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企业如何争取本地空域开放红利?
- 2025-07-15 07:00:00
空域开放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行业愿景,而是可以通过专业反馈、政企协同实现的区域机遇。
“又一批订单因飞行审批延误泡汤了。”山东潍坊一家通航企业负责人王明在办公室踱步,窗外停着的三架无人机静静诉说着低空经济的困境。
去年,他的公司中标了农业植保项目,却因空域申请流程长达一周,错过了病虫害防治最佳时间2。这不是个例——全国90%以上的通航企业都曾因空域审批问题失去业务机会。

2023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首次明确标准气压高度6000米以下的部分空域可采取报备制而非审批制。民航局随即开通意见反馈渠道,向全国通航企业征集空域管理痛点。

01 低空经济崛起,空域开放成当务之急
低空经济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3月,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800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5。仅山东省,低空经济规模就达420亿元,同比增长38.6%。
企业数量激增:2020至2024年间,全国低空经济企业从9450家猛增至14707家,增长55.6%。到2025年一季度,数量已增至16558家。
与产业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域资源紧缺。海南仅有一条狭窄航路,进出航班高度集中导致频繁堵塞。即使是通航发达的山东,企业也常因空域申请流程错过商机。
民航局早已意识到瓶颈所在,空域资源仍是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瓶颈之一。要释放低空经济万亿潜力,空域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02 改革破冰,四川模式与潍坊方案的成功实践
四川的改革成果亮眼。2018年底,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首批空域和运行规则正式发布,划定 “四点三片一通道”空域,提出试行“低空目视自主飞行”新模式。
该省成立军地联合管理机构和运行机构,在协同管理空域内的飞行活动,仅需通报备案,无须审批。这一模式大大增强通航企业自主性,简化飞行流程,实现了通用航空器的自主飞行。
“四川模式”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证明对空域进行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全面开放低空空域完全可行。
今年7月,山东潍坊交出创新答卷。《潍坊市低空空域总体规划》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开启军地民协同推进的低空经济改革试点。潍坊计划在年内启动三大攻坚:
基建攻坚:建设无人机起降场、低空管控平台,集成通信导航监视及无人机侦测反制系统。
空域开放:优先开放军民航影响较小的规划航线,发展医疗救援、农业植保、空中观光等新业态。
机制创新:建立全国首个地市级军地民联合调度中心。
潍坊方案通过政策破局,扫清产业发展堵点,快速切入低空经济。
03 政策突破,民航局意见通道开启变革窗口
202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空域放开有了实质性突破。
条例亮点鲜明:明确在D、E、G、W类空域,可采取报备制;明确提出空域用户定义及权利、义务规范。这为低空空域使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条例仍有提升空间:空域行政管理机构层级不够明确;全国统一空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尚未明确;对空域评估缺乏第三方介入机制。
民航局迅速响应行业呼声,在“通用航空管理系统”专门设置 “意见箱”,就规章管理、审批、监管等23个问题征集反馈。这一渠道成为企业与管理部门直接对话的桥梁。
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要求全行业确立 “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通航安全发展思路。这一指导思想为空域改革定下基调。

04 企业行动指南,如何高效提交反馈意见
作为低空经济企业运营负责人,用好民航局反馈通道需要战略谋划。以下是实战指南:
准备核心材料。收集近三年因空域限制导致的业务损失数据;整理国际先进空管案例;梳理本地区空域使用矛盾焦点。如山东企业可突出该省有233架通用飞机,21.6万架次年起降量(全国第一)与空域资源不匹配的现状。
锁定对接主体。民航局空管办是核心对接部门,该部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将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步伐。同时联系地方空管分局和战区空军的参谋部门,建立三方沟通机制。
撰写专业建议。参考以下框架:
问题描述:如“本地区目视航图覆盖不足,低空气象服务缺位”
改革诉求:“请求开放300米以下G类空域备案飞行权限”
实施路径:“建议参照四川协同管理空域模式,建立军地民联合调度中心”
效益评估:“预计年飞行小时数可提升40%,新增就业岗位200个”
天津的实践值得借鉴。该市上线的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打造了全国首个省级“天地一体”低空空间三维数据中台,融合高精度地理信息、城市三维模型及空域网格码技术。
05 政企协同,地方政府如何借势发力
地方政府是推动本地空域开放的关键力量。成功案例表明,以下策略效果显著:
规划先行。合肥蜀山区联合科技企业启动建设13个无人机共享机场,打造全国首个无人机共享机场示范应用场景。该共享机场系统能同时管理调度6000架以上无人机,实现航线自动规划、避障、自动充电及闭环作业。
标准引领。深圳市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成立首个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天津则构建“三位一体”标准化运行体系,编制基础设施、航空器运行等五大类标准规范。
场景突破。潍坊市率先在公共服务、商业物流、文旅消费三大领域开展试点。天津平台突破传统思维,以监管平台与作业平台协同,驱动“城市运营+商业运营”双场景发展。
基建支撑。山东省计划到2027年建成35个通用机场、400个数字化低空航空器起降平台。青岛流亭机场将转型为 “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强的低空枢纽起降场”。

06 未来已来,低空经济新基建全面启动
随着中央空管委专项措施出台,低空经济迎来体系化建设新阶段。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此次部署是 “我国低空经济从试点探索转向体系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民航局已明确改革方向:加快《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制定出台;扩大低空空域开放范围;简化飞行计划审批手续,将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在基建层面,各地加紧编制的“十五五”规划中,“通航机场”已成为继高铁、地铁后的新热词。低空经济新基建浪潮将为行业创造巨大增量市场。
对企业而言,现在是通过民航局官方渠道争取本地空域开放的最佳时机。天津低空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该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将于年底正式落成,打造天津低空经济飞行服务先导区。
低空天路正在打开。那些率先通过正规渠道发声、提供专业方案、积极参与试点项目的企业,将成为中国低空经济的第一批领航者。天空属于有准备的人,而准备,从一份专业的意见反馈开始。

低空经济盈利密码:无人机配送 + 文旅 + 数据变现,这 5 种模式正在颠覆传统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