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蓝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孵化的固态电池技术公司,股东包括蔚来、小米和华为等。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卫蓝新能源专注于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离子电池与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与生产,融合了电池材料、电芯、系统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截至2025年7月,公司已申请专利超过590项,授权100余项,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壁垒。

卫蓝新能源目前已向蔚来交付半固态电池产品。公司在产能建设方面拥有四个关键生产基地:江苏溧阳(0.2GWh)、浙江湖州(22GWh)、北京房山(6GWh)和山东淄博(100GWh)。其中,湖州基地自2022年起全面投入运营,溧阳基地也已开始生产。

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游艇、储能、低空经济动力三大部分,其中典型电芯产品有:

  • 360Wh/kg高能量密度动力电芯:具备超高能量密度,单次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已于2023年底量产交付蔚来汽车,并在多家知名整车厂获得定点。

  • 280Ah超高安全储能电芯:已于2023年下半年量产交付,为三峡、海博思创、国电投等多个储能项目供货。

  • 320Wh/kg高能量密度低空经济动力电芯:目前已为多家国内外无人机、机器人、便携电源等客户供货。


卫蓝目前在新能源汽车&游艇领域主要有46系和软包电池,主要在湖州基地生产;储能&船舶主要是以磷酸铁锂材料为主,主要产能来自淄博基地;低空&其它主要是小容量电池,正极三元为主,负极石墨+硅,能量密度270Wh/kg。

2025年3月,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在珠海投产,该产线由卫蓝新能源与广东能源集团合作建设,年产能6GWh,主要生产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产品,适用于源网侧储能、5G基站储能等多个场景。

卫蓝将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定在2027年。按照卫蓝三阶段的规划:

  • ‌技术路线图‌:

    2025-2027年:完善半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提升至450Wh/kg

    2027-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突破500Wh/kg能量密度

  • ‌产能扩张‌:

    2025年:实现20GWh年产能

    2027年:规划产能达到50GWh

    2030年:目标100GWh超级工厂,显示出中国市场在全球固态电池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 ‌市场目标‌:

    2025年营收目标100亿元

    2026-2027:2027年全固态电池小批量装车

    2030年实现"固液同价",推动全固态电池普及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前沿技术,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卫蓝新能源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实践,不仅推动我国在固态电池领域从跟跑领跑跨越,更将加速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未来,随着量产成本的持续下降与技术迭代,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前全面替代液态电池,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