自身高度的4倍,横向移动速度约为30 cm/s,能够轻松越过冰面、湿滑及不平整的土壤表面,甚至可跳到悬停的无人机之上。
该机器人卓越性能的核心在于其快速姿态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实时确定最佳起跳方位,通过外部运动追踪系统进行环境感知,再经由观测算法解析传感器数据,最终计算出精确的控制指令。当该机器人跳跃时,会沿着弹道轨迹飞行,在空中划出弧线。在该轨迹的最高点,它会估算自身着陆位置。随后,根据其目标着陆点,控制器会计算出下一次跳跃所需的起飞速度。飞行过程中,机器人通过拍打翅膀调整自身姿态,使其以正确的角度和轴向着地,从而沿预定方向和适当速度完成运动。

研究人员在多种地形上(包括草地、冰面、湿滑玻璃和不平整土壤)对该跳跃机器人及其控制机制进行了测试,所有测试表面机器人均能顺利通过,甚至还能在动态倾斜表面上实现稳定跳跃。由于控制器具备多地形适应能力,机器人还可在不同表面间平稳切换,无需额外调整。
得益于其轻量化结构、卓越的耐用性以及弹跳运动的高能效特性,这款机器人在相同尺寸下可搭载的有效载荷可达其他飞行机器人的10倍,而其能耗却比其他飞行机器人低约60%。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其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04-insect-sized-robot-traverse-terrains.html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u4474
Hsiao YH, Bai SN, Guan, ZT, et al. Hybrid locomotion at the insect scale: Combined flying and jumping for enhanced efficiency and versatility[J]. Science Advances, 2025, 11(15). DOI: 10.1126/sciadv.adu4474.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内部整理,仅供交流学习使用,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