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价理想』到『半价Model 3』?朱江明心中的零跑,一直很清晰
- 2025-07-29 14:55:00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朱江明
2025年7月24日,杭州电竞中心的灯光聚焦在零跑B01身上。本次新车发布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并未登台介绍新品,而是由更年轻的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主导全场。在上市发布会后的媒体群访中,朱江明打趣的表示,B10的主题是『为年轻而来』,当然就要由年轻人来介绍。同时他也强调:『B10就是要让年轻人用入门价格,享受前沿技术。』
产品定位:在主流市场做『无短板选手』
零跑B01的上市,精准踩中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转折点。朱江明在群访中提到,当前新能源渗透率已达55%,年底有望突破60%,『消费者不得不考虑电动汽车』。在这一背景下,10万-15万级主流轿车市场成为新旧势力必争之地——这个价位既是燃油车的传统优势区间,也是新能源轿车容易陷入『网约车化『陷阱的敏感地带。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
曹力在解读产品定位时直言:『轿车难做,尤其新能源轿车,做得不好就成了网约车,做得好又难控成本。』零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无短板』,从续航、驾控、智能到空间,每个维度都要超越同价位预期。朱江明以亲身驾驶体验佐证:『开了一个多月,操控比燃油车好太多』,驾驶质感的提升,正是针对传统燃油车用户的核心转化点。
空间设计上,B01用A+级车的长度实现了B级车的内部空间。朱江明特别提到『比卡罗拉空间大很多』,这一对比直指家庭用户的核心诉求。而在年轻用户关注的智能配置上,激光雷达首次下探至12万内,配合8650芯片与端到端自研算法,形成『硬件满配+软件免费升级』的组合拳,显然零跑配置策略并非堆砌,而是全域自研能力的直接体现。
品牌资料显示,零跑通过LEAP 3.5技术架构实现了65%核心零部件自研自造,CTC 2.0 Plus电池底盘一体化、7合1智能电驱等技术不仅优化了性能,更将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这也是B01能在10万级市场实现『油电同价』的底层逻辑。朱江明强调:『我们不是亏本换市场,而是用技术把毛利做起来。』
技术支撑:从『能用』到『好用』的体验升级
零跑B01的技术亮点,始终围绕『用户最常用的需求』展开。在群访中,朱江明反复强调『解决刚需』:续航是所有人的痛点,驾控是轿车用户的核心期待,智能不能停留在概念层面。

发布会上曹力对零跑B01进行介绍
续航方面,650公里的CLTC续航并非单纯追求数字,而是结合超级能量管理架构实现了10%的续航提升。曹力补充道:『我们的能量管理是场景化的,冬天开空调、高速巡航都能精准控电。』其技术落地能力源于LEAP 3.5架构的27合1超级热管理系统——全域自研的优势在于,硬件与软件可以深度协同,而非简单组装。
驾控体验的提升则得益于底盘技术的突破。基于LEAP 3.5架构的LMC一体运动融合控制底盘,不仅实现了120km/h爆胎稳定控制(这一性能通常出现在百万级豪车),更通过起步融合控制、动态转向辅助等功能,让驾驶变得『易上手、有信心』。朱江明坦言:『很多人觉得电动车操控不如燃油车,但B01开起来更灵活,这就是技术迭代的价值。』
智能化是B01最具颠覆性的领域。在12万级车型中搭载激光雷达,零跑并非首个尝试者,但通过『激光雷达+纯视觉』的融合方案,B01解决了单一感知方案的场景局限。曹力解释:『大雾、隧道这些光线复杂的场景,激光雷达能补盲,智驾不是比谁能应对极端场景,而是要像老司机一样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B01的智能座舱搭载了SA8295芯片与AI大模型,语音交互响应速度、场景化服务能力已接近50万级车型水平。朱江明认为:『年轻人对智能的要求是「无感交互」,喊一声就能响应,不用学习复杂操作。』智能化体验升级,正是零跑『技术平权』的核心——让普通用户能用得起高端技术。
市场逻辑:从『替代燃油』到『定义新需求』
零跑对B01的市场预期,藏在两组数据里:一组是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攀升,一组是燃油轿车的顽强生命力。朱江明判断:『很多准备买燃油车的用户看到B01会心动』,这种转化并非单纯依靠价格,而是『同价更优』的综合实力。

成本可控源自自研自造
从用户需求来看,10万-15万级轿车市场的消费者既务实又挑剔——他们既想要电动车的使用成本优势,又不愿牺牲燃油车的驾控质感;既期待智能配置提升体验,又担心技术不成熟。B01的产品设计正是精准命中这些矛盾点——用650公里续航解决『里程焦虑』,用激光雷达智驾降低『操作门槛』,用B级空间满足『家庭需求』,用全域自研控制『购买成本』。
面对『是否会沦为网约车』的疑问,朱江明的态度明确:『我们要做家庭主流产品』。这一定位从设计阶段就已确立——无论是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兼顾不同身材用户),还是遮阳帘、化妆镜等细节配置,都指向私人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品牌资料显示,零跑在渠道端采用『1+N』模式,通过4S功能的区域中心+商超体验店组合,强化私人用户的服务体验,这与网约车市场的运营逻辑形成鲜明区隔。
而B01的优势在于『技术代差』。朱江明强调:『我们用的是最新架构,电子电气、车身底盘一体化都是最先进的』。这种代差不仅体现在配置上,更体现在迭代速度——由于软件自研,B01的智驾功能、座舱体验能通过OTA持续升级。曹力补充:『我们的研发速度快,用户买回去的车,一年后体验可能更好。』
市场前景方面,零跑的信心来自行业趋势与自身准备。2025年上半年,零跑累计交付22.17万台,连续四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第一;出口方面,1-5月累计出口超1.72万台,全年目标5万台以上。渠道布局上,全球1500家网点(国内942家+海外超600家)为B01的市场渗透提供了基础。朱江明认为:『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突破60%,B01会成为用户绕不开的选择。』
品牌战略:从『产品突围』到『体系竞争』
从2015年成立至今,零跑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四代技术架构的迭代,实现核心零部件65%自研自造,才具备了『12万级配激光雷达』的能力。
朱江明在群访中提到:『极致创新是必要的,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显然创新不是冒险,而是建立在技术积累上的精准突破。B01的上市,本质上是零跑『全域自研+大众化定位』战略的又一次落地。

零跑的产品矩阵逻辑已经清晰
在产品矩阵层面,B01是零跑B系列的关键车型,承接C系列在20万级市场的成功,向下覆盖10万-15万主流区间。按照规划,2025年零跑将推出B系列三款车及慕尼黑车展的重磅车型,2026年再推5-6款车,形成A、B、C、D全系列布局。
曹力解释:『产品节奏跟着市场走,B系列就是瞄准10万级油电同价的窗口期。』这种循序渐进的布局,避免了资源分散,让每款车都能击中对应市场的核心需求。
全球化是零跑战略的另一支柱。虽然欧洲生产线选址尚未公布,但曹力透露:『大零部件会本地化生产,降低关税和运输成本』。官方还透露,目前零跑已进入24个海外市场,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将于2025年底启动,C10将成为首款本地生产车型。而『先出口、再本地化』的路径,显然与Stellantis的合作密不可分,借助后者的渠道优势,零跑在欧洲市场的网点已超600家,为B01后续出海奠定了基础。
长期来看,零跑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智能电动车企』,400万年销量是这一目标的量化体现。朱江明坦言:『百万辆是生存基础,做不到就活不下去』。为实现这一目标,零跑正在构建『全系列+全市场』的体系能力。既有B01这样的走量车型,也有即将推出的D系列(定位高端,搭载黑科技);既覆盖国内主流市场,也在海外加速布局。这种体系能力的核心,仍是全域自研——通过技术可控实现成本可控,通过技术领先实现产品领先。
1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 点赞 (0)
-
分享
微信扫一扫
-
加入群聊
扫码加入群聊