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蓝海下,只有5%的应用场景实现商业闭环,精细化运营正成为企业穿越生死线的关键能力。

”2024年二季度,亿航智能宣布调整后净利润达115万元,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季度盈利的上市eVTOL企业。这一微小但意义重大的数字,为整个低空经济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当下,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正以惊人速度扩张。赛迪智库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8591.7亿元,中国民航局更乐观地预估达1.5万亿元。

然而在政策红利与资本热潮背后,绝大多数企业仍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据深圳大漠大智控董事长刘汉斌透露,低空经济经过十年发展,目前仅航空测绘、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无人机编队表演和航拍五大场景实现商业闭环。

面对万亿级蓝海市场,低空企业如何从烧钱扩张转向可持续盈利?

01 盈利困境,低空经济的现实挑战

低空经济的崛起伴随着政策红利。2025年被业界誉为“低空经济元年”,从中央到地方,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司,超20省出台专项规划,地方政府专项债向低空基建倾斜。

市场前景同样诱人。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25%。

但现实却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前期投入巨大。eVTOL研发成本高企,单机造价达数百万元,短期内难盈利。小鹏汇天飞行汽车X2 Pro预售价控制在150-200万元,仅为同类产品价格的二分之一,但市场接受度仍待检验。

空域限制仍是拦路虎。低空开放仍处试点阶段,碎片化管理导致运营效率低下。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技术总监徐兆海指出,200公里航程需向5个地市分别申请空域,且高速公路限制空域的高度、宽度标准至今空白。

市场需求尚未爆发。C端对低空出行接受度低,B端依赖政府和大企业订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专家伊佳坦言:“如果只盯着航空器运行本身投入和产出,未来三到五年,无人机送货或者载人有可能都在亏本。”


02 转型之路,精细化运营的三重突破

面对困境,头部企业已开始战略调整,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开辟三条突围路径。

场景选择:聚焦B端/G端刚需

短期策略应聚焦有明确付费意愿的政企客户。御风未来旗下福昆航空瞄准公安、应急、消防等特种领域,其中E40H型应急通信无人机中标7650万元广东省航空应急项目。云南唯恒基业开发的“山地无人机数字化作业管理系统”,结合三维建模与GIS技术,实现丘陵地带耕作精准管理,大幅降低农事作业成本。

深圳至珠海的“30分钟空中通勤圈”试运行中,春秋航空推出“空中的士”会员制服务,预付费用户超5万人。这种“先载物、后载人”的渐进策略,成为行业共识。

技术降本:突破核心瓶颈

能源效率是盈利关键。eVTOL对超快充需求迫切,广州巨湾技研研发的航空器超快充电池实现30%-80%充电仅需5-10分钟,循环寿命超2000次。这一突破使单机运营效率提升2-3倍。

轻量化材料应用同样带来成本优化。万华化学研发的“轻质碳纤维复合材料”使飞行汽车机身重量降低40%,抗撞击强度提升50%。小鹏X2 Pro搭载的“云枢”混合动力引擎,热效率突破48%,较传统航空引擎减重30%。

生态共建: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低空经济涉及航空器制造、飞行运营和保障服务等多个高投入领域9,单家企业难以通吃产业链。广东构建的“1+3+N”低空经济发展平台,整合广深珠三大聚集区资源,汇聚全国超30%的产业链企业。

LAE低空经济投资平台创新性引入“普惠共建”机制,通过飞行器租赁回报、平台分红激励等设计,将产业链头部企业的成长红利开放给更多投资者。这种生态共建模式大幅降低初创企业进入门槛。


03 数字底座,精细化运营的技术支撑

精细化运营离不开底层技术支撑。实景三维、5G-A、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构低空经济的运营效率。

高精度空间建模赋能精准作业。山东睿航低空产业公司的“实景三维赋能低空经济”项目,通过高精度、高分辨率呈现低空环境,为无人机飞行规划、低空物流配送提供精准三维空间数据支持。该项目获评山东省十佳创新应用场景。

智能调度系统破解空域碎片化。苏州创新构建“一中心一平台”模式,通过低空服务监管平台实现空域协同服务、空中交通服务和低空信息服务。该平台有效解决了因接口不一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低空资产“看得清、管得住、用得好”。

通信网络升级保障飞行安全。中兴通讯通感产品总经理赵志勇指出:“江浙、珠三角已出现运营商主体牵头低空智联网总集项目趋势,通感一体化技术将重塑低空通信标准。”运营商凭借400万座5G基站资源,正以5G-A技术为支点向低空延伸通信覆盖。

04 金融赋能,从融资到保障的全周期支持

低空经济作为高投入、长周期产业,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创新支持。金融机构正加快布局,通过政策倾斜、资源整合和产品创新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多元化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华夏银行广州分行落地全国首单低空经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填补了市场空白。苏州银行推出“伴飞”品牌系列产品,覆盖企业研发、智改数转、厂房建设等全方位需求。

创新租赁模式降低使用门槛。针对飞行器购置资金需求大的特点,金融租赁公司为买卖双方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LAE平台推出的“共享租赁+互联网平台”模式,开放飞行器、起降平台、充电桩等资源租赁权限,推动“低空出行自由化”。

专属保险产品覆盖全周期风险。平安产险开发低空经济专属保险产品,覆盖飞行器研发、制造、运营全周期风险,包括财产损失、第三者责任及特殊风险等。这些产品延伸到质量缺陷、网络安全等新兴风险领域,为行业提供“稳定器”。


05 决胜未来,2027年前的关键窗口

2025-2027年是低空经济的战略机遇期。中电信无人科技副总经理吴爱军指出:“2027年前是空域改革试点关键窗口,低空的相关标准和体制机制都会形成,2030年后将进入规模化应用期。”

基础设施建设需先行。民航局规划2025年全国将新建500个A3级以上通用机场。山东滨州大高通用机场试点“飞行汽车垂直起降场”,单座起降坪建设成本500万元,可满足每天200架次起降需求。这类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行业爆发的先决条件。

标准体系亟待统一。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系统事业部主任于晓泉强调:“各地数字化平台因接口不一形成信息孤岛,阻碍跨区域飞行并带来安全隐患。”低空标准体系涵盖技术标准、安全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补贴机制助力市场培育。多位专家呼吁参考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在研发制造和基础设施投资阶段通过补贴培育市场。杭州用无人机运输血液制品的实践表明,10公里成本可降至每公斤7元,接近陆运闪送价格,证明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空间。

低空经济的未来格局正在重塑。小鹏汇天借鉴造车模式打造的全球最大飞行汽车工厂,采用现代化流水线生产,规划年产能1万台;亿航智能云浮生产基地的技术改造正如火如荼;御风未来中山产业园即将竣工交付。

当资本狂欢退潮,精细化运营能力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护城河。那些在农业植保中优化农药使用量的无人机,在电力巡检中降低80%成本的飞行汽车,在跨城物流中实现每公斤7元运输费的货运航空器,正悄然勾勒出低空经济可持续盈利的路线图。

低空的天幕已经开启,而真正能翱翔天际的,必将是那些将每一分投入转化为实际价值的企业。精细化运营的时代,正在为低空经济写下全新的注脚。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中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数据、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精选推荐

掘金千亿蓝海:低空经济三大盈利模式全解析
低空经济创富指南:普通人抢占万亿风口的实战策略
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发展规划与组织架构体系方案
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拆解:千亿市场如何从“图纸”飞入现实?
深度解读低空经济:万亿级新蓝海,如何重构城市天空与产业未来?
百万人才缺口下的机遇:低空经济公司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低空经济:国家为何全力布局这一战略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