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全面整合达达,京东再造一个「美团」? ”               

作者丨王薇

编辑丨董子博
资讯配图


雷峰网独家获悉,达达事业部已于近期正式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

目前,该事业群下设:秒送(含外卖)、酒旅、家政、研发、整合营销、中台等业务部门。“老K”郭庆继续担任负责人,向京东集团兼零售 CEO 许冉汇报。

此次更名,不仅意味着京东集团内部即时零售战略再度升级,更标志着曾经的 “即时零售第一股” 达达就此全面融入京东生态,“达达时代” 宣告落幕。

明眼人或许都看得出来,比起外卖领域的存量厮杀,即时零售才是巨头们真正争夺的焦点,外卖不过是“打头阵”、吸引火力的前哨。


01

合并、暴雷到退市


“兜兜转转九年,达达还是被京东拿下了,估计老刘心里头还是挺高兴和骄傲的。”

这是达达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那天,京东到家前高管冯玺告诉雷峰网的。

6 月 17 日,本地即时零售与配送平台达达集团(纳斯达克:DADA)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达达集团公告显示,根据此前 4 月 1 日签署的协议,达达与 JD Sunflower Merger Sub Limited 合并,成为母公司 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 的全资子公司,母公司由京东集团全资持有。

这也意味着,京东彻底把达达 “收编” 成自家人,能最大限度盘活130万骑手网络。

回溯达达的发展历程,其更名轨迹清晰可辨:从起初的达达,到达达—京东到家,再到达达集团、达达事业部,如今定格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

而这一路的名称变迁,恰好对应着它的完整成长线。

  • 2014 年,蒯佳祺创立达达;

  • 2016 年,达达与京东旗下 O2O 子公司京东到家合并;

  • 2020 年,赴美上市,京东成为背后第一大股东;

  • 2025 年 6 月,完成私有化,从美退市,回归京东体系;

  • 2025 年 7 月,更名,全面被纳入京东体系。

最终结果,京东以每股美国存托股(ADS)2.0 美元或每股普通股 0.5 美元,收购达达集团所有已发行普通股,该收购方案对达达集团的估值达 5.2 亿美元。

而 2 美元的收购价,仅相当于其 IPO 发行价 16 美元的 12.5%。这般落差,也让不少曾坚信 “背靠大树好乘凉” 的股民,彻底伤透了心。

收购股价跌至 1/8 ,与达达“主动暴雷”的事件不无关系——在今年年初的例行审计中,内部突然发现,达达集团存在“财务造假”的疑云。对此,市场反应激烈,达达股价当日应声暴跌 45.9%。

内部行为导致股价再度“断崖式滑坡”,让外界的阴谋论流传甚广:这次“暴雷”,是达达有意为之。

3 月 6 日,在经过三个月独立审查后,达达集团最终确认内部进行虚假交易,令收入被夸大约 5.68 亿元,及营运成本被夸大约 5.76 亿元。

这么看,之前‘主动’暴雷也说得通。”互联网分析师李云云如是说。

李云云表示,在京东收购后,如果公司的即时零售和外卖业务,可以与达达形成良好的协同,后者二次上市也并非幻想;就算上市不成,京东也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完成了与达达的整合。

股民损失惨重,而另一边,京东则实现了他们最初的梦想——收购达达。


02

曲折的收购之路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当年京东没有早早把达达收购,而是绕了这么一个“弯路”?

冯玺告诉雷峰网,最早京东到家靠的是京东自家配送体系,可这套体系问题不少:配送慢、定位不准,遇上稍难配送的订单,配送员就不愿接;运营和配送团队冲突也蛮多。

“后来京东看中了达达的外包运力,可蒯佳祺当时坚决不愿卖身,还一度有传言说他想把公司卖给饿了么和百度。无奈之下,京东只能妥协,最终以业务合并而非直接收购的方式达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这次合并中,京东成为新公司大股东,持股约 47.4% ,并注入京东到家的资产及 2 亿美元现金。达达原有团队保留运营主导权,创始人蒯佳祺担任 CEO。

冯玺回忆道,公布合并那天,京东总部开大会,大家都因网传京东要收购五八同城而兴高采烈。区域的伙伴们人都盯着视频会议,等来的却是京东到家并入达达的 “噩耗”。

据说,不少老员工难掩悲伤之情,甚至有人眼眶噙着泪水。还有些年轻员工懵了,压根没听过达达这家小公司,四处再问:“咱们是又收购了一个叫达达的公司吗?”更有甚者,直接给老刘发邮件提出质疑。

不仅京东内部,外界也觉得达达这一举动是“蛇吞象”,但需要承认的是,对京东到家来说,运力确实一下提了上去,成本也降了不少。

既然是“蛇吞象”,两边摩擦自然少不了。

据雷峰网了解,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后,双方风格迥异,冲突不断,企业文化也格格不入。最终,不少京东到家的老人因难以适应达达较为粗放的管理风格,要么选择离开,要么回到了集团总部。(关于达达和京东到家之间的更多内幕消息,欢迎添加作者微信Omayaeww一起交流~)

公开资料显示,在上市的五年时间,达达的营收实现了大幅的攀升。财报显示 2020 年— 2024 年达达营收分别为57.40 亿元、68.66 元、93.68 亿元、105.10 亿元和96.64 亿元。

与此同时, 2020 年— 2024 年达达的净亏损分别为 17.05 亿元、24.71 亿元、20.08 亿元、19.58 亿元、20.39 亿元,五年净亏损超百亿。仅在2023年二季度实现了上市后首次整体盈利。

与持续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 2021 年起,京东便不断增持达达股份。2024 年 9 月,京东再度收购达达第二大股东沃尔玛所持股份,交易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升至63.2%。

同年,京东即时零售战略全面升级。5 月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达全新升级为“京东秒送”,8 月达达快送更名为达达秒送。与此同时,京东还挖来美团一员大将——“老K”郭庆。

不难看出,京东收购达达背后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在为即时零售铺路。


03

本地生活下半场


作为前美团最高决策机构 S-team 成员之一,“老K”郭庆于2014年加入美团,先后负责过美团住宿、门票度假、民宿、骑行等业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本地生活经验。2024年,其转身加入京东,并出任达达集团董事会主席。

有了这位“灵魂人物”的助阵,加上刘强东亲自下场,京东也有了正面“硬刚”美团的底气。

今年二月,这场史诗级“外卖大战”由京东率先掀桌拉开序幕,美团的反击随即推向高潮;而随着阿里宣布砸下五百亿补贴“淘宝闪购”,烧向即时零售的战火愈烧愈旺。

除了外卖业务,京东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也在加紧布局酒旅、家政业务。

但是,相较于刘强东“要做酒旅,重塑供应链”的豪情壮志,京东内部员工李爽向雷峰网透露,酒旅业务目前仍以兼职人员为主,业务架构尚未搭建成型。

对于京东下场布局酒旅,大家或许先是感到困惑,细想之下却也不意外,毕竟“老 K”就是前美团酒旅的核心人物,京东当下的业务布局更像是复制一个美团。

一个月前,刘强东在上述分享会上说道:“我们先做的是便利店,第二就是餐饮,第三做酒旅,其实都为了背后的供应链去做铺垫。”

“这不就是在复制现在的新通路吗?快驴和新通路能活,关键是能熬,熬走了对手。比如新通路,团队从 5000 人减到 500 人,成本大降,APP迭代等投入也少了。以前要卖 100 亿才活,现在 20 亿就行。供应链的生意没那么好做,酒旅那块更复杂。”前新通路事业部中层向寒冬听后告诉雷峰网。

而在全盘围绕“供应链”的背景下,刘强东预告的京东外卖新模式终揭面纱:自营品牌“七鲜小厨”首家门店在北京东城区正式开业,定位“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以现炒现做、透明厨房为核心卖点,提供外卖与自提两种服务。

上周末午市高峰期间,全国头部二手餐饮设备服务商Peter与该配送站点负责人沟通后向雷峰网透露,七鲜小厨当前日订单量已突破 1000 单。据了解,该门店设有 7 个标准化厨房,已经有五个投入使用,每个厨房配备八台自动炒菜机,由于近期单量开始大增,打包员增加到10 多个,现在还借调了几个外卖平台的BD。

与美团浣熊食堂、京东七鲜美食 MALL 这类用轻资产运营(通过招商入驻)的模式不同,七鲜小厨选择自营打法,这套重资产模式能不能跑通,仍待市场验证。


04

结语


随着京东将达达事业部正式更名为本地生活事业群,整合餐饮外卖、酒旅、家政等全场景服务,一场围绕即时零售的争夺战正式进入深水区。

京东的外卖业务看似鸣金收兵,实则只是战略重心的转移——补贴仍在继续,但火力已从 C 端的补贴大战,转向 B 端的运力与供应链深耕。看似“撤退”的调整,实则是京东在即时零售战场上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从达达的合并、上市、私有化,再到如今的全面融入京东体系,九年的曲折历程,最终指向同一个目标:构建高效协同的即时零售网络。

当下,京东不再执着于外卖正面战场的存量厮杀,而是寄希望于以更低的成本、更深的供应链整合,在商超、生鲜、酒旅、家政等更广阔的领域构筑护城河。

本地生活的终局,从来不是单一业务的胜负,而是生态能力的较量。在此逻辑上,京东选择的是一条深耕根供应链基、着眼长远价值的厚积之路。

(*冯玺、李云云、李爽、向寒冬文中均为化名)

关于京东的人和事,雷峰网将持续关注,八卦还未讲完,欢迎添加作者微信:Omayaeww,获取更多信息。资讯配图

//

近期热门文章

资讯配图

独家丨京东零售搜推团队调整,技术负责人或来自美团


资讯配图

京东零售扩张:要做「宜家」,也要做「大食代」


资讯配图

政策红利推动京东Q1营收超预期,外卖业务或引发巨头入口争夺

资讯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