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融资热潮与企业生死线,小鹏完成B轮融资,时的10亿美元订单刷新纪录
- 2025-07-18 16:32:26

低空话题千千万万,eVTOL产业占一半。
全球eVTOL竞赛进入“中场”,经过2024年“eVTOL元年”投资、并购、洗牌,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与技术双重优势暂时赢得先机,2025年7月eVTOL市场重磅消息频发。
7月15日,小鹏汇天宣布完成2.5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让风口上的“小鹏”成为焦点(小鹏“陆地航母”2026年交付计划推进);次日,上海时的科技宣布斩获中东企业Autocraft价值10亿美元(约71亿元人民币)的350架E20订单,创下中国eVTOL单笔订单金额新纪录。
天空正迎来全新维度,eVTOL从科幻驶向现实的赛道,中国制造已然领跑。
全球eVTOL爆发式增长前夜,主流分析机构表示,未来十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普遍预测超过35%。繁荣之下,中国正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全球eVTOL产业的双核之一 。
2025上半年成为中国eVTOL发展的关键节点,技术与市场双重突破推动行业进入快车道。
从技术认证看,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先建立一套完备的理论和法规体系,再进行审定。
中国模式(CAAC)的深层逻辑采取的是一种更积极与务实的“边探索、边审定、边完善”的策略。选择与市场“并行”,同步技术研发、积累经验、迭代规则,将理论研究、标准制定和实际审定三个环节从串联变成了并联,极大地缩短企业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时间,也系统性地解决了产业发展中“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
从市场订单看,eVTOL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不少eVTOL主机厂不仅在国内揽获大批订单,还持续推进出海进程,去海外市场寻求机遇。
亿航智能作为行业先行者,持续在城市交通和文旅观光发力,亿航智能2024年度财报显示EH216系列产品订单累计在手订单超过1500架。国际上中东市场实现历史性突破,7月16日,上海时的科技与阿联酋企业Autocraft签署10亿美元采购协议,350架E20 eVTOL将服务于中东及北非地区的低空旅游和空中出行,刷新中国eVTOL出海最大单。
融资热潮背后的战略布局
低空经济吸引全球资本密集布局,中国企业正在资金与技术双重加持下加速前行。《客运eVTOL应用与市场白皮书》预计,2030年累计国内eVTOL需求量为16316架,主要包含短途定期载客飞行、企业与私人包机、空中游览飞行、医疗转运四类。
另根据《2025年eVTOL总览性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eVTOL产业共发生近百起高价值产业链事件,国内发生超50起,国际发生近40起。
其中,国内各类型事件中,以交易动态类事件居多,共有21项,占比达32.8%;其次是技术研发类事件,共14项,占比21.9%;再次是经营与战略类事件,共10项,占比15.6%;国际范围各类型事件中,经营与战略类事件居多,共13项,占比达35.1%;其次为产品进展类事件,共11项,占比29.7%。再次是认证与资质类事件,共6项,占比16.2%。
资本市场对eVTO市场预期极为乐观。摩根士丹利预测,2030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2040年将飙升至1.5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东资本正在大手笔押注中国技术,10亿美元订单背后是阿联酋《2031国家交通战略》的支撑,该国计划2030年前投入120亿美元建设空中交通网络。
另外,近期证监会科创板新规允许未盈利的低空经济企业上市,多家eVTOL企业计划在2027年前后上市。
eVTOL面临的三重挑战
不过,资本繁荣背后,eVTOL产业仍面临技术、认证与盈利模式的严峻挑战。
动力系统成为最大瓶颈。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初期类似,eVTOL由于采取动力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在电池性能没有实现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将是制约eVTOL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业内大佬透露,目前eVTOL制造技术领域瓶颈已不存在,短板主要在于动力系统。由于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效率仍制约航程提升,使得电池是制约当前eVTOL性能(尤其是航程和载荷)最核心的瓶颈。
适航认证成为企业生死线。适航认证长周期考验企业耐力,随着国内各家eVTOL主机厂产品成熟度提升,峰飞、小鹏汇天、沃飞长空、沃兰特、时的科技、御风未来等企业主力产品取证已提上日程表;国际上,中国民航局与阿联酋民航总局技术交流,为中国eVTOL出海审定规则奠定基础,一旦通过该市场验证,中国机型将易获得欧美适航认证,为进军全球市场铺平道路。
盈利模式尚未认证,依赖持续融资。目前全球eVTOL企业仅亿航实现规模销售收入,随着估值140亿的行业鼻祖Volocopter因资金链断裂破产,德国Lilium也因未能筹集足够运营资金申请破产,这两家曾被资本热捧的企业折戟沉沙,暴露出行业致命弱点——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主机厂整体仍在大规模研发投入阶段,考验各家现金流,行业预计在未来2-3年进入洗牌,中国企业需在商业落地上找到更优解。
时的科技的10亿美元中东订单只是个开端,面对全球竞争,中国供应链优势成为全球竞争最大底气,在成熟的航空业制造体系保障下,制造成本仅为美国五分之一,中国eVTOL的量产能力正在形成新的竞争壁垒。另外不同于欧美企业追求“飞行汽车”概念,中国企业更专注具体场景落地。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