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WAIC华为展台机器人“独苗”,这家企业为啥能独受青睐?
- 2025-07-30 17:36:07
羽毛轻触其传感器,夹爪如有“条件反射”般实时感知外力方向并自适应调整姿态;面对脆弱易损的蛋壳,夹爪在快速抓取的同时精准控制力度,蛋壳完好无损;夹取各类软硬度不同的物体仍能保持物体不损坏……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华为展台上,一台机器人夹爪进行的多场景动态演示,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围观。而这一系列精彩演示的背后,并非来自华为自身的技术团队,而是此次华为展台上唯一受邀参与联合展示的机器人企业——戴盟机器人。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戴盟机器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赢得华为这一科技巨头青睐?其技术实力又如何支撑起这一合作?
▍港科大团队孵化,开辟全新视触觉路线赶超美国
经过深入探究,机器人大讲堂发现其成功的关键或许藏在两个关键要素之中:深港协同的科研基因,以及全球领先的触觉技术。
据了解,戴盟机器人于2023年8月正式开启运营。该企业由香港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孵化,其核心团队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极强,不仅能够高效地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际产品,具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实现全球市场推广的能力。自成立以来,戴盟机器人一直专注于视触觉传感器、多指灵巧手设计与制造、类人行为学习与泛化以及融合视觉与触觉的感知操作大模型等前沿技术领域研究。经多年深耕,戴盟机器人已积累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与技术实力。
触觉感知在提升机器人性能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日常生活中的拧螺丝、开瓶盖等动作为例,人类能够轻松完成这些操作,主要得益于手部丰富的触觉和力觉反馈。若要使机器人具备类似的灵巧操作能力,就必须攻克触觉感知这一核心技术难题。

而解决这一难题,正是戴盟机器人获得华为认可的关键所在。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华为展台上展示的夹爪采用了戴盟机器人自主研发的触觉感知技术路线,成功解决了机器人触觉感知这一核心技术难题。与传统触觉传感器相比,戴盟机器人独创的视触觉传感器技术通过光学原理进行力信号检测。这一技术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还实现了强抗干扰能力,能够同步采集多维信息,有效克服传统方案在多维信号感知、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局限,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性能指标上,该技术已赶超美国,不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在某些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与超越,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能够为人形机器人的精细化操作提供重要支撑。

当前,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逐步向实际应用过渡,触觉感知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国内最早实现视触觉传感器商业化应用的企业之一,戴盟机器人的技术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助力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落地转化。
▍三大新品齐亮相,全链路解决具身智能落地难题
在今年4月的新品发布会上,戴盟机器人推出了视触觉传感器DM-Tac W、五指灵巧手DM-Hand1、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DM-EXton 三款新品,实现了机器人“感知-操作-学习”全的链路贯通,为行业提供了具身智能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具身智能落地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触觉感知难题。本次展会上,戴盟机器人全面展示了这些创新成果。
全球首款多维高分辨率高频率视触觉传感器 DM-Tac W
DM-Tac W作为全球首款基于视觉原理的多维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通过创新技术路线和严格质量控制,在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产品的推出不仅填补了国内在高性能触觉传感器领域的空白,更为机器人实现精细化操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在技术路线方面,DM-Tac W采用了基于单色光原理的高分辨率视触觉感知技术方案,通过将微型摄像头集成到传感器内部,能够实时捕捉密闭光场中弹性材料表面的图案形变特征,再结合自主研发的解析算法,实现了稳定鲁棒的稠密触觉感知。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显著降低了信息传输带宽需求,还大幅减少了传感器工作时的发热量。尖端复合结构材料的采用和多种特殊材料的融入,也使产品的耐磨性能得到突破性提升。
在核心性能参数方面,DM-Tac W感知密度高达每平方厘米4万个感知单元,这一数值远超人类手指每平方厘米240个触觉感受器的密度,也是目前最密集的阵列式触觉传感器的数百倍。这为机器人执行末端赋予了接近人类触觉的感知能力,可助力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进行精准操控与自适应交互。

“愤怒的小鸟”传感小游戏体验区:观众通过按压该传感器,并改变不同位置的正压力和切向力,能够精准操控小鸟的运动轨迹
触觉传感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成本与安全性。为确保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戴盟机器人对DM-Tac W进行了多项严苛的测试。在耐久性测试中,传感器在7×24小时不间断的高频率按压条件下,成功通过了500万次极端按压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即便经过如此严酷的考验,传感器仅出现表面轻微磨损,核心性能指标始终保持稳定,信号输出无漂移现象,数据灵敏度也没有明显下降。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产品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
温度稳定性是影响精密视触觉传感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全面评估产品性能,戴盟机器人研发团队对DM-Tac W进行了全面的温升测试。测试数据表明,该系列产品温升控制表现优异,最大温升仅6.5℃,最小温升低至1℃。值得关注的是,其大、中、小三种型号的最高工作温度分别为31.5℃、27.6℃和27.3℃,这一表现甚至优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安全标准。
目前,DM-Tac W已成功通过欧盟CE和美国FCC两项国际认证,并在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DM-Tac W有望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多维触觉感知五指灵巧手 DM-Hand1
戴盟机器人推出的DM-Hand1五指灵巧手集成了其自研指尖视触觉传感器,并通过11自由度设计和力位混合控制算法,实现了接近人类手部的操作能力。

在确保传感器保持高分辨率的前提下,戴盟机器人成功将传感器厚度从几厘米大幅缩小至几毫米。这种微型化设计优势显著,可轻松将传感器部署在类似人类指尖大小的空间内,极大地降低了灵巧手手指的厚度。这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灵活性,还增强了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让机器人在执行精细任务时更加游刃有余。
凭借这一特性,DM-Hand1能够为机器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助力其完成一系列高难度任务。例如,根据物体的特性实时调整抓握力度,实现自适应抓握力控制;对易碎易损件进行柔顺操控,避免造成损坏;完成精密零部件的装配工作等。在实际应用场景中,DM-Hand1亦可识别物体属性,进而完成焊接电路板、滴试剂、倒酒等精细操作。
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执行部件,DM-Hand有效解决了当前人形机器人缺乏实时触觉反馈的技术瓶颈,可为复杂环境下的精细化操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便携穿戴式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 DM-EXton
DM-EXton是戴盟机器人推出的新一代便携穿戴式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专为机器人远程操控、数据采集及学习训练而设计。本次展会上,该设备也在华为展台上进行了精彩的遥操作展示,并吸引了一众观众围观。
在系统架构方面,DM-EXton采用轻量化设计,整机重量仅2.5kg,较通常超过10kg的传统机械式示教系统大幅减轻。其人体工学设计支持54个自由度的动作捕捉,覆盖手臂及手部的完整运动范围,远超传统系统6-12自由度的局限。

在连接方式上,DM-EXton系统采用无线连接,有效工作半径达30米,而传统系统多为有线连接,活动半径一般小于 3 米。在数据采集性能上,DM-EXton支持800Hz以上的高采样频率,确保动作捕捉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而传统系统的频率通常在 100-200Hz 之间。兼容性方面,DM-EXton系统可适配所有主流机器人平台,解决了传统设备专属适配的局限性。
该系统的推出,为机器人远程操作和智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开辟创新路线,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从全球首款多维高分辨率高频率视触觉传感器 DM-Tac W到多维触觉感知五指灵巧手 DM-Hand1,再到便携穿戴式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 DM-EXton,戴盟机器人作为后起之秀,为何能在成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触觉感知与灵巧操作上的颠覆式创新,并凭借一系列创新成果引发行业关注?
这一切的答案,或许可以从戴盟机器人的视触觉传感器研发之路中探寻。戴盟机器人的技术积累并非一蹴而就,其源头可追溯至戴盟机器人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王煜教授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Alberto Rodriguez教授为期6年的科研合作。
若从港科大科研团队时期算起,该团队在视触觉感知技术领域的研发已持续八年。在王煜教授的带领下,戴盟机器人团队成功开辟了基于单色光原理的高分辨率视触觉感知技术路线,在具身智能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区别于GelSight将基于三色光的光度立体法原理应用于视触觉传感器开发的技术路线,戴盟机器人的技术方案成功攻克了基于三色光的光度立体法原理的视触觉传感器小型化挑战大、算力要求高、发热量大、耐用性差等难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戴盟机器人的创新成果不仅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机遇,也为视触觉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扫清了障碍,为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品的持续优化,戴盟机器人必将在更多领域实现机器人的实际应用,让机器人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改变。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

工业机器人企业
埃斯顿自动化 | 埃夫特机器人 | 非夕科技 | 法奥机器人 | 越疆机器人 | 节卡机器人 | 松灵机器人 | 珞石机器人 | 盈连科技 | 集萃智造 | 优傲机器人 | CGXi长广溪智造 | 阿童木机器人 | 极智嘉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
医疗机器人企业
元化智能 | 天智航 | 思哲睿智能医疗 | 精锋医疗 | 佗道医疗 | 真易达 | 术锐®机器人 | 罗森博特 | 磅客策 | 柏惠维康 | 迪视医疗 | 水木东方
人形机器人企业
优必选科技 | 宇树 | 云深处 | 星动纪元 | 伟景机器人 | 逐际动力 | 乐聚机器人 | 大象机器人 | 中科深谷 | 魔法原子 | 众擎机器人 | 帕西尼感知 | 赛博格机器人 | 数字华夏 | 理工华汇 | 傅利叶智能 | 天链机器人 |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 灵宝CASBOT | 清宝机器人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动易科技
具身智能企业
跨维智能 | 银河通用 | 千寻智能 | 灵心巧手 | 睿尔曼智能 | 微亿智造 | 推行科技 | 中科硅纪 | 枢途科技 | 灵巧智能 | 星尘智能 | 穹彻智能 | 方舟无限 | 科大讯飞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擎朗智能 | 戴盟机器人| 视比特机器人| 星海图
核心零部件企业
绿的谐波 | 因时机器人 | 坤维科技 | 脉塔智能 | 青瞳视觉 | 本末科技 | 鑫精诚传感器 | 蓝点触控 | BrainCo强脑科技 | 宇立仪器 | 极亚精机 | 思岚科技 | 神源生 | 非普导航科技 | 锐驰智光 | NOKOV度量科技 | 因克斯 | 褔德机器人 | 巨蟹智能驱动 | 微悍动力 | 元客视界 | 璇玑动力| 意优科技| 瑞源精密 | 灵足时代
教育机器人企业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添加微信“robospeak2018”入群!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