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关于举办中国消费名品产业创新大赛的通知
- 2025-07-17 16:30:00

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系统推进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优质品牌,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品工业领域融合应用,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消费名品产业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人工智能赋能消费品工业创新发展
二、组织架构
(一)主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承办单位: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北京赛迪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三)大赛设立组委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分别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和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组委会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由科研院所、大学、行业机构等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负责审定评审规则、开展项目评审等工作。
三、赛事设置
大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产品创新、技术攻关、消费新场景三大方向。
(一)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方向围绕适老化设计、智能家居、功能性纺织服装、新国潮文创四大领域,聚焦产品功能创新和场景适配,挖掘一批顺应消费升级需求的创新产品。
1.适老化与助残产品
围绕老年人及残障群体生活保障需求,重点支持AI技术支撑的居家照护、健康监测、康复辅助类产品创新应用。参赛作品应融合AI感知、行为识别分析、语音交互等前沿技术,实现智能安全预警、无障碍交互体验或个性化健康管理,切实解决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中行动不便、沟通障碍和护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升用户生活自主性与安全感。
2.智能家电与智慧家居
围绕家庭生活智能化与健康化需求,重点支持AI技术支撑的智能家电与智慧家居终端产品创新应用。参赛作品应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环境感知、智能互联操作、自适应控制等前沿技术,实现主动式服务响应、无感化操作、能效智能管控及家庭安全防护,切实解决操作繁琐、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与安全隐患等问题,营造安心、舒适、节能的智慧生活环境。
3.功能性纺织服装
围绕消费者对健康管理、舒适体验的需求,重点支持健康监测类、安全防护类、舒适调节类、智能交互类等功能性纺织服装产品创新应用。参赛作品应融合柔性传感、数据采集技术,应用新型面料,切实解决特定环境防护不足、穿戴不适与服装功能单一等问题,推动传统纺织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4.新国潮文创产品
围绕传统文化赋能与消费升级融合需求,重点支持非遗技艺、地域特色在日用品中的创新应用。参赛作品需将传统工艺与AI辅助设计、数字建模、3D打印等前沿技术相结合,切实解决传统工艺市场断层、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场景单一等问题,使传统文化以智能、创新、互动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二)技术攻关
技术攻关方向围绕电动自行车、造纸酿造、婴配乳粉、绿色纺织、现代食品等领域,系统梳理八项技术攻关内容,聚焦行业共性难点,挖掘一批易复制推广的引领性解决方案。
1.电动自行车智能交互技术
聚焦电动自行车信息过载、操作分心等安全隐患及交互方式单一、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深化电动自行车交互智能化和用户体验升级,设置电动自行车多模态交互协同控制、情境感知智能决策、自适应信息显示技术优化等攻关方向,系统构建“情感化、智能化”的人机交互使用体验,加速人工智能驱动的交互技术规模化落地。
2.造纸连续蒸煮制浆技术
聚焦造纸行业传统蒸煮制浆能耗高、污染重、浆料质量波动大等问题,深化智能控制、在线监测、过程优化等技术在降低化学品消耗、提升纸浆色彩一致性等方面的应用,设置蒸煮反应动力学智能建模、关键参数实时闭环调控、蒸煮—漂白协同优化等攻关方向,构建“过程可控、质量稳定、低碳排放”的智能化连续生产体系。
3.婴配乳粉配方精准开发技术
聚焦婴配乳粉研发过程中婴幼儿个体需求应对不足、临床验证成本高等问题,深化配方预测与协同优化、营养协同设计、生物技术创新及质控技术,设置婴配乳粉健康配方预测与开发等攻关方向,加速活性成分稳态化技术与营养谱系数据库落地,推动构建“成分解析、配方设计、配方验证、产品生产”的闭环研发范式。
4.印染自动配色技术
聚焦印染行业人工配色效率低、色差控制不精准等问题,深化人工智能算法、多源数据融合、数字孪生建模等技术在精准配色与动态调控中的创新应用,设置智能光谱解析与配方生成、染化料精准调控等攻关方向,系统构建“高精度、低能耗、快响应”的智能配色体系,为行业降本增效与柔性快反提供技术保障。
5.坯布瑕疵检验技术
聚焦纺织坯布检验环节存在的人工检验漏检率高、瑕疵种类复杂、疵点形态多变等痛点问题,深化机器视觉和神经网络技术在检测环节的融合应用,设置小样本瑕疵特征增强建模、动态纹理干扰抑制算法、多机型自适应检测系统等攻关方向,系统构建“检测零漏判、标准全统一、数据可追溯”的质检新模式,为行业智能化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6.服装智能裁剪技术
聚焦服装裁剪环节中存在的多层布料滑移错位、柔性材料自适应裁剪精度不足、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深化机器视觉、物联网及柔性控制技术融合创新应用,设置AI驱动的高精度自动裁剪技术等攻关方向,系统构建“多模态感知—高精度执行—实时反馈优化”的裁剪技术体系,推动服装产业向智能化裁剪模式变革。
7.现代食品标准化加工技术
聚焦传统食品生产工艺标准化程度低、口味量化困难、储运过程品控不稳定等问题,设置标准化加工体系研究、质构与风味保鲜等攻关方向,推进从“原料预处理—工艺优化—储运保鲜”的全链条技术创新,构建“风味可量化、质构可调控、品质可预测”的现代食品研发新模式,进一步实现现代食品向精准制造方向转型升级。
8.酿造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聚焦酿造废水成分复杂、资源回收率低等问题,深化净化微藻培养、循环处理等技术在高效净化酿造废水、有机生物质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变革应用,设置废水降解菌株定向培育、污染物阻控与低碳处理技术等攻关方向,系统构建“污染可控、回收高效”的工程菌株库,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酿造行业绿色发展。
(三)消费新场景
消费新场景方向围绕消费数据驱动产品设计、智能感知引领体验升级、数字全域营销助力品牌推广三大核心场景,聚焦人工智能与消费场景融合应用,挖掘一批适配消费新风向的前瞻性案例。
1.消费数据驱动产品设计
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精准定位需求,聚焦社交舆情、电商评论、物联网行为等多源消费数据,应用AI实时挖掘技术,实现用户潜在痛点动态捕捉与需求图谱自动生成,推动产品功能定义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参赛作品应构建“用户行为偏好—产品功能定义”能力,通过语义解构与场景化需求聚类,确保新产品核心功能精准匹配细分市场需求。
2.智能感知引领体验升级
围绕消费体验升级需求,融合线下智能采集数据以及AR货架交互轨迹,构建全渠道用户画像体系。通过空间计算匹配用户体型与商品3D模型,结合微表情实时分析优化推荐策略,基于行为偏好推送定制服务。参赛作品应实现“行为感知—精准推荐—复购转化”闭环服务,推动门店转化率提升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增长。
3.数字全域营销助力品牌推广
围绕品牌价值提升需求,应用射频识别、AR/VR等技术,构建无人零售、虚拟客服、虚拟试衣等购物新场景,实现线上线下数据资源交互,打造消费者到店、逛店、购买、交易、离店、售后服务全链路数字化。参赛作品应构建数字全域营销网络,建设市场热点、客户偏好、消费趋势采集分析体系,动态调整商业营销策略,形成自主品牌培育运营能力。
四、参赛条件
(一)参赛主体
参赛主体应为中国境内依法注册的企业,注册时间不少于1年。参赛企业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无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行政处罚记录,无因欺诈、虚假宣传等行为被公开通报或诉讼记录等不良记录。集团型公司应以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为法人单位申报。
(二)作品要求
1.产品创新方向
产品上市。参赛产品应为近几年上市的产品。对于尚未上市但具备明确产业化基础和商业计划的设计方案或原型产品,其核心技术的可行性、独特性和应用场景应清晰阐述。
市场规模。参赛产品应提供市场验证数据,如用户数量、增长率、初期销售额、用户反馈等。对于概念性产品,应清晰阐述其目标市场、用户痛点及潜在市场规模。
功能性创新。参赛产品在核心功能、性能、效率或技术先进性上有显著突破,且人工智能技术必须是实现该突破的核心驱动力。
2.技术攻关方向
技术先进性。参赛作品应体现出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的解决方案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破解能力,具备核心技术突破点及技术先进性。
项目落地性。参赛作品应精准定位行业痛点,强调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
应用价值。参赛作品应充分体现在供给侧效率提升、降本增效、竞争力增强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贡献。
3.消费新场景方向
真实场景验证。参赛作品应面向实际场景,提供至少1个行业企业合作案例或实测数据,验证方案已进入原型测试或商用阶段。
前沿技术融合。参赛作品应集成至少2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并说明技术选型与场景需求的匹配逻辑。鼓励采用国产化技术栈,并提供技术自主可控性说明。
创新指标突破。参赛作品应提供科学行业对标基准,明确技术指标领先性。鼓励提交专利、软著、学术论文等知识产权成果,作为技术先进性的佐证。
五、赛事安排
(一)宣贯动员
时间:2025年7―8月
面向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专家、龙头企业代表,围绕大赛目标、组织方式、工作安排及时间节点进行宣贯动员。
(二)作品征集
时间:2025年8―10月
联合相关产业集群组织大赛宣贯,通过消费名品全国行活动组织推介,全国范围内征集参赛作品,综合考察参赛作品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
(三)作品评审
时间:2025年11―12月
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在产品创新、技术攻关、消费新场景等三个方向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以及优秀奖若干。
(四)赛果发布
时间:2026年上半年
大赛组委会为参赛团队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提供精准对接,获奖作品优先入选中国消费名品产业创新大赛项目集,获奖团队优先获得与相关企业合作机会。
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发布大赛结果,并组织落地项目签约、项目孵化、赛果交流分享与作品展示活动。
六、其他事项
(一)鼓励地方给予相关政策、资金配套支持。
(二)大赛不向参赛主体收取任何费用。
(三)未尽事项请与大赛组委会联系。
联 系 人:宋重阳 盛 坤
联系电话:
010-60738451/15611000855
010-60738453/18513875168
大赛官网:https://xfmp.ccidgroup.com
电子邮箱:gyhlw@cstc.org.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定泗路11号赛迪产业园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25年7月16日

点“阅读原文”查看附件
来源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测评事业部
编辑 | 办公室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