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产线打水漂!国产滤波器之光,遭破产审查
- 2025-07-13 12:44:17

从 "国产之光" 到破产审查:见闻录半导体的六年狂飙与崩塌
2025 年半导体寒冬已成绞肉场!华夏芯、苏州湃芯、南京睿兆丰、上达电子、芯锋宽泰、雷讯电子、淮安金宏、天毅半导体、聚力成半导体、镇江振芯、创成微、宁波华龙、上海奇普乐…… 超十五家企业接连倒下,或破产或进审查。
7 月 11 日更添血色,盛荆浩突破 5G 射频 “卡脖子” 的见闻录半导体,也被申请破产审查!这家手握 57 项专利、投建 10 亿产线的 “种子选手”,终究没扛过价格战与融资冰封,从技术先锋沦为限消令缠身的失败者。
一众企业的崩塌,撕开了行业残酷真相:IDM 模式的烧钱深渊、中低端血拼的死循环,正将更多玩家拖入生死局!
见闻录半导体创始人盛荆浩曾任职日本东京精密,2016 年创立见闻录半导体,后迁址湖州。他瞄准 5G 射频 “卡脖子” 的高频滤波器,率队采用高门槛 IDM 模式,完成四轮融资,吸引多家机构投资。盛荆浩推动 10 亿元 MEMS 射频芯片项目投产,获评 “省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成国产射频突围希望。
一、2016-2021:亮剑!撕开垄断的野心家
2016 年的中国半导体江湖,还在为射频芯片被攥住咽喉而扼腕。当国际巨头用专利壁垒筑起高墙,盛荆浩带着东京精密的技术积淀杀回国内,在杭州敲下见闻录半导体的第一块基石。这不是一家只想分杯羹的企业 —— 成立宣言里,它直指国家 35 项 "卡脖子" 清单上的高频滤波器,要在体声波滤波器的无人区劈出一条血路。
2018 年的决策至今看来仍像孤注一掷:放弃轻资产的 Fabless 模式,一头扎进 IDM 的深水区。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通吃,意味着烧钱速度要按秒计算,但盛荆浩团队眼里闪着狠劲:"要破垄断,就得把命拴在全产业链上。"
2020 年流片成功的消息像颗炸雷。当第一版谐振器在显微镜下显露出完美波形,技术人员在无尘车间里哭出了声 —— 这是国内首个完全避开国际专利陷阱的体声波滤波器,用氮化铝压电薄膜搭起的器件结构,硬生生在 Broadcom 和 Skyworks 的专利丛林里趟出了一条生路。
资本市场瞬间沸腾。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带着资本入场,乾莳资产、春阳资本接踵而至,四轮融资像给战车加足了燃料。2021 年 3 月,湖州南太湖新区的工地上,总投资 10 亿元的 "年产 16.3 亿颗 MEMS 射频芯片项目" 破土动工,奠基石上刻着的 "国产射频突围起点",在阳光下刺得人睁不开眼。那时的见闻录,是被整个行业捧在手心的 "种子选手",连政府文件里都称它为 "打破国际垄断的希望"。
二、2022-2023:狂飙!量产线背后的暗涌
2022 年 8 月,湖州的高温挡不住庆祝的热浪。见闻录的量产线正式投产,第一颗体声波滤波器下线时,盛荆浩举着芯片对镜头喊:"性能对标国际一线,价格砍半!" 这条被列为 "省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 的产线,号称年产能 16.3 亿颗,能让国产手机厂商摆脱对进口射频芯片的依赖。


57 项发明专利(含 22 项国际专利)的成绩单甩出来,整个行业都在震动。技术团队宣称已掌握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的全套量产工艺,下游厂商的测试报告里写着 "性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订单像雪片般飞来的传说在圈内流传,有人说华为的采购团队已经驻扎在湖州,有人说闻泰科技的订单排到了次年。
但狂欢背后,阴影正在蔓延。IDM 模式的吞金兽属性开始显露:10 亿元投下去,设备维护、晶圆采购、人力成本像个无底洞。2023 年起,半导体行业的冷风悄然刮起,手机出货量下滑导致射频芯片需求萎缩,国际巨头为保市场份额突然降价,见闻录的 "半价策略" 瞬间失去优势。有供应商后来透露,那时的货款已经开始拖欠,生产线的开工率悄悄降到了三成。
资本的态度变得微妙。原本计划的 C 轮融资迟迟没有动静,春阳资本的合伙人在行业会上隐晦地说:"有些技术很牛的公司,账上的钱可能撑不过半年。" 没人知道,这家表面风光的企业,已经在为现金流夜夜难眠。
三、2024:崩塌!从限消令到诉讼缠身
2024 年 7 月,第一个惊雷炸响。因专利代理合同纠纷,见闻录被诉至法院,紧接着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 诉讼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曾经堆满荣誉证书的办公室,开始频繁出现法院传票。
最刺眼的是 2025 年 2 月的限消令。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的文书上,见闻录和盛荆浩的名字赫然在列 —— 这家立志 "为国突围" 的企业,连法定代表人都被限制高消费,不能坐飞机、不能住星级酒店。有员工在离职后爆料,公司从 2024 年四季度就开始欠薪,社保断缴的消息在内部群里引发恐慌。
生产线彻底停摆了。那些价值数亿的 MEMS 设备蒙着灰尘,曾经号称 "年产能 33 亿颗" 的产线,最后连 1 亿颗的订单都接不到。国际巨头的专利诉讼压垮了最后的希望,当 Broadcom 的律师函寄到湖州时,见闻录的法务团队已经解散,连应诉的力气都没有了。
资金链断裂的声音像冰面碎裂。供应商堵在厂区门口要债,银行的催款电话打爆了管理层的手机。盛荆浩的商业版图开始崩塌,他控股的 9 家企业里,有 3 家被列入经营异常,曾经的 "行业标杆" 成了失信被执行人。那些曾经追捧它的投资机构,此刻都在忙着切割关系,朋友圈里关于见闻录的消息,从 "技术突破" 变成了 "风险提示"。
四、2025:坠落!破产审查单上的终章
2025 年 7 月 11 日,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纸申请,给见闻录的故事画上了残酷的句号。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受理破产审查的裁定,像一块巨石砸进本就冰冷的半导体行业。案号 "(2025) 浙 0591 破申 31 号" 的文书里,这家曾立志 "突破卡脖子" 的企业,最终和华夏芯、苏州湃芯等十几家破产企业挤在了同一份名单上。
消息传出那天,有人翻出 2021 年盛荆浩的采访视频。画面里的他意气风发:"IDM 模式虽然重,但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如今再看这句话,只剩无尽的唏嘘。那条投入 10 亿元的产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在行业价格战白热化时,Fabless 企业可以砍研发、缩产能,而 IDM 模式的见闻录,既要养着设计团队,又要扛着工厂的固定成本,现金流断裂只是时间问题。
57 项发明专利还躺在数据库里,22 项国际专利证书蒙了尘。那条曾被寄予厚望的技术路线,终究没能跑赢市场的残酷。当破产审查的消息传开,有老员工在论坛上写道:"我们赢了技术,却输了生存。"
见闻录的坠落,像一记重锤砸在整个国产射频行业的心上。它用六年时间证明,突破 "卡脖子" 不仅需要技术突围的勇气,更需要穿越周期的智慧。如今湖州的厂房大门紧闭,只有风吹过空荡荡的车间,仿佛还在重复那句曾经的誓言:"要让国产射频芯片站起来。" 只是这一次,回应它的,只有行业寒冬里的寂静。
END


往期精选:

请点下【♡】给小编加鸡腿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