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前言
正如英伟达风险投资部门负责人西迪克在投资泰拉能源的声明中所指出:[随着AI持续重塑各产业领域,核能将成为满足其能源需求的重要供给来源。]

当资本市场对AI助推的核电需求反响热烈之际,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星初创企业亦迅速启动新一轮资本运作。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英伟达参投比尔盖茨创办核能公司


近日,英伟达旗下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对由比尔·盖茨创立的核技术公司泰拉能源(TerraPower)进行了投资。


此轮融资参与者还包括韩国现代重工(HD Hyundai)及比尔·盖茨本人。


融资总额达6.5亿美元,该资金将为泰拉能源建设其首座反应堆提供资本支持。


根据PitchBook数据,在本轮新融资完成前,泰拉能源已累计筹集资金逾10亿美元。


主要投资方涵盖瀑布投资、查尔斯河创投、科斯拉创投、印度信实工业公司以及韩国SK集团等。


2023年6月,泰拉能源已完成其首座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的选址工作,计划在美国怀俄明州一座即将退役的燃煤电厂附近进行建造。


根据规划,该核电站将于2030年秋季投入商业运行。届时,泰拉能源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设10至12座反应堆。


英伟达旗下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与比尔·盖茨、现代汽车集团共同参与了向泰拉能源注资6.5亿美元的融资项目,这是黄仁勋首次涉足核电领域。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英伟达此次投资代表了硅谷对[深度脱碳]技术路线的战略选择。


该笔巨额融资将用于建设TerraPower的首座商业核电站——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Natrium反应堆项目。


项目建成后,该反应堆额定发电功率为345兆瓦,配合配套储能系统,峰值输出功率可达500兆瓦,可满足约4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该公司亦为美国能源部[先进反应堆示范计划]的参与方,该计划旨在促进下一代清洁能源技术的可靠发展。


该核电站的非核岛部分建设已正式启动,核岛部分预计将于2026年获得监管批准,并于2030年实现并网发电。


钠冷快堆Natrium技术逐见优势


作为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泰拉能源的反应堆采用液态钠替代水作为冷却介质,故该技术体系被命名为[钠冷快堆]。


此项技术由泰拉能源公司与通用电气-日立核能公司联合开发。


钠冷快堆Natrium技术方案于2020年获得美国政府认可,并获得美国能源部资助。


据外媒报道,迄今为止,美国能源部已累计向泰拉能源拨款20亿美元。


不同于当前全球广泛使用、因依赖水冷却而存在固有堆芯熔毁风险的反应堆,第四代AMR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堆芯熔毁的可能性,具备固有安全特性。


这代表了相对现有核电站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时兼具第三代核反应堆成熟、经济、可持续的无碳优势。


以钠冷反应堆为代表的先进核能技术提供了灵活的能源选项,可与风能、太阳能互补,有效平衡电网负荷并满足峰值用电需求。


钠冷反应堆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熔盐储热、固有安全性与智能设计。


该技术采用345兆瓦钠冷快堆设计,相较于传统以水作为冷却剂的反应堆,其使用液态钠作为冷却介质,允许反应堆在更低压力和更高温度下运行,从而既提升了效率、简化了建造流程,又增强了安全性。


其创新亮点在于集成了一套1吉瓦时容量的热能存储系统


通过熔盐储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并按需释放用于发电,输出功率可达500兆瓦并持续数小时。


这种运行灵活性使电站能够在用电高峰期提升输出功率,或在风能、太阳能发电充足时相应减少生产。


除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与运行灵活性外,钠冷反应堆相较于传统反应堆亦更具环保优势


其产生的长寿命放射性废物更少,且模块化设计便于规模化建造与复制。


泰拉能源预计,未来该类型反应堆的建设周期可缩短至约36个月,较传统核电项目显著提速。


第四代反应堆技术路线竞争日趋激烈。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定义的六种第四代反应堆中,钠冷快堆(SFR)、高温气冷堆(HTGR)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TerraPower的Natrium技术采用钠冷快堆路线,与俄罗斯BN系列、中国CFR系列形成技术竞争;


法国Newcleo公司开发的铅冷快堆(LFR)计划于2026年在意大利部署首座非核原型堆;


瑞典Blykalla公司与挪威Norsk Kjernekraft正合作推进SEALER铅冷堆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部署;


南非Stratek Global基于已终止的卵石床反应堆项目,正在开发35兆瓦级高温气冷堆HTMR-100,重点开拓非洲及中东市场。



全球能源转型正步入新阶段


AI的发展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撑,这为核电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盛报告显示,在AI需求推动下,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激增160%。


事实上,ChatGPT单日耗电量高达50万度,而谷歌训练一个AI模型的耗电量便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的能耗总和。


据估算,单次AI训练的耗电量约相当于100户美国家庭一年的用电总量。


显然,传统能源已难以满足如此急剧增长的电力需求。


马斯克曾明确表示,芯片短缺之后将是电力短缺,[电力供应将无法满足芯片需求。]


传统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光伏受制于间歇性特征,难以独立支撑AI数据中心持续稳定的电力需求;


燃气电厂虽可提供稳定电力,却与全球碳中和目标背道而驰。


如此海量的能源缺口,唯有依靠投资比风光水电更稳定的核能才能填补。


AI与数据服务将如同制造业与农业一般,成为社会运转的核心支柱,随之而来的是电力需求的急剧攀升。


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扩大及AI应用普及,该趋势将持续加剧。



核能产业正迎来布局和投资热潮


尽管这项终极能源技术必然面临比其他投资更长的回报周期及巨大的投资风险,资本仍持续涌入。

2017年全球仅有14家商业核技术公司,而自2018年起,商业核裂变领域呈现井喷式增长。


截至2023年底,全球涌现超百家SMR(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AMR(先进模块化反应堆)企业。


美国独占20余家,法国拥有15家,就连曾高调弃核的德国也创立了第四代AMR及核聚变公司。


在泰拉能源发布公告的前一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宣布重大事项:将向中石油昆仑资本增资32.75亿元,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其投资目标为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核心企业。


近日,成立于1998年的老牌核聚变企业TAE Technologies宣布完成新一轮1.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谷歌、雪佛龙、NEA等机构。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获得13.5亿美元投资,其中谷歌已参与其三轮融资。


为应对数据中心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科技巨头正积极寻求[核电站+数据中心]的供能合作模式。


微软、OpenAI、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均已与核电企业签署购电或合作协议,为其自有数据中心园区提供电力保障。


另一家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研发企业X-energy,其投资者包括亚马逊、城堡投资创始人肯·格里芬,以及由乔布斯遗孀劳伦娜·鲍威尔领导的Emerson Collective机构。


杰夫·贝索斯投资了加拿大核聚变企业General Fusion。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则投资了两家相关企业:Oklo与Helion Energy。


2024年2月,中国核电与浙能电力宣布向该公司实施17.5亿元战略投资。


同年4月,上海百亿未来起点基金联合上海国投、上海电气及闵行金投共同出资设立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为主体,作为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参与对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投资。


尾:


然而,一个被投资人普遍认同的观点正日益明朗:谁能够主导下一轮[能源革命],谁便有望引领全球经济范式的转变,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从本质上讲,能源是一切进步的基础,而人类对进步的追求永无止境。


致力于押注颠覆性创新的投资人,正积极争夺通往[能源革命]的入场券。这场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竞赛,帷幕已然悄然拉开。


部分资料参考:东四十条资本:《比尔·盖茨搞核裂变,获投47亿》,VCA创投社:《英伟达6.5亿美金领投TerraPower,这家比尔·盖茨创立的企业有何魔力?》,climate 科学:《英伟达领投,比尔・盖茨的钠冷反应堆核能创业公司获得14亿美元融资》,财经杂志:《终极能源曙光显现,全球核聚变竞争提速》,投资界:《黄仁勋,也投核裂变了》,新能源产业家:《核电偷袭新能源?全球能源开启神仙打架模式》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END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
18948782064

请务必注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