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车界”关注记得加☆“星标”!

电车界7月18日消息

一直以来,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快充和稳定性等优势,被誉为新能源时代的理想能源解决方案,但如今其量产可能面临重大延误。尽管多家车企宣布了最早于 2026 年的雄心勃勃的量产时间表,专家却认为这些目标或许并不现实。

在近期举办的 2025 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芳指出,固态电池需攻克四大关键难题,分别是离子传导通道不明确、生产工艺复杂、安全控制不足以及规模化制造挑战。

本质而言,固态电池在技术、材料和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期内恐难以解决。虽然从理论上讲,固态电池具备全面优势且市场潜力巨大,但消费者能否按照车企宣布的时间表,驾驶上搭载固态电池的车辆,仍是未知数。

已官宣固态电池量产计划的企业名单


安全隐患犹存

王芳直言当前固态电池存在局限性:虽然固态电池的安全边界确实比液态电池更广,但一旦突破这些边界,后果可能比液态电池更严重。

这番话的背景是,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加剧了消费者对电池安全的担忧。对此,车企一直在实施严格的测试协议,其标准往往超过国家标准,以此彰显对安全的重视。

2025 年 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全固态电池测定方法》(T/CSAE 434 - 2025),其中明确定义 全固态电池” 需仅通过固态电解质进行离子迁移,这在全固态电池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之间划定了严格的技术界限。该标准旨在防止 全固态” 或 半固态” 等术语被用于市场炒作。

尽管上汽集团、国轩高科等企业宣称其固态电池具备安全特性,但这些特性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大多未经检验。实验室结果未必能等同于量产车辆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

市场变化降低紧迫性

近年来,汽车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曾被视为仅具过渡性质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获得市场认可。据中国乘用车联合会数据,2025 年上半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分别增长 31.5% 和 16.5%

此外,液态锂电池技术的改进也解决了以往的一些局限性。2025 年 月推出的比亚迪超级 平台,其搭载的闪充电池充电 分钟可提供 400 公里续航。同样,极氪和华为也推出了高达 1.5MW 的大功率充电解决方案。

换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蔚来运营的换电站已超 3000 座,数量超过理想和小鹏的超充站总和。

随着混动技术、快充能力和换电系统的发展,固态电池的必要性有所下降,已从必不可少的创新转变为可选的升级配置。

成本挑战持续存在

根据咨询公司 Battery Intelligence 的研究,固态电池的单位成本达到 1200 元 千瓦时,是传统液态锂电池的三倍多。再加上已产生的巨额研发费用,早期的固态电池汽车价格必然高昂,这将限制其初期的大众市场潜力。

 36 氪报道,鉴于这些技术、性能、安全和成本方面的挑战,业内观察人士对制造商宣布的量产时间表仍持怀疑态度。乐观估计,固态电池的广泛应用可能仍需约五年时间。(译自carnewschina

你也可以关注其他账号内容。

扫码加入电车界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