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 YES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思辨会系列活动预热:聚焦 AI 前沿 先锋共探产业未来新范式
- 2025-07-23 19:40:10


WAIC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论坛:2025年7月26日-28日
展览:2025年7月26日-29日
地点:世博中心、世博展览馆、徐汇西岸等
(购票提示:7月27日展览票已售罄)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盛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于7月26日至 28日迎来年度思辨高潮。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的人工智能思辨会系列活动,将以八场高密度、深维度的专业对话,搭建跨领域思想碰撞平台,汇聚青年智慧共探 AI 发展核心命题。本次思辨会遵循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办会理念,聚焦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议题,以“小切口、深挖掘”为特色,构建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价值的对话场景。活动将于7月26日下午至7月28日上午举行,每半天设置2场专场。
八场专场亮点:前沿性与多元性的深度融合
本次八场活动均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热点与前沿问题设计核心主题,突出三大专业特质:
主题设计聚焦科研真问题:涵盖大模型技术进化的瓶颈与突破、具身智能落地的场景适配性、AI与量子计算的交叉创新路径、生成式AI的伦理边界与治理框架、AI+传统学科(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范式重构、类脑智能的研究现状与产业化潜力等核心议题,直击人工智能研究关键矛盾。
嘉宾构成凸显多元视角碰撞:每场邀请4-5名青年科学家或产业先锋,均来自不同科研机构、企业或高校,既包括深耕技术研发的实验室骨干,也涵盖具备落地经验的产业实践者。在细分领域拥有扎实造诣与独特洞见。
互动机制强化专业价值输出:每场活动通过预设议题引导、即时提问互动等环节,推动“嘉宾思辨—观众反馈—观点迭代”的闭环,使讨论成果兼具理论参考性与实践指导性。
具体场次安排
量子计算与AI的跨界碰撞
“祖冲之号”总设计师朱晓波等顶尖专家,将围绕“量子计算能否为 AI 赋能”展开辩论,解析量子计算与AI融合的技术路径与应用前景,揭秘千万亿倍速超算背后的突破。
中国移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潘成康、超算与量子融合专家陈强等,聚焦量子模拟在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应用真实性,直击“量子技术是趋势还是炒作”的行业痛点,探讨量子计算融合发展蓝图。
科学智能与生命科学的AI革命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所长曾大军、华为公有云业务部副总裁鲍亮、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俞文杰等资深学者和行业领袖,以“通用智能与领域专家的融合之道”为核心,破解AI for Science面临的数据孤岛、生态封闭等挑战,探索科学研究范式的颠覆性变革。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王吉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卜东波等6位学者,跨界激辩“人工智能系统能否自主生成生物学假设”、“能否攻克衰老难题”等问题,叩问人工智能驱动生命科学创新的临界点。
智能体安全与具身智能的现实拷问
“智能体元年”,安全做好准备了吗?上海创智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学者,与百度、阿里、vivo、字节、Quantstamp(YC初创)等产业一线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智能体安全风险体系和解决方案展开深度研讨,共促行业共识与标准建设,护航智能体应用产业安全发展。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与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清华大学助理教授赵昊、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穆尧、地平线机器人具身算法研究员林天威等,将聚焦机器人“多任务适应vs单任务精通”、“模仿人类行为vs思维”等现实命题,深入审视机器人普及背后的技术伦理与人类角色重构。
类脑智能与前沿探索的未来图景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副主任杜久林、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先进计算研究所所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常务理事潘纲等,深入探讨“数字孪生脑如何驱动精准医疗”、“生物脑结构能否启发下一代大模型”解锁类脑智能的进化密码。
青年先锋聚焦强化学习、推理能力与智能体未来,以新锐视角展望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方向,展现年轻一代对人工智能前沿突破的独特构想与实践。
从技术突破到伦理治理,从跨界融合到产业落地,本次思辨会系列活动将以先锋视角为锚点,以专业对话为载体,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呈现一场兼具思想锐度与实践价值的智慧盛宴。更多活动详情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官方渠道,共赴这场聚焦未来的思辨之约。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