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车界”关注记得加☆“星标”!

资讯配图

电车界7月31日消息

在上周末举办的 X Takeover 活动中,特斯拉两位核心领导人接受了深度采访,为外界展现了特斯拉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及内部各业务的协同逻辑。

对埃隆・马斯克的采访勾勒出他对特斯拉及其他旗下公司的宏大愿景,聚焦于极具野心的目标与动因;随后,车辆工程负责人拉尔斯・莫拉维则从更务实的工程角度阐述了 实现方式,详细介绍了将愿景转化为现实所需的大量工作。

这些对话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特斯拉的战略:在交通、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能源领域秉持坚定的长期愿景,依托世界级工程团队开发相应流程,将这些产品变为现实。

Robotaxi 与 Cybercab

多年来,无监督 FSD(完全自动驾驶)以及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概念一直是特斯拉未来规划的核心。埃隆在采访中透露了这一商业模式的新细节:特斯拉计划运营一支车队,其中部分车辆为公司所有,其余则由客户拥有。这本质上是优步(Uber)与爱彼迎(Airbnb)模式的结合,采用了两种模式的混合思路。

他还确认,这款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两座 Cybercab 将作为现有车型的补充,而非替代。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许多人曾认为,随着特斯拉向 AI 服务公司转型、弱化汽车制造商属性,其可能会终止或大幅缩减消费级车辆的销售。如今看来,特斯拉显然会在个人汽车所有权领域长期深耕。

Cybercab 作为一款取消了驾驶控制装置的革命性车型,其生产流程也同样具有颠覆性。拉尔斯・莫拉维在采访中给出了答案,详细介绍了特斯拉正在研发的 无框制造工艺unbox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这种无框制造方法打破了百年来既定的汽车组装模式,将车辆拆解为更小的并行子组件,使更多工作能够同步进行。其目标是大幅缩短主装配线,让车辆各部分能并行生产,最终再完成组装。

拉尔斯还提到,特斯拉已对 Cybercab 原型车完成了首批碰撞测试,结果十分理想。这对特斯拉而言并不意外,因为其将车辆安全性融入结构设计中,通过铸造部件将冲击力引导至远离乘员的方向。

Semi 卡车

埃隆的采访聚焦于火星殖民等宏大愿景,而拉尔斯则带来了两款备受期待的特斯拉车型的实质性进展。

关于特斯拉 Semi 卡车,拉尔斯确认,内华达州里诺市的 Semi 工厂进展顺利。多年来,特斯拉一直专注于工程原型车研发,以确保这款商用主力车型的可靠性;如今,其计划在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期间提升产能。Semi 的商业逻辑十分清晰:为货运和物流公司提供一个无需犹豫的选择 —— 他们需要权衡初始购置成本和基础设施投入与每英里运营成本之间的关系。

与其他电动汽车一样,Semi 的每英里成本远低于柴油卡车,这得益于更低的能源成本和更少的维护需求。此外,一个隐藏优势是:卡车司机明显更愿意驾驶特斯拉 Semi,原因包括更好的视野、更平稳的行驶体验和更轻松的操作。这些优势可能会提高员工留存率,并让司机招聘更顺利。

同时,Semi 只需在大型货运公司的起点和终点安装相应基础设施,即可实现供应链的端到端交接。

Roadster 跑车

拉尔斯还谈到了特斯拉即将推出的 Roadster 跑车,确认该车仍在研发中,团队正准备在近期进行一场 令人惊叹的演示。埃隆此前在参观特斯拉设计工作室时曾暗示,今年年底前将有一场震撼的演示活动。

特斯拉的目标是,在全球向完全自动驾驶过渡之前,将其打造成最后一款、也是最好的驾驶者之车。拉尔斯还提到了 Roadster 面临的一大挑战:SpaceX 套件的工程研发。该套件计划采用冷气推进器,突破传统跑车的性能极限。事实上,正如埃隆此前所言,这款 Roadster 或许能够 短暂飞行

Optimus

埃隆愿景中最具野心的部分之一,是 Optimus 人形机器人。他多次表示,机器人业务的价值可能远超特斯拉整个汽车业务 —— 若能按计划推进,这一目标绝非空谈。

当前的 Optimus V3 设计旨在实现量产,埃隆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数十亿台(不仅由特斯拉生产,而是整个市场的总量)。如此庞大的数量有望消除人类贫困,引领一个可持续富足的时代。

这一宏大愿景的基础,是拉尔斯团队每天都在开创的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技术。Optimus 将于明年开始量产,目前已在特斯拉工厂承担部分实际工作;未来几年,我们或许会看到人形机器人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计产生切实影响。

独特优势:务实执行

所有这些雄心勃勃的想法和产品,都依托于特斯拉真正的秘诀”—— 其独特的 务实执行” 内部文化。拉尔斯的采访让外界难得一窥这种文化如何凝聚成型。

他形容与埃隆共事的独特之处:两人的讨论基于物理原理,埃隆信任团队能将他的梦想和野心变为现实。这反过来催生了一种相互尊重且高期望的文化。

这种协作精神还体现在工程与设计团队的关系上,拉尔斯称这种关系在汽车行业极为罕见。两队并非对立,而是共同努力将大胆的设计与工程方案(如赛博卡车)变为现实。

支撑这一切的,是拉尔斯所说的特斯拉超能力:内部自动化与制造工程团队。这些团队负责设计 制造机器的机器,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与速度,是依赖外部供应商无法实现的。

这种坚定的长期愿景与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工程文化相结合,让特斯拉能够承担巨大风险、做出重大举措,从而定义自身的未来之路。尽管特斯拉的所有时间线都极具挑战性,但这些采访清晰表明:宏大愿景背后,是具体而创新的执行计划。(译自notateslaapp

你也可以关注其他账号内容。

扫码加入电车界车友群!!!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