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科大讯飞赵翔:首个基于昇腾的全国产大模型,为何敢与OpenAI 掰手腕?
- 2025-07-27 17:26:21

作者 | 郑松毅
编辑 | 杨锦
全国产算力打造的大模型,势要与OpenAI“掰掰手腕”。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科大讯飞升级深度推理大模型“星火X1”,攻克让业界头疼的“幻觉”难题,综合能力对标OpenAI最新模型。
面对大模型“胡说八道”的通病,科大讯飞提出基于多路径采样验证,及事实性约束强化学习的幻觉治理技术,让大模型在思考过程及回复生成阶段,实现客观问题与标准答案的深度对齐,降低模型幻觉率。
在强化学习技术上,其将评语模型与细粒度反馈的强化学习技术结合,让原本简单粗糙的数值奖励变成了详细的文本指导。就像给AI配了一位老师,在解题环节给出具体建议,解决强化学习训练中“奖励太少”的痛点问题。
会后,在与搜狐科技等媒体对话时,科大讯飞副总裁赵翔表示,“AI市场‘卷’的态势日益趋烈,想要做出差异化优势,要看谁能解决用户在生活中实际遇到的痛点问题。”
赵翔提到,“当前正处于人工智能革命的第四次浪潮,各个厂商都在狂奔,各个技术流派百花齐放。有三个技术趋势已成为市场标配:混合专家(MoE)架构、多模态方案、及长思维链的深度推理。”
谈及AI落地应用的市场机会,赵翔指出,“AI与硬件的深度结合应用有广阔发展空间,入局的玩家非常多,但存在产品尚不成熟的‘泡沫’现象。未来,如AI眼镜、耳机等可穿戴式设备是看好的方向。另一方面是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例如具身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类做重复性劳动。”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整理编辑)
媒体:当前大模型已成为科技公司标配,如何在市场这么“卷”的情况下打造出差异化产品?科大讯飞是怎么做的?
赵翔:首先我们的模型是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出来的,和华为昇腾合作,可以说是国内独一档。
其次,我们要把大模型“做专做深”,让其具备长思维链深度思考能力,良好适应翻译、数学、文本生成等多领域任务,这是我们信心所在。
第三个特色在于想让产品发光,光凭技术出色是不够的,还需要找到广阔的应用场景,这方面科大讯飞在教育、同传等领域有自己的优势。
媒体:AI大模型已经发展了三年多,您对当前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赵翔: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在AI发展方面都还有提升空间,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态。不仅是指软件,包括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以及云端与端侧的多端协同也非常重要。
如果有更多玩家加入,整个生态就会更加有趣。一家公司跑不快,一群人才能跑得远。
在AI应用方面,需要花费更多心思去挖掘老百姓的刚需问题,通过大量数据产生涟漪效应,从而反哺整个过程,这件事非常重要。
媒体:您刚有强调AI与硬件的结合很重要,目前也看到市场上有不少终端产品,您觉得哪种形态的产品能率先突围?
赵翔:可穿戴设备一定是个非常大的方向,比如智能眼镜、耳机,这是大家现在比较关注和看好的项目。另一方向是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替代人类完成重复性劳动,例如具身智能机器人。
媒体:AI终端产品是已推出不少,但从用户体验来看似乎并不太好,有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您怎么看?
赵翔:当前AI终端产品大体可以分三类,基础设备(AI手机、PC)、可穿戴设备(眼镜、耳机)、和创新形态设备(具身机器人)。
我们常说AI终端产品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没有基于软硬件结合来解决问题。许多产品尚不成熟,并没有从用户实际需求角度出发,甚至是消费者压根不需要的。只有让用户发自内心的喜爱,离不开它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和持续发展力的。
媒体:此前大模型和AI终端产品都在打“价格战”,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吗?如何破局?
赵翔:把“拼价格”转成“拼效果”是关键。用户会为体验买单,而非仅为便宜买单。
媒体:看不少中国科技企业在做出海的打算,出海的价值在于什么?
赵翔:出海对中国企业来说有非常大的机会,科大讯飞正在全力出海,也在赋能其他企业出海。
且不说自己的业务,拿扫地机器人来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的前五中有四家是中国品牌,可见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地位已经非常受到重视。
在产品策略上,我们会率先向国外推广在国内已经跑通的产品,例如智能办公本。然后会根据当地用户的使用习惯做软件层面的交互更新,来满足不同地区用户需求。
从另一层面来说,出海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市场“内卷”问题,即走出去赚钱,开拓其他市场,许多中国企业都已经有了这种想法。
运营编辑|李阳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