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真正的蜕变早已在业务肌理中悄然发生。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2025年的盛夏,似乎比往年更“热烈”一些。

七月的热浪席卷全国,当人们在“热到融化”的情绪中习惯性地点开墨迹天气,想看看这“桑拿天”何时是个头时,突然发现——那个熟悉的、带着云朵的蓝色图标,不见了。

资讯配图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洁到令人陌生的全新标志,配以橙白撞色的英文字标和白色“墨迹天气”四个字,其中字母“O”,像一颗金灿灿的太阳。

“好家伙,墨迹这是也被太阳晒黑了?”“这是不防晒的墨迹天气!”一场关于高温的全民吐槽,意外地让墨迹天气的LOGO更新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点。

墨迹天气,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晒黑”,宣告了它的全新面貌。当高温成为天然的传播催化剂,“晒黑梗”成了最好的品牌入场券。

这场看似与高温偶然的“撞档”,实则是墨迹天气筹备已久的战略布局:从几年前启动品牌升级计划,到携手Interbrand梳理品牌体系,再到2025年盛夏的正式亮相,每一步都藏着一个气象服务品牌的自我突破,它不再满足于“报天气”,而是要成为“能帮人做决策的伙伴”。

而在“晒黑”背后,呈现的更是一个成立16年的气象企业,如何通过一次品牌焕新,宣告自己从“信息提供者”到“决策赋能者”的进化故事。

资讯配图

几年前埋下的品牌升级种子

7月16日,墨迹天气在北京举办“气象因‘预见’而不同”主题品牌焕新发布会,宣布品牌战略全面升级。

这在几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资讯配图

推动这一切变革的深层思考,来自墨迹天气CEO金犁对行业价值的重新认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气象数据的真正价值,就是能实实在在地给大家的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洞察,几年前,墨迹天气重新定义了公司的使命和愿景:使命是“开启世界新气象”,希望能提前看到变化、帮大家做决策,让气象科技改变世界的运转方式;愿景则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气象服务企业”,给全球的用户和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当这一使命愿景确立,品牌的发展方向也随之清晰——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在场景落地上不断深耕,让气象服务从“信息告知”向“决策赋能”跨越。

将时间拨回2009年,距离iPhone初代手机发布刚过去两年,墨迹天气在这一年诞生,成为移动互联网早期第一批进入天气服务领域的企业。 

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墨迹天气的角色已经悄然扩容:从“给个人用户报天气”,到“给行业客户提方案”;从“提供数据”,到“输出决策”;从“中国的天气APP”,到“服务全球的气象服务商”。

这些变化,需要通过品牌的升级传递给用户。于是,墨迹天气携手Interbrand,一家服务过无数全球顶尖品牌的咨询公司,推进品牌升级,将这些变化传递给用户。

当Interbrand中国区主席古博和他的团队规划墨迹天气的品牌重塑时,则是以品牌发展的阶段和趋势为入手点。

资讯配图

根据介绍,从1960年代诞生品牌概念诞生至今,其演进发展路径早已勾勒出清晰的脉络:从最初被视作“识别符号”(一个logo或特定联想),到成为“企业资产”,再到升级为“用户体验”,而后演变为“生态系统”,直至当下,品牌已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领导力”。

期间,品牌的视角也在转变:从“强调企业自身做什么”的业务视角,转向“能帮用户做什么”的用户视角,来不断拓展和用户的关系。

“品牌竞技场”思维在此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品类边界,主张品牌应基于核心消费者需求拓展服务范围。正如苹果不仅是智能设备制造商,还通过金融服务、娱乐、健康管理等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古博将竞技场叫做创造品牌的标志性举措。在他看来,墨迹天气的“竞技场”也不应局限于“气象服务”,而应延伸至“移动生活、探索发现、社交互联”的交叉领域,增强用户连接与场景体验。

但这并非一蹴而就。他认为,创造标志性举措的第一步,是推动内部改变——品牌本就是由内而外的循环过程,内部对发展方向的共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外部对品牌的感知。

所以墨迹天气需要用一个清晰、简单、聚焦的理念定义自身存在的价值,向目标受众讲好品牌故事。

“对品牌现状的诊断是起点,最终目标是实现品牌愿景——明确我们想在这个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既能激励员工,又能吸引潜在客户。”古博强调。

基于这样的思路,Interbrand从三个维度展开深度分析:

首先是竞争环境维度,梳理行业内品牌定位与表达的趋势;

其次是从企业自身维度,看墨迹天气核心能力,其突出优势在于将AI气象硬实力与互联网服务软实力深度融合,支撑其提供精准气象洞察与决策指导,实现高效创新落地与服务响应,以科技化、人性化体验传递独特品牌价值;

最后是目标受众维度。当下用户对专业气象服务的期待已远超“即看即走的预报工具”,更希望其能助力工作与生活决策、提升生活品质、降低天气风险,高效安排衣食住行,同时具备社交属性以分享生活、连接同好等。

最终,Interbrand将墨迹天气的品牌定位聚焦在“如何做”与“创造了什么”两个象限,并为墨迹天气确定了品牌核心理念——“先一步洞悉气象,智慧决策尽在掌控”。这一理念强调,墨迹天气将通过专业敏捷的气象服务与科技人性的极致体验,助力用户与客户实现智慧决策,轻松掌控生活、工作与业务。

与之配套的全新品牌slogan“让未知可先知”,则进一步传递出墨迹天气不断迭代创新、提供先人一步的精准气象洞察与决策建议,帮助人们更好掌控工作与业务的核心主张。

理念与清晰的定位,相互支撑、彼此呼应,从不同侧面勾勒出墨迹天气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也精准对接了目标受众的核心需求,共同构成了品牌与用户、行业对话的基础,又锚定了墨迹天气“从预报到预见”的突破,让品牌价值有了明确的落脚点。

资讯配图

“晒黑”背后的设计哲学

发布会上,全新的LOGO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像投入滚油的火星,引发了众多网友加入玩梗行列。有人把新LOGO里的“O”P成融化的太阳,有人制作“晒黑前后对比图”,还有人玩起了“不涂防晒的墨迹”梗图。连平时不关注品牌焕新的人,都忍不住点开APP看看这个“被晒黑的图标”。

同时,人们也好奇,墨迹天气这个新LOGO,为什么会“变黑”?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气象服务品牌就该是蓝天白云的清新模样,这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况且在当下“微整”的时代,很多品牌焕新都只是对logo做出一些细微的改变,墨迹天气却来了个彻底的改头换面。

这还要从Interbrand为墨迹天气的品牌升级锁定的两大核心任务说起。第一个是前面讲过的用清晰的理念定义价值。而第二个则是将品牌故事化为真实。

人类70%以上的记忆来自视觉输入。当品牌确立核心理念后,需要通过更具情感共鸣且直观的视觉表达,让受众在每一个接触点(包括品牌标志、网站界面、APP使用体验等)中,切实感受到品牌理念所传递的核心精髓。

这意味着视觉设计必须与核心理念深度绑定。Interbrand分析了气象行业的视觉现状:大多用阳光、水、云等通用元素,就连墨迹天气也未能免俗。

过去,人们获取精准天气信息的渠道极为稀缺,天气类APP首先需要向用户清晰传递自身的核心功能——而蓝天白云的清新视觉符号,无疑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但时至今日,人们早已无需通过这类视觉符号来认知墨迹天气。单纯强调行业属性已无法让墨迹天气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因为行业共性特征很难成为某个品牌的专属标签。因此,品牌焕新与升级的核心,在于通过视觉形象的重塑,精准传递独特的品牌定位,同时让整体视觉符号具备专属辨识度。

因此,Interbrand在探索墨迹天气视觉形象时,结合了墨迹天气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三个标准:更专业、更智能、更具全球化视野。

据古博透露,在为墨迹天气进行品牌视觉设计时,团队基于创意和逻辑,探索了众多可能,既注重对品牌既有资产的合理继承,又着力实现符合新定位的全新表达,通过宽维度的尝试,让视觉形象与“先一步洞悉气象,智慧决策尽在掌控”的品牌理念深度绑定。

最终呈现的视觉体系以简洁的字体标志为核心,将“墨迹天气”的英文名称“MOJI”作为设计载体,巧妙融入品牌理念与气象自然的关联。

其中,字母“O”的设计是点睛之笔,被赋予“先一步洞悉气象”的隐喻,象征着对气象数据的精准捕捉,让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符号。

色彩选择上,黑色与橙色的搭配源自日月交替的自然意象:黑色传递专业严谨的科技感,橙色则象征温暖与活力,展现智慧决策带来的美好生活。

看到黑色,想到的是墨迹天气的“硬实力”。它象征着全球气象站、雷达卫星和历史数据构建的“数据护城河”,代表着AI算法对气象变化的精准捕捉,更呼应着“先一步洞悉”的专业底气。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用户需要基于硬核技术的确定性——黑色传递的,正是这种“值得信赖的专业感”。

看到橙色,会想到品牌的“软实力”。气象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帮用户“避开雨”“用好雨”。橙色的加入,让硬核的科技有了温度,让冰冷的数据有了情感,就像暴雨天里的一把伞,高温天里的一杯冰饮,传递着“我懂你的需求”的共情力。

黑色与橙色的碰撞既贴合品牌的科技属性,又不失人文温度。与此同时,这种全新的、打破常规、不同以往的品牌图形,本身更是强化了墨迹天气品牌理念中的“先人一步”。

众所周知,好的品牌,是让用户看到视觉符号,就能联想到品牌能为自己做什么。

墨迹天气的新 LOGO正在通过可感知的形象来建立品牌认知,并逐渐链接起大众的联想:当你在暴雨天打开它,会收到 “避开积水路段” 的建议;当你在高温天打开它,会获得 “最佳出行时段” 的提醒;当你计划周末钓鱼时,它能告诉你 “鱼什么时候最活跃”。

“这套品牌视觉体系充满生命力:它以简洁统一的设计语言构建起高度的识别性,无论在哪个品牌接触点,都能始终传递出墨迹独有的品牌气质。”古博说道。

资讯配图

从“预报工具”到

“生活决策平台”的价值落地

当墨迹天气的品牌理念与视觉体系完成升级,真正的蜕变早已在业务肌理中悄然发生。

金犁回顾墨迹天气发展路径时提到,从最初做好“分钟级、公里级”精准预报,到打通天气与场景的连接,再到如今用AI输出定制化决策,墨迹天气要重新定义气象服务的价值——从“提供信息”变成“输出决策价值”,实现“预报”到“预见”的突破。

这种升级的底气,来自三个核心突破:数据维度更全面,整合多元信息,通过AI算法做出“天地人”一体的精细气象图谱,提供更全面的方案;决策深度的突破,比如行业大语言模型能10秒内生成地铁限速等具体建议;服务模式创新,针对不同领域的“天气敏感点”提供专属方案。

这使得品牌价值理念得到终极落地,真正让墨迹天气彻底跳出了“预报工具”的桎梏。

过去,天气APP的核心是“报准”,而现在,AI让数据有了“思考”的能力:通过融合卫星遥感、地面传感器与用户行为数据,AI模型能精准捕捉“分钟级、公里级”的气象变化;通过学习不同场景下的决策逻辑,它能将raw data(原始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建议”。

对上班族,是“7点出门避开暴雨+地铁延误预警”的通勤方案;对钓鱼爱好者,是“结合水温、气压的最佳钓时+附近钓友社群”的兴趣指南;这种“数据-洞察-决策”的闭环,让墨迹天气从“查天气的工具”,变成了“懂场景的伙伴”。

服务模式的迭代,则让墨迹天气从“标准化产品提供者”跃升为“行业定制服务专家”。早期的墨迹天气,和多数气象APP一样,提供统一的预报信息;而现在,它能针对不同行业开出药方,比如为物流行业优化配送路线,为高速公路提供分路段预报预警……

据金犁透露,这种从“通用工具”到“垂直赋能”的能力,在国内市场早已得到验证:覆盖20多个行业、200余家企业,从暴雨中的物流调度优化到航班准时到达,气象服务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产业基础设施”。

于是,国际化战略的启动水到渠成。当国内的“决策赋能”模式跑通,墨迹天气开始将这种能力复制到全球市场。

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墨迹天气,在东南亚,为棕榈种植园提供“雨季排水周期规划”;在欧洲,给葡萄酒庄园定制“葡萄采摘时段预警”;在北美,帮物流企业规避飓风路径……

目前,墨迹天气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多语言适配,让“先一步洞悉气象”的理念,在不同肤色、不同行业的用户中落地生根。不同于简单的“汉化转外文”,墨迹天气正致力于赋予其国际化服务强烈的“本地化基因”。

从信息预报到生活决策平台,从标准化产品到行业定制服务,从国内领先到全球布局,墨迹天气的每一步跨越,本质上都是对“气象数据价值”的重新定义。

当AI让数据学会“思考”,当定制服务让价值精准落地,当国际化让能力跨越边界,这个曾经的天气工具,早已成长为连接气象与生活、科技与产业的生态枢纽。

天气不可控,但生活可以;未来不确定,但决策可以。这或许正是墨迹天气最珍贵的蜕变——它让每个人、每个行业,都能在气象的变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