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来源:雷科技AI硬件组 | 编辑:天星

带着对互联网热点的超高敏锐度,「红衣教主」宣布要进军 AI 智能设备了。

在日前举行的 2025 中国互联网大会中,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360 即将发布两款 AI 智能硬件,分别为 AI 智能录音笔和 AI 智能眼镜。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中国互联网大会

平心而论,在 2025 年 7 月这个时间点,无论 AI 录音笔还是 AI 眼镜,其实都算不上是什么「新物种」了。360此时此刻入局,还能分到一杯羹吗?

资讯配图

360 AI硬件虽迟但到

在讯飞的推动下,AI录音笔这一品类早已完成从单纯的录音转写工具到「会议 AI Agent」的转变,一键生成会议纪要已经是该品类的「基本功」了。而就当前市场来说,讯飞听见已经稳坐头把交椅,能与之正面对抗的品牌已寥寥无几。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雷科技

至于智能眼镜, 2025 上半年,各大智能硬件品牌已经完成了智能眼镜品类的「市场割据」:纯音频眼镜有界环、米家;拍摄智能眼镜有雷鸟、小米、李未可;可视智能眼镜有魅族、Rokid、XReal;阿里夸克也已确认正在研发AI眼镜,预计年内推出……作为后来者,采用市场上已经成熟的供应链是 360 最稳妥的选择。但稳妥的背后,也意味着 360 难以和其他品牌拉开差距。

而且在采访中,周鸿祎也透露,做眼镜必须带显示功能,不然和耳机没区别」但市面上可选择光波导显示方案并不多,360 作为「后手」又打算用什么来挑战其他品牌的行业地位呢?

在雷科技看来,360 在智能眼镜品类也并非没有机会。没错,在硬件上 360 已经很难找到超车点但在软件方面,留给 360 的机会还有不少:不同于其他智能硬件品牌,360 从来不是一家「硬件驱动」的公司。相比硬件参数的短兵相接,360 应该将精力放在自己的软件和 AI 服务上。

毕竟在 PC 时代,360 通过「软件+服务」吸引了大量互联网「轻度用户」。在智能硬件时代,360 同样可以重走这条老路,让 AI 成为自己的智能招牌,从而和其他需要依靠外部 AI 服务的硬件品牌拉开差距。

资讯配图

360是智能硬件的鼻祖级玩家

尽管在 AI 录音笔、AI 智能眼镜方面,360 属于「新手」,但如果放大到整个智能硬件的领域,360 完全称得上智能硬件的「老前辈」。

早在 2015 年,360 就联合酷派推出奇酷手机,进军手机市场。从结局上看,360 的手机业务没能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红海中站稳脚跟,但也开创了 360 「软硬结合」的长期战略。虽然「硬件带动软件」的路线最终被当时的市场淘汰,但这也让外界看到 360 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真正希望在硬件领域有所作为。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360 奇酷

2016 年之后,360 的硬件策略逐步从「爆品」转向「护城河」逻辑。路由器、摄像头、儿童手表、行车记录仪……这些产品没有一个成为现象级爆款,但它们背后的「安全」标签,却在细分市场中悄然站稳了脚跟。尤其是 360 智能摄像头系列,凭借较低的价格和极高的易用性,成功在家庭安防市场积累了大量用户。这些产品往往不依赖线下渠道,也不以高毛利为目标,而是承载着 360 对流量入口和服务平台的长期布局。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360 智能摄像机

而从产品的角度看,这种「服务导向」的硬件思维也为 360 未来推出 AI Agent 类设备打下了基础——即便在硬件本身并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也能借助自己的软件与服务体系,建立起一套独有的用户关系和生态护城河。

作为一家「软件服务」企业,360 一直有着自己的「硬件野心」。也正因如此,360 才如此看重 AI 智能眼镜、AI 录音笔这两个硬件成熟、但软件方向还略显模糊的智能赛道——硬件成熟意味着 360 可以依托成熟的外部供应链快速入场,而软件方向模糊,也意味着 360「只要押对」,就能从队尾「一路超车」,加入智能硬件品类的第一梯队。

资讯配图

AI 时代,

什么才是 360 硬件的竞争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 360 解决了产品方面的问题,这条 AI 硬件的路依旧不能称得上是「一帆风顺」。

首当其冲的是 360 的口碑问题。尽管布局很早,但 360 无论软件还是智能硬件,网络口碑都只能说是「毁誉参半」——对于纯「小白」用户来说,360 无论智能硬件还是安全软件都做到了简单易用。但对于「资深玩家」来说,360 的软件往往和「捆绑安装」「垃圾广告」等关键词一起出现。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水滴直播

在智能硬件方面,360 也有自己的「黑历史」——比如主打安全的智能摄像头,就曾因「水滴直播」而引来差评。雷科技认为,如果 360 真的打造成优秀的 AI 智能硬件,必须正视其「口碑」问题,针对用户关心的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作出回答。

不过从好的方面看,如果 360 确实能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那凭借 360 在小白用户中的口碑,360 的智能眼镜和 AI 录音笔确实未来可期。

首先,在绝大多数用户眼里,安全二字已经和 360 品牌形成了强捆绑,而 AI 智能眼镜、AI 智能录音笔这种势必会接触到用户敏感数据的硬件,其安全性本身就备受考验。如果 360 能把握住机会,将其安全标签延伸到智能硬件上,势必能在 AI 设备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带来差异化优势。

资讯配图

图片来源:雷科技

其次,360 在软硬件领域一贯的「流量入口」策略,相信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 360 AI 硬件的购买和使用门槛。单就智能眼镜品类来说,周鸿祎表示 360 要做「带显示」的智能眼镜,而这类产品售价通常不会低于 2000 元,只有星纪魅族的一家能下探到 1500 元的价位。

从「小白」用户的角度看,花一台手机的价钱,买一个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体验性质设备,确实难以承受。但如果 360 能充分发挥其「互联网入口」的优势,这既可以解决智能眼镜「纯硬件」的盈利模式,降低购买门槛;也可以用内置的资源丰富用户的使用场景,缩短「小白」用户的摸索阶段,让智能眼镜也做到「开箱即用」。

在真正看到产品之前,我们对 360 AI 智能硬件的讨论都只能停留在分析层面。至于 360 具体采用怎样的产品逻辑,也只有 360 自己清楚。但就目前智能眼镜的市场格局来说,在全行业都「重硬件、轻生态」的环境下,如果 360 真能带来一款「轻硬件、重生态」的产品,确实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选择。

这对用户或者 360 品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智能眼镜 #360 #AI眼镜 #智能录音笔 #AI硬件

欢迎扫码添加小雷微信

记得备注想进群的手机品牌哦

跟小雷一起畅聊数码与科技

资讯配图

另外小雷建了几个粉丝群,欢迎扫码加入!

大家伙一块聊聊天,分享玩机技巧~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End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