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前瞻:从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看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及趋势
- 2025-07-23 16:54:37


一、MWC2025四大领域发展呈现新亮点
(一)新一代智能终端
智能手机:从智能终端向人工智能终端转变,折叠屏、影像模块化是亮点。三星、荣耀、传音、中兴等厂商均展出新款AI手机产品,在文本处理、图像语音识别、影像拍摄等功能维度实现了创新与升级。折叠屏方面,三星推出了双向内折叠的翻盖手机。传音发布了纵向迷你三折叠机,双铰链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手机的便携性。努比亚推出了内嵌DeepSeek大模型的小折叠手机。影像技术方面,小米推出了搭配磁吸式可拆卸镜头的AI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外臵的光学系统完成拍摄。真我展示了可更换镜头概念手机,支持10倍无损变焦。
个人计算机:端侧AI算力持续提升,三折叠双屏、太阳能充电、裸眼3D等产品形态丰富。英特尔发布了新一代处理器,其多核性能较上一代提升了2.84倍。三星展示了可当作时尚公文包使用的可折叠大型平板电脑“柔性机舱包”。戴尔发布了支持横向与纵向两种使用方式的14英寸便携式显示器。联想发布了多款创新计算机产品,包括配备两块OLED屏幕的三折叠笔记本电脑、搭载太阳能电池板的笔记本电脑、采用定向背光技术的3D笔记本电脑。TCL推出采用彩墨护眼显示技术的平板电脑,具有低蓝光、防眩光及类纸观感等特性,能够缓解视觉疲劳。
智能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能力提升,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人形机器人方面,阿联酋电信运营商Etisalat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实时理解语音、识别情绪,并生成类似人类的反应。中兴通讯与四川天链联合开发的人形机器人拥有71个关节,可实现自然对话与复杂动作协同。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凭借双足动态平衡技术可执行高难度武术动作并保持身体平衡。服务机器人方面,意大利摩托车生产商Ducati推出能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行驶并收集赛道数据的机器人。荣耀推出全新人工智能机器人品牌“Paxini”。阿里云联合大象机器人推出了搭载大模型的AI陪伴玩具,支持语音对话与个性化互动。珞博智能展示了搭载独创多模态情感模型的毛绒宠物机器人,搭载多模态情感模型感知用户情绪。中国电信展出了专为视障人群设计的AI导盲犬。
智能网联汽车:5G与AI推动智能座舱与智驾系统朝着高阶智能、更安全方向发展。哈曼展示了基于车联网通信的软件服务方案,可综合分析提供情境化警报,帮助驾驶员在路上做出更安全的决策。美格智能发布5G智能座舱模组,支持智能语音交互、高清多媒体等功能。星纪魅族展出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凭借跨终端互联能力已接入22款车型。华为云展出“车云协同”无人驾驶全栈方案,能在极端天气和夜间环境中持续作业。比亚迪推出6G卫星直连汽车,可在高速行驶中实现超高清直播。小米展出搭载三电机系统的电动车型,可联动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
(二)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从功能性工具向轻量化智能体转变。虚拟现实设备方面,三星推出基于安卓系统的头戴显示设备,融合多模态AI与扩展现实(XR)技术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星纪魅族发布增强现实(AR)眼镜搭载光波导显示系统,支持通过蓝牙导入讲稿,并可配合智能指环的体感操控实现翻页功能。传音AI眼镜搭载摄像头和AI语音助手,能够提供听音乐、AI识物、文本提示等功能。智能配饰方面,阿联酋智能隐形眼镜研发商XPANCEO展出的生物传感智能隐形眼镜可通过泪液测量身体参数。以色列企业Wearable Devices发布了神经传感腕带,允许用户通过手势与智能眼镜、XR应用程序交互。荣耀推出支持AI实时翻译的耳挂耳机,具有主动降噪和通话降噪功能,满足用户多语言交流和清晰通话需求。
(三)通信类产品
通信类产品:AI赋能网络架构、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向智能化、绿色化跃迁。联发科发布的调制解调器搭载了AI天线技术,能够识别使用者握持方式,动态调整天线系统功率。高通推出了全球首款5G-A固定无线接入平台,搭载5G-A调制解调器和边缘侧AI协处理器,可将端侧AI算力提升至40TOPS(处理器每秒可进行40万亿次操作)。诺基亚发布AI驱动的云化网络架构,可将基站能耗降低25%。华为发布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网络解决方案,可将5G-A与AI深度融合以提升网络连接效率。中国联通发布的“FTTR+X”AI创新融合解决方案可提高用户接入速率,并将漫游时延降低至10毫秒。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展出了智算基础设施和超量融合云平台。中兴通讯展示的全栈智算基础设施,涵盖液冷数据中心、智算服务器、训推一体机等设备,能够满足多场景算力网络建设需求。
(四)量子类产品
量子类产品:量子计算与通信领域创新迭出,安全加密技术成为核心。量子计算方面,高通推出的分布式空间计算架构,可使位于不同地区的研发团队能够使用同一台量子计算机的散热模块。韩国移动运营商LG Uplus提出了应用于AI服务的后量子密码学技术,可以应对量子计算机对传统加密体系的威胁。量子通信方面,西班牙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制造商LuxQuanta推出的第二代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可在光纤网络上实现安全密钥分发,同时降低部署成本。意大利国际电信服务提供商Sparkle展示了基于互联网量子安全的解决方案,能够提升网络传输的安全性。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ónica展示了量子安全算法,可用于连接智能水表、燃气表等物联网设备,防止隐私数据被篡改。华为展示的量子通信原型系统,可通过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为金融、政务等高敏感场景提供加密保障。
二、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全面渗透至通信终端、网络架构及生态系统应用等各个层面。手机、智算服务器、智能网联汽车厂商纷纷推出集成AI功能的新一代产品。中国移动和韩国SK电讯等运营商正在积极研发AI通信大模型,以提升网络连接效率与智能化运维能力,加速从基础连接服务商向科技服务商转型。此外,借助开放API接口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构建,AI技术不仅促进了通信行业内各环节间的深度整合与协同创新,还加速了其在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跨行业的价值传递和技术赋能。
终端产品形态不断创新,正朝着轻薄化、多屏化、交互自然化等方向演进。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结构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头戴显示设备的重量显著减轻。折叠屏计算机、可更换镜头以及无边框OLED显示屏等技术突破了传统终端设计的局限,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在各种场景下的需求。同时,AI眼镜和智能戒指等新型设备融合了触控、语音识别和手势控制等多种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不仅丰富了智能家居、数字健康和文化娱乐等领域的产品线,还拓宽了终端产品的应用场景和服务范围。
5G-A场景化应用提速,6G研发和标准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高通、联发科、华为、中国电信等企业均展出了最新的调制解调器与网络解决方案,以提升网络传输效率,赋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及智能交通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各大通信厂商和研发机构正在探索6G的技术指标及应用场景。美国企业主要关注FR3频段(7.125 千兆赫兹至24.25千兆赫兹)以及AI频谱管理技术,而中国企业则更侧重于通信、感知、计算与智能的融合。未来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多极化的竞争态势。
绿色技术正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低碳通信设备、可再生能源集成以及循环经济模式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许多企业推出了电子设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案和开放式可编程网络,以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并减少硬件迭代频率。同时,碳中和目标促使产业链重构,众多参展企业致力于在技术创新与环保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并构建涵盖“绿色设计—循环利用—碳足迹管理”的全周期解决方案。
三、启示建议
一是强化核心技术的研发,力争在前沿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加大对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优先支持端侧AI芯片、AI开发框架、柔性材料等底层技术的研发。依托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联合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技术研发门槛,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
二是构建开源生态体系,提升我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搭建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引导跨行业企业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促进技术、数据与资源共享,共同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标准。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培育虚拟现实、智慧家庭、量子科技等领域中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抢抓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机遇,积极开拓应用市场。遴选一批典型的人工智能终端示范产品,打造“人工智能+”和“新一代智能终端+”融合应用示范场景。开展人工智能终端与各行各业的“双进”活动,加大对示范应用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围绕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应用场景,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积极开拓内需市场。
以上为节选内容,完整版前瞻,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来源 | 赛迪智库
编辑 | 办公室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