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1700万辆座舱域控「红利」,谁是大赢家?龙头格局揭晓!
- 2025-07-21 16:08:06


过去的五年时间,中国智能座舱域控市场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期,渐成普及之势。这一过程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红利,也为接下来的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与整车智能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前,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20-2025年1-5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车型累计交付量突破了1720.6万辆,2020-2024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7%。在细分市场方面,自主品牌搭载域控制器贡献超过71%,成为了推动座舱域控大规模普及的主力。
在2025年1-5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车型交付达到301.64万辆,前装搭载率进一步提升至35.58%。其中,自主品牌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量占比达到77.30%。
从不同价格区间的搭载规模来看,10-20万以下的车型作为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规模的主力,同时也是座舱域交付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增量空间。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间,10-20万以下区间车型座舱域控交付量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在增速上均十分亮眼。其中15-20万细分区间的搭载量份额达到21.69%,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1%。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未来座舱域控市场还将保持新一轮高速增长,但后续座舱域控配置上车也将呈现明显的分层梯次化趋势。
以高通平台为例,其中15万元以下价位车型将进一步普及8155平台;15-25万元价位将升级8295平台,而8397平台将满足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的需求。
这也意味着,下一个周期竞争形式也将变得复杂。对于供应商来说,需要实现平台化方案部署,来满足多层级市场需求,寻求更多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高端座舱域控市场,伴随着AI化、舱驾一体等新技术需求,对座舱域控供应商的平台迭代、系统适配与软硬件协同与集成能力等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重磅发布了《中国市场15-20万区间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装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份额榜单(2020年-2025年1-5月)》,在该细分车型区间中,东软集团、亿咖通、车联天下、镁佳、大华股份前五大供应商搭载量市场份额合计已达到了62.83%。

具体来看,东软集团凭借14.58%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成为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作为国内最早研发推出智能座舱系列产品的供应商之一,东软在产品升级迭代与量产方面持续保持领先。东软曾发布国内首个基于云服务和应用的车载信息娱乐平台,研发量产了国内首款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一机四屏的智能座舱域控产品。目前,东软智能座舱平台出货量已达到百万台以上规模,合作客户包括吉利、红旗、奇瑞、长安等多家头部车企,量产车型达130+款。
从2024年开始,中高端车型迎来了座舱域控平台的升级潮,高通8295平台成为市场主流选择,东软则是国内最早实现高通8295座舱平台量产交付的头部供应商,在高端座舱域控市场呈现了先发优势。
排名第二位的亿咖通科技,作为国内少数几家具备完整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供应商之一,其已经推出了以龍鹰一号为主、高通、AMD为辅的座舱域控产品矩阵。其中,以芯擎科技龍鹰一号为基础的安托拉系列平台,目前已经在一汽红旗、银河、领克等多个品牌车型上规模量产。
第三名是车联天下,其在2021年获得了博世的参股,并确定主攻高通8155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核心战略。在此后,车联天下陆续拿下广汽、长城、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的项目,成为座舱域控领域的新势力供应商。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2025年将是智能座舱行业的关键拐点之年。
一方面,AI大模型、多模态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赋能,推动智能座舱从“能用”到“好用”的质变,也在同步催生新一轮市场需求急剧释放。尤其是AI大模型加速上车,对座舱算力提出了新需求,座舱域控算力平台也引来了新一轮换代更迭潮。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标配30TOPS及以上座舱算力渗透率已经逼近10%大关。预计未来三年,超过50%的搭载率将带来超过1500万套大算力座舱域控增量升级需求。而头部企业有望基于凭借平台化优势以及领先一步的方案,持续领跑座舱域控市场,头部效益将日益凸现。
另一方面,基于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加速向中央计算架构演进,更具性价比的舱泊一体、舱行泊一体等跨域融合产品开始进入落地元年。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到2030年舱驾一体前装市场渗透率将突破40%。

可以观察到,包括东软集团、德赛西威、亿咖通科技、车联天下等头部座舱Tier1均已经发力舱驾一体市场,开始在座舱域控制器内集成泊车以及相关ADAS功能,以抢占舱驾融合市场先机。
在今年上半年,东软以“一芯多能、以驾带舱”为理念,率先发布了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该平台可在单芯片上实现舱行泊一体化方案,覆盖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行车和泊车三大核心功能,有效降低硬件成本,简化供应链。同时该平台化方案还支持多域功能独立部署,提升软件迭代效率,强化功能之间的协同,加速智能汽车产品规模化落地。
此外,东软持续以AI、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核心,推进AI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生态建设,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出行体验。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座舱头部供应商快速攻克舱泊/舱驾融合难题,满足主机厂对于产品定义差异化、性价比等方面的需求的前提下,面向跨域融合的产业格局调整,将有机会抢得更大的价值空间。
综合来看,经过2020-2024年的高速发展期,2025年座舱域控市场已经从过去的1.0时代(物理集成/降本增效为核心)进入2.0时代(算力大幅提升/软件差异化)新拐点,而在AI座舱、舱驾域控为主导的全新周期下,将是强者之争的新局面。
往期推荐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