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中国低空经济,正以年均 30% 的增速翱翔于万亿蓝海之上。当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列为新增长引擎,当广州、合肥等城市率先划出 "天空特区",地方城投作为城市资源的统筹者,正从幕后走向台前,以 "基建国家队" 的身份重构万亿级产业格局。本文深度剖析城投操盘逻辑,结合广州、天津等城市实践,解码国资如何以 "天地一体化" 思维重塑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一、万亿蓝海下的城投新使命

在深圳湾 1 号的停机坪上,亿航 EH216-S 载人无人机每日完成 30 余次商业飞行;在合肥骆岗公园的起降点,迅蚁科技的无人机群正将紧急医疗物资送达百公里外的山区医院。这一幕幕场景背后,是城投公司从 "土地财政" 向 "空域运营" 的战略转身。

根据中航通信息研究所数据,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 1.5 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占比超 40%。这一领域天然契合城投的核心优势:

资源整合能力:广州城投依托地铁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存量资源,3 个月内建成覆盖全市的 "1+10" 起降网络;

政策协同效率:天津城投联合军方、民航局完成全国首个省级低空飞行服务站合规性认证,审批周期缩短 60%;

长期资本耐力:湖南低空经济集团设立 20 亿元产业基金,以 "耐心资本" 培育 eVTOL 整机制造企业。

这种优势在成都成华区得到生动演绎:成华城投与北斗伏羲合资成立华羲低空公司,180 天内完成 22 个无人机机巢布设,构建起 "5 公里服务圈",将传统市政巡查效率提升 8 倍。

二、基建操盘的 "四维破局"

(一)物理基建:从单点突破到网络成型

城投的基建思维正在发生质变。广州城投打造的 "1+10" 起降网络,以广州塔为核心枢纽,串联 11 个行政区的公园、商圈,形成 "15 分钟飞行通勤圈"。每个起降点不仅配备智能停机坪,更集成 5G 专网、北斗差分基站和自动充电系统,单站日均服务能力达 200 架次。

在东莞,交控集团创新 "低空 + 高速" 模式:在南沙大桥布设无人机机场,传统巡检需 2 小时的路段,无人机 12 分钟即可完成,人力成本降低 70%。更令人惊叹的是,环莞快速路三期的施工监测中,无人机通过三维建模将工程量核算误差控制在 10% 以内。

(二)数字基建:从数据孤岛到智慧中枢

合肥城投构建的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系统,接入气象、空管、公安等 12 个部门数据,实现 "飞行计划秒级审批、空域冲突毫秒预警"。2024 年国庆期间,该系统同时调度 127 架无人机执行文旅表演和应急巡查任务,零事故率创造行业纪录。

深圳盐田区的创新更具突破性:通过低空场景应用服务管理系统 2.0,将大梅沙片区 300 米以下空域划分为 128 个网格,每个网格实时监测飞行器位置、速度、载重等 23 项参数。当系统检测到无人机偏离航线时,可自动触发电磁围栏实施软拦截。

(三)产业基建:从单点招商到生态构建

广州产投集团设立的 100 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已向中科云图等企业注资 2 亿元,带动形成 "飞行器制造 - 电池研发 - 运营服务" 完整链条。广汽集团研发的 GOVY AirJet 飞行汽车,搭载孚能科技的 eVTOL 动力电池,实现全球首例商业合同履约交付。

合肥骆岗空中交通枢纽港的运营模式更具示范意义:通过 "前店后厂" 布局,前端提供飞行培训、文旅体验等服务,后端引入览翌航空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形成 "应用反哺研发" 的闭环。预计 2028 年全面投产后,年服务能力将达 50 万人次。

(四)标准基建:从摸着石头到规则制定

天津城投主导制定的《市级低空飞行服务站建设规范》,明确 10 大类 37 项技术指标,其中 "天地一体通信覆盖" 和 "双链路冗余供电" 等标准被纳入民航局行业规范。该标准实施后,新建服务站的建设周期缩短 40%,运营成本降低 25%。

在成都,城投联合电子科大发布的《低空智联网技术白皮书》,创新性提出 "北斗 + 5G-A" 融合通信方案,使无人机在山区的通信中断率从 15% 降至 0.3%。这一成果已在川藏线物流航线上得到验证。

三、破局之道:三大核心能力重构

(一)资本运作能力:从财政依赖到产融结合

广州城投创新 "专项债 + REITs" 模式:发行 15 亿元专项债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同步将起降点收费权打包发行 REITs,实现资金闭环。这种模式使项目 IRR 从 6% 提升至 9.2%,吸引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进入。

杭州城投的 "PPP + 产业基金" 组合更具突破性:与众合科技合作成立低空经济基金,社会资本出资 70%,政府基金跟投 30%,通过 "固定收益 + 超额分成" 设计,平衡短期回报与长期战略。

(二)场景运营能力:从公益属性到商业闭环

东莞交控集团的 "低空 + 政务" 统采共享模式,将松山湖片区的消防巡检、交通疏导等 12 类政务需求整合,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 + 市场化运营" 实现盈利。2024 年该项目营收突破 8000 万元,服务成本降低 45%。

临汾的 "无人机物流村村通" 项目更具民生温度:在安泽县布设 8 个无人机机场,将山区快递时效从 3 天缩短至 6 分钟。通过 "农产品上行 + 工业品下行" 双向物流,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增长 120%。

(三)风险管控能力: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

深圳盐田区构建的 "空天地海" 立体监管体系,融合雷达、光电、无线电监测等技术,可同时追踪 2000 架飞行器。当系统检测到异常飞行时,30 秒内即可通过短信、APP、广播进行三级预警。

合肥城投建立的 "政策沙盒" 机制更具创新性:在骆岗公园划定 5 平方公里试验空域,允许企业在监管框架内开展技术验证。截至 2025 年 6 月,已孵化出智能避障、自动充电等 12 项专利技术。

四、未来十年:从基建者到生态主导者

(一)空域资产证券化

广州城投计划将低空起降网络资产打包发行 ABS,预计融资规模达 50 亿元。通过将空域使用权、广告经营权等未来收益证券化,可使资产周转率提升 3 倍。

(二)低空数字孪生城市

杭州城投与阿里合作建设的 "低空数字孪生平台",已实现对全市空域的毫米级建模。该平台不仅可模拟飞行器飞行轨迹,更能预测天气、电磁环境对飞行的影响,使空域利用率提升 30%。

(三)国际标准输出

深圳城投参与制定的《eVTOL 适航认证标准》,已被纳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技术文件。这意味着中国标准将主导全球低空经济规则制定,预计可带动相关产业出口增长 50%。

当广州塔的灯光与低空飞行器的导航灯交相辉映,当合肥骆岗公园的起降点成为城市新地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基建的物理升级,更是城市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城投公司正以 "天空规划师" 的身份,重新定义城市的三维价值。在这场空域革命中,谁能率先构建 "基建 - 数据 - 产业" 的闭环生态,谁就能在万亿低空经济中占据制高点。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图片
精选推荐

低空产业圈|低空链招募

低空经济崛起:这五类人才,正在成为万亿赛道的“抢手货”

低空经济无人机这个六大商业盈利模式你了解吗?

一份低空经济项目商业计划书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低空经济热潮涌动,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避开陷阱?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低空经济第一股争夺战:eVTOL企业的上市竞速赛开始了

普通企业入局低空经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低空经济投资模式全攻略,一文读懂

政策标准化VS产业集群化,2025低空经济五大趋势全解析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设计方案(仅供参考)

低空项目运营实战:如何设计盈利型服务方案?

2025年零基础读懂低空经济:从政策到产业链全景解析

低空企业如何争取本地空域开放红利?

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物流、巡检、载人三大领域十大应用场景在全国各地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