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过敏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对外部环境中的一般无害的致敏原超敏反应而引起的一组病症。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该等疾病主要由II型免疫反应过度活跃所引起。

过往,治疗方法已从天然粗萃取物发展至合成糖皮质激素,且近期更发展至生物制剂。传统疗法(例如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一般疗效有限,且长期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影响。儘管小分子靶向疗法(例如JAK抑制剂)亦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且研究发现儿童对JAK抑制剂的耐受性较差,因此不建议作为儿科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较之下,生物制剂及靶向疗法(如针对IL-4Rα及TSLP的单抗)的出现已通过提供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地重塑治疗模式。自从第一种生物药物于2003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以来,针对白介素家族及炎症反应相关IgE的生物制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鉴于生物疗法的高效性及出色的安全性,其继续被广泛研究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

全球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45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618亿美元,複合年增长率为8.0%。预计到2032年将进一步扩大至1,222亿美元,2023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7.9%。

于2019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为44亿美元,到2023年增长至72亿美元,在此期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3.2%。预计该市场将继续强劲增长,到2032年将达到310亿美元,预计2023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7.5%。

市场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

过敏性疾病生物药物的主要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包括:

• 对过敏性疾病的理解不断增加 。免疫学的进步已将人们对过敏性疾病的理解从基于症状的疾病转变为要由II型炎症驱动的複杂免疫介导的疾病。主要免疫通路 —尤其是涉及Th2细胞、ILC2以及IL-4、IL-5、IL-13及TSLP等细胞因子的通路 — 已被识别为过敏性疾病发病的核心。这使开发调节该等特定通路的靶向治疗方法成为可能,从而提供较传统疗法更有效、耐受性更好的治疗选择。

• 生物制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进展 。随著对人类免疫系统的日益了解,已确定了多种治疗靶点,导致专门调节该等靶点设计的生物制剂的开发。鉴于过敏性疾病涉及複杂的炎症反应及多种触发因素,生物制剂代表一种合理且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疗法(经常因脱靶作用而导致瘀斑、痤疮和脸部红斑等不良反应)不同,生物制剂通过精确靶向免疫通路来提升疗效,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全身性副作用。

• 提升渗透率和市场增长迅速 。在中国,过敏性疾病诊断率及治疗率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一般民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增加,预期将推动市场大幅增长。此外,随著医疗保健意识及负担能力的提高,过敏性治疗的市场规模及渗透率预期将于未来几年迅速扩展。

 增长的可支配收入提升药物负担能力 。中国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显著提高药物负担能力,增强患者支付药物的意愿及能力。中国的人均医疗支出由2019年的人民币4,669.3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6,425.3元,在此期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8.3%。

预计这种上升趋势将持续,预计到2032年,中国的人均医疗支出将达到人民币11,858.4元,2023年至2032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7.0%。这种持续的收入增长显著提高患者支付药物的能力及意愿,尤其是针对危及生命的疾病的高价值治疗。同时,中国公共医疗保险仍然为中国最大的药物单一支付方。2024年的国家医保目录已扩展至3,159种药物,覆盖范围扩大至创新疗法。国家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包括年度价格谈判)进一步提高先进治疗的可及性,使一般民众更能负担得起。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关 于 我 们  资讯配图
思瀚产业研究院
 Chinasihan.com
中国产业研究领导者
添柴鹏城  未来之城  创新之都  励精图治

报告订购定制化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4008087939    0755-28709360
· 客 服 微 信:g15361035605 
· 客 服 Q Q :454058156
· 邮箱:chinasihan@126.com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