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蓄势到腾飞:政策红利潮后,企业如何靠场景创新活下去?
- 2025-07-05 07:00:00
风口上的低空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生死蜕变
2025年上半年,低空经济的政策浪潮达到新高峰:中央空管委印发专项措施,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深化;苏州单场签约45个低空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广东宣布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据全国工业级无人机54%的市场份额。政策红利席卷而来,产业热情空前高涨。
当行业沉浸于资本狂欢时,一个尖锐问题浮出水面:政策退潮后,企业靠什么活下去?

一、政策红利潮涌,低空经济迎来高光时刻
当前的低空经济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中央空管委通过专项措施推动空域动态分类管理、简化审批流程,建立“敏捷治理”体系。地方政府更是积极布局:苏州提出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短短8个月签约88个项目,总投资超230亿元;广东则依托1.5万余家相关企业,形成覆盖研发、制造、运营的完整生态链。
政策推动下,技术突破捷报频传:亿航智能EH216-S获全球首张适航证,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即将量产,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的单人飞行背包率先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资本市场上,低空经济板块市值突破3.5万亿元,概念股持续走强。

二、盛宴背后的隐忧:当政策潮水退去
政策红利虽诱人,但难以持续。行业已暴露多重短板:
技术卡脖子:飞行器电池续航、载重能力、抗风性能等核心技术尚未突破,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产业化进程缓慢
商业模式模糊:可持续运营路径不清晰,“财政补贴依赖症”突出
基础设施滞后:全国仅少数地区建成三级起降网络(枢纽机场+起降平台+空中驿站),低空智联平台数据孤岛问题严重
安全与信任危机:深圳无人机配送生鲜等场景虽落地,但公众对安全、隐私的担忧未消
交通运输部专家刘振国一针见血:“产业化路径尚不明晰,导致产品化进度缓慢”。当政策扶持力度减弱,缺乏造血能力的企业将首当其冲。

三、场景创新: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在低空经济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点上,场景创新成为企业活下去的核心能力。真正穿越周期的企业,都在做对一件事:将技术锚定真实需求,创造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1. 战略级场景:抢占产业制高点
苏州最新签约的45个项目揭示场景布局方向:
物流革命:京东无人机跨江物流、立讯精密工业智能物流,解决传统运输痛点
城市治理:张家港长江岸线巡查、苏州高新区“综合飞一次”提升工程
生命通道:苏州市立医院医疗物资无人机配送系统
文旅融合:苏州低空秀古城文旅应用,沪嘉苏首条低空交通环线
深圳海吉星批发市场更以“无人机+农产品”模式开辟新赛道:开通专属航线后,农产品运输时间缩短40%,损耗降低15%,满足深港两地60%的蔬菜供应需求。
2. 跨场景融合:1+1>2的创新法则
单一场景价值有限,生态联动才是破局关键:
广东联合飞机集团将农业植保无人机改造为“防汛救援特种兵”,实现设备复用率提升200%
“应急救援-医疗运输”场景联动,构建黄金1小时生命救援圈
苏州南站“高铁+低空”联运,重构综合交通体系
这种融合不仅降本增效,更催生全新商业模式。如平湖街道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成丰翼科技与农产品市场深度合作,开创全国首个农产品无人机配送示范场景。
四、活下去的实战策略:企业行动路线图
1. 技术扎根:攻坚“卡脖子”环节
与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如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聚焦根技术:高精度导航定位(芯途智感传感器芯片)、新型能源(氢洋氢燃料电池)
建立分级认证体系:通过场景开放补贴加速技术验证
2. 生态卡位:融入产业公地
加入低空经济产业生态联盟,参与标准制定
接入公共数据池:利用区块链技术共享脱敏数据
参与建设“低空创新公地”:共享试验空域、测试平台

3. 模式创新:从产品到解决方案
物流企业转向“空地协同”综合服务商(如顺丰无人机配送系统)
制造企业拓展“设备租赁+数据服务”模式(农业无人机提供作物健康监测)
探索场景保险、特许经营等风险共担机制

结语:回归本质,让技术解决真实问题
低空经济的未来,属于那些扎根场景、创造价值的企业。当政策热潮逐渐平息,只有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真实需求的企业才能获得市场“通行证”。
正如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科学家在突破飞行背包技术时的感悟:“真正的创新不是参数竞赛,而是让技术回归服务人的本质。” 当无人机载着救命药品穿越风雪,当空中出租车缓解城市拥堵,当新鲜蔬果通过无人机准时送达千家万户——低空经济才真正完成从概念到价值的蜕变。
政策可以点燃星星之火,但唯有场景创新能让这火焰永不熄灭。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低空经济风口已至!加入「低空产业圈」,免费展示、共创项目、链接无限商机!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