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本文共约 4350 字,阅读完成需 8.5 分钟。


随着协作机器人技术的持续进步及在下游市场的不断渗透,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正稳步扩大。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含四轴)市场销量为4.0万台,同比增长27.39%。

按细分产品来看,六轴协作机器人仍是协作机器人行业中的核心产品,销量占比超八成以上。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销量为3.40万台,同比增长29.28%。2024年,中国四轴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为0.60万台,同比增长17.65%,市场规模1.06亿元,同比增长13.98%。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中国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24.50亿元。

从整体竞争态势来看,2024年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国产替代趋势鲜明,优傲等外资厂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收缩。

GGII数据显示,国产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本体销量市场份额由2023年的89.04%上升至2024年的90.25%,较2023年同比上升1.21个百分点。从整体市场格局来看,外资厂商市场份额正不断缩小,进一步反映出本土品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为把握协作机器人应用发展趋势,帮助协作机器人相关企业及投资机构更好的了解当前协作机器人行业的最新态势,《2025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GGII更新迭代的第九版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也是GGII自2017年以来,连续9年发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7月22-23日,由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主办,天奇股份协办,阿童木机器人、UQI优奇及数十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支持的“2025工业具身应用峰会暨(第八届)高工机器人集成商大会”在江苏·无锡·明都大酒店隆重举行。

资讯配图

大会同期,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与步科股份、鑫精诚传感器、华盛控科技、华途数控、里工实业、法奥机器人、遨博智能、蓝点触控等企业代表联合编写的《2025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重磅发布。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从低端到高端
从工业到非工业



近年来,随着力控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的进步,大幅提升了协作机器人在各种复杂和精细作业场景中的作业能力。

一方面,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逐步摆脱传统中低端市场的局限,开启了向高端市场的突破之路。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厂商开始批量导入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需求持续释放。

当前,法奥机器人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焊接、螺丝锁付、上下料、搬运、码垛、喷绘、涂胶等工业类应用场景。其中,就焊接机器人出货量看,GGII数据显示,法奥机器人在2024年度“中国协作焊接机器人出货量中位居TOP1。

里工实业推出的高侍智能上下料机器人是针对金属加工上下料场景开发的无人值守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上下料、工件翻转、工件转序等工作,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

华盛控科技的协作机器人产品也已经在上下料、喷涂、装配、组装、装箱、码垛等六大核心产业场景应用。其中,从协作码垛机器人市占有率看,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协作码垛机器人市场中,华盛控科技销量占比稳居行业第一。

在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的双重共振下,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持续扩容。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在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食品包装、机械加工等工业细分领域合计占比约59%。反映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对柔性协作装备的刚性需求。

资讯配图

另一方面,协作机器人在非工业领域的应用亦不断突破,国产厂商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新产品、新方案的落地,协作机器人在医疗健康、教育、餐饮、新零售等非工业场景的需求增长显著。

例如,遨博智能面对医疗健康和商业&服务领域分别推出了四合一AI智能理疗机器人、AUBOS系列。

法奥机器人的机器人产品已应用于咖啡奶茶、冰淇凌制作、移动充电等商用场景,医疗手术、康复理疗等康养医疗场景,以及机器人智能教育、实验研究等科研教育场景。

随着入局者的持续增加,目前商业服务领域已步入快速放量的成长阶段。



资讯配图
从轻负载到大负载



早期的协作机器人市场中,3-7kg负载级别的产品占据主流,这类机器人可满足大多数轻工制造、电子产品装配、科研实验等领域的基础需求。

但随着技术持续演进与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协作机器人行业加速发展,呈现出两大显著趋势:一是负载能力持续突破;二是应用场景愈发细分。其中,超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在食品包装、物流仓储、新能源等下游领域的渗透速度明显加快。

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超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在安全性、人机交互、易用性及灵活性上优势突出,竞争力更强。

法奥机器人、遨博智能、华盛控科技、里工实业为代表的协作机器企业纷纷布局大负载产品,例如法奥机器人推出的FR30协作机器人,负载达30kg;遨博智能推出的AUBO-iS35协作机器人,负载达35kg;华盛控推出的节能型六轴多关节机器人负载达60kg;里工实业的高协协作机器人最高负载达40kg。

值得一提的是,在追求“大负载”的同时,协作机器人也越来越趋向“长臂展”。

华盛控科技负载为60kg的协作机器人臂展已延伸至1850mm(上代1700mm);法奥机器人打造的3-30kg负载全覆盖的协作机器人产品矩阵,其臂展范围为622-1854mm。

当前,随着行业参与者不断增加、产品负载能力持续突破,叠加下游细分场景需求的逐步释放,超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已进入快速放量阶段。基于成本优势,其将在部分场景对多关节机器人形成替代。


资讯配图
产业链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随着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产业链已愈发完善,中国市场在这一进程中表现突出。从减速器、电机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国产厂商的参与度逐年提高,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 无框力矩电机

在无框力矩电机领域,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约为2.04亿元,同比增长13.20%,其中协作机器人市场需求占比约为70%。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5.4亿元(未将人形机器人市场计算在内)

以步科股份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加大布局。步科于2016开始研发无框中空力矩电机,距今已有近10年的历史,中间经过多次迭代,已经可以满足3kg-30kg负载的无框力矩电机,所包含的外径框号也满足了25-160mm外径的设计,扭矩范围从0.11Nm-9.2Nm可选,多品种多衍生的产品系列可满足多类应用场景对尺寸与性能的不同需求。

当前,步科股份现已发布基于第四代工艺的FMK系列无框力矩电机,不仅扩充了框号选择,并且补足了在具身智能、协作机器人上需要大裂比大中空无框产品的应用场景。

  • 力传感器

力传感器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愈发重要,目前,机器人行业使用最多的力传感器主要包括关节扭矩传感器和六维力传感器,市场上的国内玩家有鑫精诚传感器、蓝点触控等。

鑫精诚传感器主要聚焦于机器人高端测力/力矩传感器,专注电阻应变式、电容式、MEMS式和压电式四种核心原理技术,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技术体系,构建了覆盖全尺寸(Ф9.5mm~Ф500mm)、全场景的产品矩阵。

通过对不同技术原理的深入研究与创新整合,鑫精诚传感器能够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及客户需求,充分发挥各技术路线的独特优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最优性能的解决方案。

例如,电阻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以其高精度和成熟工艺适用于传统工业及协作机器人的场景;电容式六维力传感器凭借其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表现优异;MEMS式六维力传感器以高灵敏系数、易批量化生产的特点满足了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高性能、低成本的需求;而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则以其快速响应和动态特性优势,广泛应用于高频动态力测量场景。

蓝点触控自主研发并量产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通用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等核心产品,实现了100%技术自主可控,已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及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

例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蓝点触控推出的LA35传感器采用紧凑型设计,适用于空间受限的应用场景,如机器人手指、手腕或小型机械臂。LA77六维力传感器具备更高的负载能力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机器人关节、足底等关键部位。LC系列扭矩传感器设计紧凑,尺寸小,重量轻,能紧密配合机器人关节,实现力觉感知与控制,不增加关节尺寸和重量的同时,提升了机器人的性能。LD系列采用一体化紧凑型结构设计,支持深度定制,更加适合人形机器人的数据采集工作。

  • 示教器

示教器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部件,无论是优化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效率、提高机床等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精度,还是推动柔性生产线的快速部署,示教器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示教器市场规模约为8.66亿元,预计到2028年,中国示教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1.14亿元。

市场上的代表玩家有华途数控。华途数控聚焦工业自动化核心智能部件、智能生产线、工厂数字化改造的软硬件研发,自主打造数控机床编码器、工业机器人便携式示教器、电子加工行业智能生产线及智慧屏(MES显示、数据采集分析、AI应用)四大产品线,形成从关键功能部件到整线解决方案的技术闭环。

其中,华途数控的示教器产品已开发了Android、LINUX二次开发环境,可灵活定制按键等配件,并完成了国产芯片应用批量验证,拥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已批量应用于国内和国外工业机器人企业。

随着产业链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协作机器人将在稳定性、负载、速度、精度持续提高,应用场景向高难度、高附加值加速渗透,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GGII预计,2025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含四轴)市场销量将达到5.03万台,同比增长25.75%。预计至202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将接近12.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

资讯配图

分产品看,GGII预计,2025年,随着3C电子行业的不断复苏,叠加AI、算力等需求催化,中国四轴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迎来增长,预计销量将达到0.68万台,同比增速超13%。预计至2028年,中国四轴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将接近1.3万台。

GGII预计,2028年中国六轴及以上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将超过11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


资讯配图
出海潮蕴藏新机



协作机器人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行业开始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对于新进厂商的门槛有所提高,预计未来几年协作机器人厂商数量增幅将持续放缓,总体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据GGII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末,全球协作机器人厂商数量约130家左右,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新进厂商明显减少。

同时,行业洗牌也在加速进行中,国产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渐成常态。GGII预计,未来几年里,协作机器人的平均价格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资讯配图

在国内市场日趋内卷化的背景下,出海已成为大部分协作机器人厂商的共识。海外市场一般具备更高的付费能力,同时对于机器人品牌、本土化服务、产品品质等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普遍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国产机器人厂商而言,出海已经成为愈加确定的必选项。

当下,中国协作机器人企业出海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协作机器人厂商有望在全球舞台上展现更强竞争力,实现更为稳健且长远的发展。


END


资讯配图
活动广告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资讯配图
以上为广告

往期推荐:





10余车企“赛博工友”进厂在即,上市公司“掘金”人形机器人汽车智造高地


小米、比亚迪供应商冲刺IPO,拟募资6.58亿元


总投资50亿的立讯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开工;库卡发布全新iico协作机器人 | 市场观察

申报通道 | 2025中国智能焊接产业链先锋评选火热进行中!
资讯配图
了解具体商务合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