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君的首次独白,奕派科技的“水杉”哲学
- 2025-07-31 08:30:20


导语
Introduction
“武汉的水杉能活上千年,靠的不是急功近利,是守着自己的节奏,扎好自己根。”
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市场从来不缺新公司,真正缺的是真正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模式与强大实力。
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竞争,每年都有众多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背后,既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下的战略转型与业务拓展,也有新势力怀揣创新理念与资本涌入赛道。然而,热闹非凡的背后,是极高的淘汰率。
许多新公司在短暂的喧嚣后便销声匿迹,徒留市场的一声轻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时代。从市场份额的分布来看,虽然前十大企业的份额在逐步提升,但与成熟市场相比,集中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渗透率不断提高,成为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但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同样异常激烈,头部品牌与腰部、尾部品牌的市场份额差距明显,行业集中度虽相对较高,但仍有进一步整合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公司若想立足,绝非易事。
东风公司在6月26日成立的奕派汽车科技公司,这可能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感知并不明显。但是对于东风公司来说,奕派科技的诞生,是东风公司深思熟虑、主动求变的结果。7月29日,新任奕派科技总经理汪俊君发布了一段独白视频,揭开了奕派科技的序幕。
众所周知,目前的中国汽车行业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卷”困局:价格战愈演愈烈,配置堆砌沦为营销噱头。不少车企纷纷加入价格战的行列,一款车型刚上市不久,就可能迎来大幅降价,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泥潭。
汪俊君将技术比作“马拉松膝盖的承重力”,直指行业痛点:技术底蕴才是生存之本,而非流量狂欢。他每天五点半起床跑步五公里,周末十公里,雷打不动,就像东湖的水杉,不是为了跟谁比,是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这种自律和坚持,体现在奕派科技对技术的追求上。汪俊君认为“有人说用户为本、技术为基因是噱头,我倒觉得这是源于对技术的热爱,更是做企业的本分,技术底色不是企业的加分项目,而是生存项目,就像练马拉松,膝盖的承重力、不平的节奏感、背肌的承受力,都是硬指标,骗不了自己。”
这一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部分车企依赖供应商拼装模式,导致产品竞争力脆弱。一些车企为了快速推出新产品,在技术上缺乏自主研发,大量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现成技术和零部件进行组装,使得产品缺乏独特性和核心竞争力,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就很容易被淘汰。
奕派科技提出“生态共同体”战略,联合上下游伙伴构建技术护城河,正是对伪创新的彻底否定。有人笑他们生态合作是因为没实力,可汪俊君认为“水杉的根在地下连成片,不是为了省力气,是为了一起向上生长。我们的生态伙伴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是生态共同体。技术的深水区,从来不是孤军能趟过去的,我们有生态的底气,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少伙伴,是有多少伙伴愿意跟我们一起,让我们的客户更加满意。”
在当下的汽车行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从电池技术到智能驾驶,从车联网到汽车芯片,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在所有领域都保持领先地位。通过构建生态共同体,奕派科技能够整合上下游的优势资源,实现技术的互补和共享,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今年1-6月奕派科技累计交付新车110703辆,同比增长43.7%,印证了用户对真实技术价值的认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奕派科技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充分说明其在技术深耕和生态协同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回报。
更深层看,奕派科技的成立折射出传统车企转型的必然逻辑。当造车新势力以互联网思维颠覆行业时,东风等老牌企业一度被诟病“船大难掉头”。但如今,行业已进入硬实力淘汰赛阶段:比亚迪的CTB技术、华为的ADS 4.0系统,无一不是长期研发的结果。
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汪俊君团队来自岚图、东风研发总院等实战部门,其“五点半起床”的纪律性隐喻着技术攻坚需要拒绝浮躁。这种“水杉式生长”恰是对行业短视行为的批判。
奕派科技选择将资源投向全价值链整合,其意义远超“换个壳”的表面动作,而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关键一跃。

奕派科技的成立,以及其对技术深耕和生态协同的重视,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缩影。通过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一个企业才真正有望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把用户皱的眉当成必须解的题”,汪俊君的这句宣言,直指当前汽车行业“过度承诺、夸大营销”的普遍现象。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车企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营销过程中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承诺,但消费者却发现这些承诺往往难以兑现。
在此背景下,奕派科技强调“用户承诺不含糊”,实质是对行业信任危机的主动破局。汪俊君表示“用户觉得好用,觉得靠谱,永远是最硬的底气。”这体现了奕派科技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的经营理念,不再是单纯地为了销售车辆,而是真正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其多品牌联动策略(奕派、纳米、风神)并非简单资源叠加,而是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用户需求的精准覆盖,这与某些车企“一款底盘套十个壳”的投机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不同的用户群体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用户注重车辆的豪华性和舒适性,有的用户更看重车辆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还有的用户则对车辆的科技配置有较高的要求。奕派科技通过旗下不同品牌的差异化定位,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这一策略的可行性需置于市场分化加剧的现实中考量。根据乘联数据,前几年全国零售市场的价格段结构走势是持续上行,高端新能源车型销售提升明显,中低价车型销量减少,反映出消费升级与技术普惠的并行趋势。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更加注重车辆的品质和性能,愿意为高端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使得20万-40万元新能源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一些先进的技术逐渐普及到中低端车型上,实现了技术普惠,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奕派科技若要在竞争中立足,必须兑现“技术突破落在用户身上”的承诺。汪俊君认为“奕派科技有底气对表层内卷说不,技术为基从来不是简单的多少项技术突破,而是这些突破最终落在用户身上,变成了多少用户刚好需要。”

例如,其母公司东风公司已布局天元智能品牌、量子架构、马赫新一代电驱平台等技术,如何将这些储备转化为“用户刚好需要”的功能,将成为检验其诚意的试金石。如果奕派科技能够将这些技术真正转化为用户所需的功能,无疑将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领导班子构成:既有研发专家(汪俊君),又有营销干将(张俊),这种“技术+市场”的双核驱动,比单纯互联网背景团队更懂制造业用户痛点的复杂性。这种协同合作的模式,能够让奕派科技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推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武汉的水杉能活上千年,靠的不是急功近利,是守着自己的节奏,扎好自己根。”奕派科技也会这样,技术升级不空谈,产品创新不务虚,用户承诺不含糊。在重构用户价值的道路上,奕派科技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从来不在配置清单的价格比拼,而在于实验室中积累的专利厚度,以及在用户心中沉淀的信任深度。唯有在技术研发上潜心积淀,在用户体验上持续精进,方能在行业变革中占据主动,这既是奕派科技的发展逻辑,亦是产业升级的必然方向。
如今,奕派科技已经悄然启程。在这一次的市场争夺中,奕派科技能否凭借技术深耕实现市场突围,不仅仅是到了证明其能力的时候,更关乎奕派科技这一模式的可行性验证,或将为汽车行业剥离虚浮泡沫、回归发展本质提供可借鉴的路径。

责编:杜余鑫 编辑:何增荣

THE END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